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劉墉勵志散文小品的文本魅力

[摘要]劉墉是臺灣當代著名的作家兼畫家,其潛心創作的勵志系列散文小品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對讀者的心靈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特殊的人生歷練,豁達開朗、慈悲為懷的坦蕩胸襟,敏感細膩的心靈感悟,獨特視角的人生思索,博愛至善的人文關懷,這一切都賦予了其勵志散文小品獨特的魅力。主要體現為:充滿人生智慧與哲理意蘊的思想蘊涵;雅潔簡約、平淡質樸的文本語言;自由靈活、疏而有序的文本結構;清新淡雅、隨意自然的藝術手法。

[關鍵詞]勵志散文 ? ?哲理意蘊 ? ? 智慧人生 ? ? ?文本魅力

Abstract:Liu yong ?is a famous contemporary writer and painter in Taiwan.whose ?series of encouraging and instuctive prose,to which he has been applying himself with great concentration,has enjoyed a high circulation in the mainland and had an active influence on the rearders. It is his special life experences,Open-minded is open and bright, the mercy for bosom broad and level mind, the sensitive exquisite mind can touch every tiny soul, unique angle of view life thinking, universal love,great kindness and humanities concern, all these entrust with it to pursue a goal with determination the prose sketch unique beautiful nature charm. Mainly manifests is: Fills the life wisdom and the philosophy embody thought contains; Elegant and concise, light plain text language; Free is nimble, rigorously has the foreword the text structure; Fresh is elegantly simple, at will the natural artistic technique.

key word:encouraging prose;Philosophy embody;wisdom life beautiful;nature charm

引言

當今文壇,劉墉是個謎。他的書沒有太多暢銷的理由,卻往往是書市上暢銷榜的冠軍,其散文小品被專家認為更像實用版的人生百科,讓讀過其書的人感到靈魂有如接受洗禮一般。十年來,劉墉新書不斷,暢銷不衰,僅大陸的版本就有60多種,2002年暢銷量達300多萬冊。著名作家王蒙拿著他的書說:再給我一本,我感到了劉墉的魔力。劉墉笑言:我暢銷,因為我有營養。有人甚至認為,“劉墉的書在出版界經久不衰勝過當年的余秋雨現象,他的書是當代青年手不釋卷的必讀書目”,這種說法并不為過。我們不難發現劉墉一有新作面世馬上就會受到讀者強烈的追棒,造成脫銷現象的出現。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劉墉的名字幾乎可以與暢銷書劃等號,這足以說明,讀者對劉墉的喜愛程度幾近瘋狂。那么,為什么讀者如此喜愛劉墉呢?劉墉的散文小品到底有著怎樣的吸引人的魅力?

一、充滿著人生智慧與哲理意蘊的思想蘊涵。

劉墉的文章真誠質樸、素潔淡雅,在廣大的讀者心中引起強大的反響,尤其是在青年學生當中更是廣為流傳。他的文章無論是抒情、議論、敘事、寫人,都能通過細碎的微小的、剎那間投來的一種印象,或長長事物鏈條中的某一環,用務實、平淡的筆墨展現事物深刻的哲理意蘊,啟迪人生,教人深省,催人奮進。

