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親疏的人,連小人都會瞧不起
一如以前閱讀的劉墉的作品,一個個小故事結合一些邏輯性的總結,把平時我們可能都沒有怎么注意的事件建議剖析,告訴了我們什么是人性。這次算是復習吧。上一次看得時候應該是初中,基本上的內容也忘記的差不多了,在閱讀也只能記起一小部分內容是看過的,看來記憶真的很可怕。
人性和人心真的需要我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揣摩去思考,怎么樣的言行舉止才能不傷人,才能不引起別人的誤會。當然現在也有另外的理論闡述說:你為別人考慮了這么多,別人也并沒有有什么感動,反倒是那些性格有棱有角比較難搞的人更得到了其他人的尊重和在乎,至少我知道你是一個有棱角的人,而且那個是我喜歡的你,可能是因為我沒有那樣的棱角吧。
都自有道理吧,選擇自己合適的道路吧。合適的不一定是正確的。這似乎是一個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的理論。也有他一定的道理存在。所以說,人性和個性之間的關系需要一個很大的判決來決定一個度,這當然是后話了。
現在在我看來,我要做的也還只是更多的思考,如何說話能夠顯得更加有藝術性。說話的藝術。
劉墉的作品閱讀起來總體上都顯得很輕松,故事也非常的凝練,用相比于比較簡潔的文字就展示出了一個框架給我,讓我瞬間帶入了這個故事中。所以還是蠻喜歡閱讀劉墉的作品的。按照現在的說法也可以說是雞湯文和成功學這樣的空言書籍。但是卻也可以說劉墉把這一類的內容做成功了,至少在我閱讀起來比較喜歡也愿意去閱讀,最重要的是一個畫家的身份讓我覺得好感倍增。
有的故事講真的還是蠻感同身受的,讀著讀著就會覺得自己對于人情世故似乎真的有些許太弱了。還需要更加仔細的考慮一些。好在,一些好的文字遇見永遠不會太晚。但愿不會知道了很多道理還是不能好好地度過這一生。不過如果在我們分開之前我能稍微了解一下人心,我們會不會就不會分開了呢,可惜沒如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