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不像小鮮肉?
今天,又發現自己擁有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很不喜歡很不專業的自己。
不專業針對的不是自己的專業——美術,或室內設計作圖。
不專業說的是自己很不用心學習自己不喜歡或者說有點小小抗拒的事情。
例如,做掌控晨型人,做自己時間的管理者,做工作小總結,月總結,月回顧,等等。這些和時間沾邊的事情,自己總在逃避。自己懷疑是長久固有模式的適應習慣了,不逼自己很難突破舊模式的框架,待在自己的舒適期越久越容易懶散,惰性成癮,就像是愛上不喜歡的自己,很沒有安全感一樣。
愛的都是自己擁有的。是的
那怎么來突破自己舒適區結構呢?不是你想的太多,說的太多,而,做的很少,或者不去做啊。看到身邊很多朋友越來越進步,越優秀,自己羨慕是有的,但,想的最多的卻是,他們應該擁有,因為他們為之奮斗過,努力過,犧牲過,這份價值他們值得擁有。但,你并沒有去強迫自己就得跟隨,而是得意忘形的活在當下舒適區,不知道你是太沒有壓力還是覺得這個樣子的自己已足夠幸福,也喜歡這么去享受當下擁有的感覺。
所以,自己都不夠專業的事很反感,只是作為愛好之一,去玩玩罷了。猶如,網游,美容養顏,健身,2016年的每天一寫作,等等。自己很珍惜當下的感受,也一直在享受此過程。但,此刻,你想去為之也奮斗一把了。
先從要求低級做起,每天已閱讀,錄音在喜馬拉雅;堅持一個星期后,再追步為自己的努力去加碼,從愛好到發揮每一步應有的價值。
你除了自己的工作專業,你還有什么愛好是專業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