〈一〉凡俗世界里的人生智慧。

在劉墉的勵志散文里,充滿著事態尋常可見的一種“大俗里的積極”人事物事草蟲木魚,大凡尋常可見的萬千世態、紛繁駁雜的人情世故,都由他不緊不慢的娓娓道來。如有一篇題為《釀酒》的小短文,作者把為學與釀酒類比,“為學就好比釀酒,起步時大家程度相當,但是因為滿足或急于表現,許多人都半途停止了。真能長遠計劃,持之以恒,達到最高境界的,只有少數而已。”談的既新穎又極有見地。他寫陋室,不單言安貧樂道;寫山水,不沉湎于返樸歸真;寫生活之變,又絕無浮光掠影,即使寄情于風云花草,也自有令人低回沉思之力。劉墉以其令人高山仰止的人生姿態書寫其對瑣碎的人生沉淀的綜合,既浸潤著豐厚的情感又閃爍著清亮的智慧。作為生活中的思想家,他一直在尋找著人生的哲理,尋找著生活的智慧和力量。英國詩人布萊克說過:“從一粒塵沙里可以看出世界,一朵野花中可以見到天國”。這是劉墉所要宣揚的,也是他要告訴讀者的——平凡中會透出偉大,點滴在心的就是藝術就是美。正如他自己所說:當心情平和的時候,似乎每一樣東西都能變得更美好;當我們心情寧靜的時候,每一件平常的事物都可以觸發更多的靈感。劉墉就是以這樣一顆平常心,善待生活的每一件事,用一顆敏銳的心去領悟和發掘凡俗世界里的大智慧。他把一些事、一些情、一些人直白地講出來,然后讓讀者自己用眼來看,用心來思考。他以一個大男人的視角寫了一些小女人的東西,這些東西反映生活、反映經驗、折射人生,而一切又是那么真實可信。總之,劉墉以一顆敏感細膩的心靈、一雙善于發現的眼,對凡俗世界里的人情世故作深入的挖掘,將紅塵世俗里的平平淡淡咀嚼得深刻而意味興長。

二〉靈慧雋逸的人生感悟

從自我的感悟出發,通過對人生和自然的觀察思索,表達深刻雋永的情思,飽含詩情和哲理。這一點可以說是劉墉勵志散文思想內容的主要美質特色。我們讀他的勵志散文時不斷地能感受作者開闊悠遠的思想以及對現實人生的息心體察和卓越見地,別有一翻氣度和境界。不僅如此,在主題思想上更是熔鑄了豐厚的東方美學和儒家仁愛傳統以及宗教博愛思想。如《愿每一個漂泊者都不孤獨》一文,作者在文章中寫到自己親眼目睹了女兒的的誕生過程,以及妻子臨盆時的艱難與痛苦的掙扎表情,于是他有了這樣的一種感悟:

“我疑惑那是面對生,抑或面對死的掙扎?是為了自己繼續生存,而求生?還是為了下一代的不死,而拼死?”

生命是堅韌的,同是生命又是脆弱的,一個新的生命的誕生更是艱難的,她需要另一個生命付出難以預定的代價。作者并由此上升到“愛”的感悟:

“上帝創造的最偉大的東西,不是萬物,不是宇宙,而是愛,我十

分不和邏輯,甚至執著地認為,上帝在創造一切之前,先創造了母親,

上帝本身就是愛,這世界就是由愛所凝結!”

是的,愛是力量的源泉,沒有了愛,哪來生命前進的動力。作者對“愛”的感悟既深刻又富有啟發性。讀著這樣靈慧俊逸的文字,我們能不感到一種心靈的澄澈與明凈?我相信每一個有愛心的讀者都能感受到一種靈魂的震顫。此外像《人生的棋局》,《人生的風水與格局》,《創造自己的命運》等文章,內容與形式,靈與肉,歷史與現實,瞬間與永恒,在作品中都得到清晰、有機的辨證統一。任何題材在他的筆下都能得到人生感悟的表現,如一則小故事,一個簡單的場景,一段簡單的對白……語言樸實無華像嘮家事般娓娓敘述,卻給人以啟發和思索。

在劉墉勵志散文中的人生感悟,總是跳動著思維的音符,閃耀著哲理的火花。作者根據不同的題材和人物場景多角度、多方位地勾畫出人生面目的林林總總,寫出他對人生的多層思索與興趣,不蹈恒蹊,各自成理。對一些平常生活題材稍稍加以引申,借題發揮,隨物賦形,因文達意,富含哲理的警句與人生智慧之語如潺潺流水般從作者的筆端飄然而出。

