時間荏苒
已經是2017年最后半個月
很多人從我們身邊匆匆略過
就像火車逐漸馳離的風景
只剩下一個單薄的影子
而有沒有那么一首歌
會讓你突然想起我
1
我記事比較晚,最早的記憶就是上小學了。當年我還是個圓滾滾有點高原紅的小胖娃,站在講臺上我靠著墻認真的唱著楊鈺瑩的《風中有朵雨做的云》,小小的人兒其實根本不懂歌詞的含義,一旁的老師都忍俊不禁。那年我8歲。
那時候我還沒有聽音樂的設備,聽的最多的就是媽媽晚上睡覺時給我們唱的豫劇。電視臺不定期會播放葉倩文的《瀟灑走一回》,街道上偶爾也會傳出來喇叭里的歌聲,最多的應該就是華仔的《忘情水》之類的。
那時天很藍,夜很黑,我們還在點著蠟燭上晚自習,每周二電視機就不播放任何節目。我經常吃完飯就在飯桌上點著蠟燭寫作業,媽媽在一邊縫補衣服,一幅慈母手中線的畫面。
年紀大的哥哥們已經染著小黃毛,騎著單車到處飛奔。他們站在腳踏板上,寬松的上衣揚起來像個披風。還可以隨時點腳停下來,一腳踩著單車,一腳點在地上,扭頭頭發遮擋住眼睛,一幅深情的摸樣。
2
我上初中的時候,老姐就開始工作了,買了屬于她的錄音機,和很多磁碟。她很喜歡張宇,說喜歡張宇沙啞的嗓音,你懂得,那個年齡的女孩,都喜歡成熟的男生。
冬天的時候,她就坐在火爐旁邊織著毛衣聽著張宇的《小太陽》。雖然我從來沒見到過誰穿過她織的毛衣,但是張宇的歌,我學會了很多。
這時候的我已經進入叛逆期,為給同學過生日集體遲到,四個人被班主任在校門口罰站一上午。跟著班上的男生一起唱beond樂隊的《真的愛你》。喜歡和成績差的同學玩,自以為是的認為學習好的同學心里都住著一個虛偽的靈魂。
那時候,謝霆鋒已經出道,拉著董潔在春節晚會上唱《謝謝你的愛1999》。扎個小辮兒還是那么man。他是第一個讓我覺得男生可以這么帥,一個眼神就可以顛倒眾生的感覺。
3
高中的生活是單調的,也是美好的,每周除了有2節課90分鐘的休息時間,其他時間都在上課、自習、刷題。從早上5點半到晚上12點,夢話都是氫氧根與電磁感應。
很多同學都買了隨聲聽,能聽英文聽力能聽流行歌曲,前者是說服父母買給自己的理由,后者是心照不宣的真正用途。在沒有老師的自習課,一人一個耳機,一人一個世界。
那時候我們聽杰倫和燕姿。記得第一次聽到杰倫的歌是在學校里的超市,CD機放的是《龍卷風》。愛像一陣風,吹完他就走。我還不懂愛,只是深深地被旋律吸引。我開始從他的第一張專輯《Jay》聽起,《開不了口》、《最后的戰役》都是百聽不厭,不開心的時候就會聽《蝸牛》,最讓人心痛的是《你比從前快樂》。
那時網絡還不像現在這樣肆意蔓延,同學們找不到杰倫歌的歌詞的時候,就來找我要。因為我實在聽太多遍,能默寫所有歌詞。嗯,沒有驕傲。陽光好的時候,我會在食堂到教室的那條路上,張開雙臂唱孫燕姿的《年輕無極限》,張開手起飛,讓年輕無極限。
4
剛上大學那會,梁靜茹的《勇氣》大火,公交車上手機響起,10個人8個的鈴聲都是《勇氣》。很多同學開始牽手戀愛,18歲的年齡正是懵懂的時期,空氣里都是粉紅色的氣息。當然,這并不包括我。
那時候我最愛看的雜志是《萌芽》,定價4.8元,從報刊亭出來剩余的2毛錢會給自己買兩個棒棒糖。永遠記得宋靜茹《孩子》里的一段話:我漠視生活,痛恨政治,嘲笑社會、遠遠地避開人群,唯一相信愛情卻沒有愛情,用給自己方式告別平凡卻并不出色。
第一次參加校園歌手比賽,燕姿的《天黑黑》,卻只獲得了優秀獎;
第一次學習交誼舞,并沒學會多少,只記得憨憨的男舞伴送了我一條印花的白絲巾;
第一次對一個男生有朦朧的好感,也只敢遠遠地看著。
畢業的時候,張韶涵的歌正紅。同學一起吃飯,抱在一起信誓旦旦說,以后一定要經常相聚。一起唱K,我注意到他也在,忐忑的心情,喝很多水,想一會好好發揮。好不容易輪到我唱《隱形的翅膀》,他站起來轉身走出了房間。。。
5
上研后,開始喜歡Mariah carey、王若琳。除了流行,比較喜歡慵懶的爵士。內向的我結識了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都喜歡音樂,在一起必點的項目就是唱K。其中兩個男生喜歡合唱吳克群的《為你寫詩》,如果一個不在,另外一個就會把對方的句子空出來留白。還有一個,大家從來都不會給他話筒,反正拿不拿話筒
他都一直在唱,不過就是,高音唱不上、低音唱不下、中音唱不準。
研二的時候,燕姿出了新歌《當冬夜漸暖》,蕭亞軒出了《錯的人》,陳奕迅出了《好久不見》,五月天成為年輕一代中最喜歡的搖滾天團,飛輪海也開始嶄露頭角。
和好朋友走在南方的陰雨天里,討論著未來。她說將來想成為一個女強人,在工作當中尋找滿足感,我看著她姣好的容顏笑說明明可以靠臉吃飯,為什么要勞累雙手。而我并不希望生活太忙,我希望我的生活可以像一首歌,雖然高低起伏,但是優美自然,靜靜地聽時光流淌的聲音。
那是一段快樂的時光。朋友之間最妙的是,你發現你喜歡的東東,對方也一直在喜歡,你要說的東西,對方也是這么想。原來在不同的時空,總有一個人會懂你導致我后來很長一段時間一聽到燕姿的歌,就淚流不止。
回不去的青春,抓不住的友誼。
工作以后,并沒有太多時間去關注音樂。偶爾聽歌,也是老歌居多。
還是喜歡音樂,因為他是一個獨立的存在,抽離與現實。每次陷進歌里,都可以暫時忘記目前的紛擾;每次停止音樂,都感覺恍如隔世。
最近喜歡上一首歌,許飛的《父親的散文詩》。每一次聽都仿佛感受到時光的腳步聲。
三十歲的年紀,往前看,回憶已足夠讓人覺得感傷。往后看,停不下來的腳步,卻又不敢多想。
焦慮糾纏著我們每個人。而音樂無疑是一劑良藥。
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