〈三〉人生況味的執意品嘗

散文是為人生的藝術,著重反映人對外界事物的內心感受和領悟,主觀感情色彩非常濃厚,這就決定了散品嘗也就文作品的精神內核——藝術意蘊與人生結下了不解之緣,對人生況味的執意成了散文作品意蘊一個重要的特征。劉墉的勵志散文,無論是敘事記人還是狀物描景,其中的人、事、景、物都是作者為之動過情的,因而包含著作者體驗人生、超越人生、回奈人生的感情脈搏。悲歡離合、憂喜愛恨都是作者品味人生的結晶。比如,他是這樣看待生死的:

“我們以自己的啼聲開始了旅程,又在親友的哭聲中結束了人生,

我們離開了母體而生,又離開了世界而死,我們被一把推上人生的舞臺,

又被一把扯了下去。似乎生與死這兩件人生最大的事,我們一點干涉的

權利也沒有,幸而在這當中,我們還能有所作為,使自己平凡的生,卻

可以偉大的死;在母親一人的陣痛中墜地,卻能在千萬人的哀痛中辭世”①。

因此,他常常告誡人們應該珍惜人生,珍惜生命。他說“人,就這么一 輩子”這七個字,雖然“說來容易,聽來簡單,想起來卻很深沉;它能使我在儒弱時變得勇敢,驕矜時變得謙虛,頹廢時變得積極,痛苦時變得歡愉,對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稱他為‘當頭棒喝’‘七字箴言’”①。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生命洗盡鉛華,他由衷地感悟到“平淡真好!平平地,不令我們顛簸;淡淡地不讓我們昏醉;使我們坦坦蕩蕩地處世,明明確確地看人。所以平淡也就是最美的‘真’”②。于是作者對人生世態的感悟也有了“禪”的意味。此外像《找尋一個苦難的天堂》、《生死愛恨一念間》、《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等作品,作者對人間苦難、悲憫的深刻體味,對人生命運的深切體察,那心靈震撼中的酸楚,那酸楚中的甘甜,令人咀嚼不已,回味無窮。正是因為作品中所蘊藉的人生況味既發自肺腑又能給人以人生的啟迪,這樣,廣大讀者都會深深感到作品的內在情感力量,并為之心動神移。

劉墉對人生況味的執意品嘗還表現為作者能以曠達的情懷去對待人生的得與失。正如他自己在一篇《舍得與抱負》的文中寫到:

“舍得!舍得!要得先得舍,不舍棄,哪有空間獲得?抱負!抱負!

要抱先得負;不負重,哪有資格擁抱勝利與成功?”

這里作者很辨證的看待了“舍”與“得”“抱”與“負”的關系。人生在世有失也有得,得失之間才能體味出人生的況味。對人生況味的品嘗是需要勇氣的,一種正視人生缺失的勇氣。正視缺失、超越缺失對于人的心靈是一種痛苦的磨練。平庸的人總是以“往事不堪回首”,“與世無爭”之類的至理名言來迴避缺失,而劉墉則以一種悲天憫人的寬闊胸懷去思考人生,參悟人生,敢于歷經心靈的磨難卻又超越這種磨難,以大智大勇的氣度和大徹大悟的襟懷來觀照人生,書寫心靈的歷程。

〈四〉人格品質的執著追求。

如果說劉墉的散文意蘊在情感上以對人生況味的執意品嘗感染著讀者的話,那么,在理智上則是以對人格品質的執著追求來啟迪讀者。凡是高明的散文作者都不會僅僅滿足寄情于藝術形象,而是要在形象中同時寄寓理思,以顯示其哲理品格,使“情”的感染效應與“理”的啟迪效應完美結合在一起,從而使鑒賞者獲得情與理交融的雙重美感享受。請看《雪的滋味》一文,在這篇文章中,絕大部分的筆墨都是描寫雪及雪景的,對雪的描寫非常的細膩生動,對雪景的描寫更是可以說如詩如畫、撩人心動。但作者的用意并不在此,而是同過對“雪”這一形象的描寫來達到贊頌雪、歌唱雪的目的。在文章的末尾作者寫道:

“雪就是這么這么神秘,它從陰霾的天空落下,帶來的卻是瑩潔;它

由平凡的云氣變成,織出的卻是巧雕。它是冰的組合,但是沒有冰的硬;它是

水的同類,但沒有水的濕;它能斜斜地飄進廊角,也能掛上高高的樹梢;它的

降臨,常帶來驚喜;它的消逝,總留下余情,最重要的是:它雖然有著翩翩的

風采,但絕不喧嘩;它雖然有功于大地,卻悄悄的隱退。然則,雪,何旁不具

有一份偉大的人格與胸襟”。③

在這里,作者對雪的高潔品質給予了高度的贊揚和評價,同時又避免了空洞的說教,這樣,借助于“雪”的形象,文章顯的既富有情趣又富有意趣。由于作者能形象的揭示人生的奧秘和本質,帶有深廣的審美旨趣,具有強大的思辯力量,所以它能于不知不覺之中誘導讀者思考人生的價值,追求人格的完美。

〈五〉博愛至善的人文關懷。

愛和善是賦予劉墉勵志散文魅力的兩個重要元素。正如他所比喻的,如果你前面的人一放手,將門打在你鼻子上的時候,你要做的是將門扶好,不要讓它打到你后面的人。這種真誠的關懷和仁厚的愛心,構成了劉墉勵志散文獨具魅力的品性。

無論劉墉是談成長,談交友,談親情,談讀書,還是談敬老,談時間,談孤獨,談包容,他始終堅持透過他的文筆,在廣大的讀者心中傳播關愛、積極快樂的種子,同時也在現代社會人情趨于冷淡的生活里播撒著脈脈溫情。《點一盞心燈》不僅敘寫了天下父母對兒女的牽掛而又無私的愛,同時也呼喚孩子甚至我們每一個人在心中都應該亮起一盞“愛”的明燈。正如《在生命中追尋的愛》所言:“愛是生活,是生命。”“我認為,來到人間不是來學習恨,是來學習愛......生命是為了學習愛,愛能包容一切”④的確,用生命構建起來的愛是我們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臺灣著名散文家王鼎均說過“故鄉是什么?所有故鄉都是從異鄉演變而來,故鄉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⑤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完成一生的漂泊。是的,愛就是我們一生漂泊流浪終究要回歸的故鄉。劉墉說:“哪里有愛,哪里就有牽掛,放不下,就是家!”“世界充滿了美,讓我牽掛;充滿了愛,讓我放不下!”“臺北是我家,紐約是我家,北京是我家,巴黎是我家,甚至小小的奈良也是家!”“愛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⑤這種愛顯然已經超越了一般的孝愛、仁愛,而更多地融入了東西放哲學的智慧,他用愛的眼光審視世界,從中挖掘出愛的真諦,劉墉無疑又是一位愛的哲學的守望者。

〈六〉細膩溫情的關愛教育

《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等系列作品,是作者自己為人父的體驗和經驗的積累。這不由讓人想起了寫于20世紀50、60年代的,后來成為億萬人爭相傳閱的《傅雷家書》。這兩本書的作者雖各處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背景,但他們苦心孤詣、盼兒成才的的殷殷之情卻是相同的。劉墉自言,他的作品是在“為那些心里充滿夢幻的孩子們打一個預防針”。他在《超越自己》一書中反復強調,在整個奮斗的歷程中,最大的敵人不是外面的,而是自己,尤其是對那些過去受盡呵護,而必須獨立面對未來的年輕人,他們必須戰勝自己的惰性與依賴心。這種毛病不割除,無論在父母的逼迫下功課有多好,將來也難以成功。

劉墉尊重青少年在每一個年齡段所擁有的獨特的價值觀,他將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告訴青少年,但并不強迫他們接受,而是要他們通過自身的綜合與整理做出自己的判斷。如果說傅雷是睿智的,他以深沉的父愛、廣博的學識,引導愛子傅聰走向音樂的成功之路,那么劉墉是聰明可敬的,他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心把自己為人父的體驗和經驗寫出來,讓所有人收益。他的教育方法有沒有效,我們不知道,只知道他的兒子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已經出版了四本書。他的女兒以學業總平均98分初中畢業,獲布什總統將。作為一個深得東西方教育觀念精髓的新型家長,他很懂得20世紀末、新世紀初年青一代人的閱讀心理。對于這一代熱情火暴且自命不凡的孩子,他須得將耳提面命式的訓導巧妙隱藏起來,而代之以在文字里大量引進當代資訊,使孩子們感到,彼此的代溝微乎其微,他離他們很近,而不是在倚老賣老。他強調的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是引導而不是訓誡。

二、清新淡雅、隨意自然的藝術形式

<一>平素簡約的文本語言

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而散文作為典型的語言藝術,語言不啻是它的生命,而且一般來說,“短小的文章特別需要寫得簡潔和優美,任何敗筆冗筆在篇幅短小的文章中,時常現的格外刺眼和難于掩飾”⑥著名作家莫言曾說,語言是一個作家風格最主要的體現,語言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個人的精神分泌。劉墉的散文中沒有激情的描述,也沒有生硬的說教,言語間很少有高亢淋漓的情感奔瀉,往往以一種話家常促膝談心的口吻,用口語似的大白話講述故事和道理。這種敘述方式可稱之為中性情感的敘述。

1.平樸自然

樸素之美是散文語言的主要美質特征。所謂樸素美,首先要求做到“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買弄”⑦這是一種平易自然,不加修飾,活脫脫再現生活真實的語言,這一特點可以說是劉墉散文文本語言最突出的美質。讀劉墉的散文我們會覺得,這些小品文語言大多沒有鋪陳敷演,沒有強烈的情感傾向,也很少看到瑰麗多姿、絢麗多彩繪畫美,無任何雕琢之跡。然而字字句句從肺腑流出,用精確而樸實的語言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不假雕飾、自然揮灑,把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蘊融會于自然質樸的語言之中。所謂“文以辨潔為能,不以繁縟為巧;事以明核為美,不以深隱為奇”⑧說的正是這一特質。劉墉散文的平樸自然應得自他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熏染。中國古典散文常以抒寫個人瑣事,內心情懷取勝,文字常常悠然寧靜、無爭、安適,又有情趣。正如他在《庭園》一文中說的那樣:“我愛東方的庭園,不是為那份幽深,而是那份悠然;不是為了許多優美,而是為了幾分閑適。”

2.雅潔簡練

“文貴簡,凡文筆老則簡,意真則簡,詞切則簡,味淡則簡,氣蘊則簡,品貴則簡,神遠藏不盡則簡,故簡為文章盡鏡。”劉墉的散文常不逾千字,而神,情,意,味則無一不備,如《荷》一文,全文僅二百余字,寫盡了荷的形態與意象美。情真意切,味淡神遠。寫荷的枝“欣細而柔弱”,她的葉“飄展而不輕佻”,她的花“香遠而益清”,她的蓮“素樸”且“溫潤如玉”,“晶瑩的蓮子間夾一葉如翡翠般繁榮—苦苦的蓮心”。在這里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刻畫出了渾身是寶,香淡悠遠,意味不盡的荷的一生。作者不是在寫荷,而是在寫一為優雅美麗、令人神往的女子,然而,作者確是在寫荷,寫荷的風態、寫荷的神韻。文字雖簡卻情意、神韻具備。如若不是作者對所寫的事物用心感受,何來這樣簡潔而又雅致的文字。雅潔簡練的語言是不煩雕飾的,然而又是經過錘煉的。既是樸實自然的,又是含蓄不盡的。只有表現出“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藝術效果,方能稱得上真正的雅潔簡練之美。劉墉的散文很好的作到了這一點。

3.精辟警醒

在讀劉墉的勵志散文時我們都會覺出一種智慧的閃光、思想的力度。或給人以樂觀向上,催人奮進;或教人低回沉思、咀嚼體味。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的作品中有很多既精辟又警醒的智慧哲言,很多讀者朋友,特別是青少年讀者都把這些充滿智慧與哲理的閃光語言當作自己的人生箴言或是左右銘,以勉勵自己。《熒窗小語》一書是這一特點最好的體現。請看,開卷語:

“人就這么一輩子/說來容易/想起來卻很深沉/很幸運的擁有了它/不能白來這一遭”

簡簡單單5句話,明白暢曉,卻道出了一種精神力量--生命是高貴的,人只擁有一次生命,在有限的時空里,讓生命煥發出更強烈的光和熱。又如《沉默》一文:

“同樣是沉默,智者與愚者的沉默,勇者與弱者的沉默卻不相同。

勇者和智者的沉默可能是睿智的思索,力量的積蓄;愚者與弱者的沉默

則是無知與退避,但是所以偉大的沉默都應該伴以一個偉大的行動,如

果永遠沉默下去,就沒有智慧的分別了。”

短短數語,便點出了沉默的深刻內涵,魯迅有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作者在這里宣揚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既“在沉默中爆發”。再看:

“生命是一張唱片,歲月是轉動的唱盤,我們的一言一行遍是針

的顫動。......有的人活力充沛,留下的是一曲熱門音樂;有的人波瀾

壯闊留下的是一篇交響音樂;......他們或以高亢沸騰的音符,嘎然而

止;或以沛然豐盛的交響,完滿結束;或以幽深邈遠的綿延,輕輕消逝;

或以抒情引人,華麗渲染,澎湃激蕩,徐緩而漸歸寧靜。”

不長的文字把生命的五彩斑斕畫在我們面前。也不用你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便可以享受思維領域里如春風徐來的舒心頓悟。此外像“如果你站在這個山頭,羨慕另一個山頭更高更美,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下這個山頭” “平凡而能被肯定,必然因為不平凡。也唯有在平凡中被肯定的情感是最不平凡的,也最真實的。” “人們為什么總會注意那小小的疵缺,而忽略大體的美好,也不愿接受那有缺陷的事實呢?”等等。可以這么說,像這樣精辟警醒、充滿智慧和思想力度的智慧哲言在劉墉勵志散文中俯拾即是,構成了其吸引廣大讀者重要的美質魅力之一。

<二>自由靈活的文本結構

散文的結構作為一種由生活事件各個部分組成的整體存在形態,具有共時與歷時的雙重秉性,表層結構與潛在結構的多重語義。散文結構不僅僅是指文章的外部組成部分,而應是創作主體的意識情感、思想特別是獨特的生命體驗轉化為物質形態的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優秀的散文作品呈現出來的結構形態,總是主觀與客觀的結合,外部與內部的圓融,規范與獨創的和諧。劉墉的散文在結構上也頗具匠心,因內容的不同而選取不同的結構。

1 .一事一議,畫龍點睛、卒章現志

這種結構形式是劉墉常用的一種結構手法,其勵志散文多運用這種形式。這種結構在開頭往往先敘寫一個有趣的故事或是笑話,或是描寫一個情節,或記敘某一事物。這樣,有利于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在文章的末尾作者以精辟的語言一語破的,闡發一個大道理,讓讀者折服于作者別具慧眼的洞察力和對人事的參透力。如《龍游深水》一文,先敘述一個熱衷協作的一個青年在小地方一直獲獎無望,后經老師點撥參加全國性的比賽,最終獲得大獎。青年前去謝師,作者借老師口味道:“不要以為小地方出不了頭,在大地方也會一籌莫展,有本事的人,在大場面里更能有所發揮呀!”這種借事講事的辦法,更容易為讀者所接受,也可看出作者思維的開闊性。

2.借事說理,寓理于敘、意在行間

這種結構形式的結構通篇只講故事,或是簡單、暢曉、明白的對話,而道理則隱含在敘述之中,讀者通過閱讀敘事經過去品位其中的哲理人生。很好地體現作者與讀者的互動。如:《商場之戰》,講的是李、鄭兩位老板爭奪市場所使用的不同手段,暗示讀者:商場猶如戰場,知己知彼,方能取勝。再如:《離婚的原因》借小李離婚后不同時間的兩個截然不同的解釋,暗示讀者去品味生活中的誰對誰錯的關鍵是看你是否能冷靜的評價。對話形式的如《世紀之病》一文的對話:

“一大早,你就來敲我的門,說你的胡刀不見了,今天晚上有個舞會,想借我的用一下。‘不!’我說,‘我的原則是絕不向人借胡刀,也絕不借給別人!’‘那是借你給你兒子的啊!’你尖叫了起來,‘難道你真的以為我有AIDS?’ ‘我相信你沒有,但你怎知道我有沒有……’”⑨

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對兒子進行了一場深刻的教育。身為有識之士的劉墉,深知在當代社會里,機遇與陷阱并存,鮮花與毒品同在,對孩子的教育,必須于噓寒問暖之外,更多一些嚴厲。這也是他要告訴天下父母的。

此類文章只有讀者反復的思考。方能體會到作者的用心何在。他不僅寫生活故事,亦寫佛家禪事,借師徒對話或大師之口講述充滿哲理與禪機的故事,講述佛家禪語又講人生哲理。

3. 開宗明義,逐層遞進,意深理密。

此類結構形式充滿著思辯色彩,即作者在一開始就直接明確的表明心志。如《一》這編文章,全文就圍繞個“一”字講述其中哲理,極小又極大,生于“一”又歸于“一”。通篇句句字字都是講道理,從生到死,由字觀人生,體味人生哲理。又如《不再孤獨的孤獨》一文,文章講述了人生過程遇到的各種孤獨,以及如何去認識和正確地對待人生中的孤獨,采用夾敘夾議的寫法,從“孤獨使人成熟”“孤獨使人面對天地”“孤獨使人面對心靈”“孤獨使人面對生命”“孤獨不再孤獨”五個方面進行層層遞進的論述,作者在每一層次的論述中都結合了具體可感的事例,避免了單純的空洞說教,把樸素又深刻的人生哲理講述得既形象又耐人尋味。

開宗明義、層層遞進式的說理結構在劉墉的勵志散文中并不多,但每一篇都寫的嚴謹有序,寓理述義,情理交織,顯示了作者創作思維的嚴謹邏輯性。

<三>自然靈動的藝術技巧

高爾基曾說過:“必須知道創作的技巧,懂得一件工作的技巧,也就是懂得這一工作本身”(《文學書簡》)所謂文學作品的藝術技巧,大致是指在寫作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用以表現生活,陳情達理的,帶有規律的寫作手法。劉墉的散文天馬行空,隨思想流動而自然成章,通俗易懂又不流于“隔靴搔癢”的空乏與膚淺,在平平淡淡中潛隱著自己的愛憎,于瑣瑣細細中閑談著自己的做人處世。

1.選材——精心選料、以小見大。

劉墉散文選用材料的特點總可以用一個“小”字來概括。材料雖“小”卻很有份量,都是作者精選出來的包孕豐富,極有個性和典型意義,新穎生動并足能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人、景、事、物。作者所寫雖是一枝一葉,但使人想見的卻是森林的雄偉;雖然寫的是一斑一點,卻讓我們“窺一斑而見全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生命中瑣瑣碎碎,作者信手拈來,卻又妙筆生花。他的字字句句往往源于一種觸動,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他善于“在很多細微的東西里去尋找可愛”。許多在我們看來是非常平凡的小事,在作者的筆下卻別有一翻天地和滋味。談生與死、盈與虧,寫橋、劍、墨,議清華與古厚……天上人間,自然萬物,世態百相家族婚戀,禮交公關,子女教育,軼聞趣事,讀史誦經,留胡子,存錢幣,……無不成為劉墉展現豁達人生觀與優雅情懷的落筆之點。小語娓娓,如燕語呢喃,如涓流潺潺,靈動鮮活,潤物無聲而自有韌性的力量,自有不平常的努力,令人怦然心動。劉墉把平常生活中的東西寫下來,不使勁、不刻意、不矯情、不營造,更無須“絞盡腦汁”,雖然只是作者的一點感覺、一點情趣,一點情境、一點滋味,但這“一點”真摯實在,令人深切難忘。

2.構思——意識流動、虛實結合。

“藝術構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積累和藝術發現的基礎上,在某種創作動機的指導下,以心理活動和藝術概括方式,創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維過程。”構思是對散文寫作的整體策劃,它是從客觀考慮“怎么寫”。在選好材料、確立主旨之后,尋找思路,為散文制定“全型”成為構思的中心任務。劉墉的散文在構思方面似乎沒有像我國傳統的散文那樣,在謀篇布局的技巧上下功夫,而是天馬行空,隨思想的流動而自然成章,作者以自己的思緒為原點,自由聯想,連綿不斷。意識流動構思散文往往先確立“主腦”,主腦是意識流動的中心。在劉墉的筆下,這一“主腦”或是一人一事;或是一景一物;或是一個問題;或是一個觀點,圍繞這一“主腦”,作者運用發散思維、悟性思維等多種方式,擺脫時空的束縛,激活意識,延綿自我,達到一種舒展自如、云卷云開的鏡地。

散文的本質魅力在于“真實”,情感上來不得半點虛假,所以“紀實”的手法是散文慣用的手法。可是在劉墉的勵志散文中卻能巧妙地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將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的別具魅力,這主要體現在引用方面。劉墉的散文中所用的材料大多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景、物,但不少的文章引用了一些有趣味的小故事或是幽默笑話,而這引用的材料就多是虛構的,這些虛構的材料既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和形象性,又有助于表情達意。

結 ? 語

劉墉的作品以其靈動自然,真摯感人,簡約精粹,叩人心扉深得廣大讀者地喜愛。作者自己曾言,他不喜歡輕易地得出硬性結論,他所作的只是導入。也就是說,他的勵志散文作品是一扇門,向每個讀者敞開,進門之后的無限風光,盎然趣味,個中真意則需要每個讀者自己去領悟。在作者筆下這些簡約平實、平易近人、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勵志散文,有啟人心靈的感悟,有充滿禪趣的對話,有令人莞爾的幽默,有靈光一閃的機智,更是有一個個精妙絕倫,開人心智的小故事。其實,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我們干涸疲憊的心靈都需要愛與智慧的澆灌。我們聽懂了太多的大道理,喊慣了太多的口號,見慣了太多的道貌岸然,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從日常生活中采擷的小故事,小幽默,小鏡頭,以及從中透射出來的經驗和感觸。它們形象、平易、生動非抽象、嚴肅、呆板。它們滴水藏海,輝映大千世界;小中見大,折射人生百態。這才是真正能進入我們血液推動生命的媒介。我們珍愛這些小故事,小道理,小鏡頭,小幽默。只因它們背后有大智慧,大人生,大視野,大成功。

總之,劉墉的勵志散文小品不夸耀、不玄虛、不做作。它或者像和煦的暖風娓娓道來,或者像縷縷微風俯來細說。有時它像一位貼心肝的摯友,溫暖我們;有時又像一位諍諍良師鞭策著我們。摯友也好,良師也罷,它總是那么實實在在、平平淡淡、真真切切。

參考文獻:

[1]劉墉 螢窗小語[M] 重慶出版社 2004

[2]劉墉 心靈的四季[M] 漓江出版社 2002

[3]劉墉 愛,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M] 漓江出版社 2002

[4]劉墉 超越自己[M] 九州出版社 2003

[5]劉墉 掬起每一滴感動[M]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4

[6]劉墉 下一站,成功[M]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4

[7]劉墉 蜜色陽光[M]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4

[8]劉墉 叛逆血液[M]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4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362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577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486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852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00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944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944評論 3 447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08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652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385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16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11評論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798評論 3 35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05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37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34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570評論 2 379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