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六點多起床,晚上12點睡,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累,可一年下來,你收獲了什么?
為什么你這么努力,還是沒有看到什么成績呢?因為你只是在努力地看劇,努力地看別人的八卦,努力地刷朋友圈,努力地逛淘寶,你的時間都貢獻給了這些無價值的東西。
說好的100天看33本書呢?當時還列好了清單和計劃,可是只看了前面兩本就又把時間放在看別人公眾號里去了。
說好的每天學習英語半小時呢?當時還下載好了各種APP,為了學習英語,還特意買了部128G內存的手機,可是每天APP小助手的提醒,已經早已被無視了。
說好的練習寫作呢?當時為了雄心勃勃地踏上寫作的征途還不惜代價地報了這個班,那個班,結果只是看了前面兩節課,剩下的還原封不動。
計劃列得再好,不執行,有個鳥用嗎?為什么你的計劃就那么容易被打亂?如何才能真正地深度投入到你該做的事情上呢?
卡爾.紐波特在《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點腦力》這本書中提供了一套有效使用腦力,深度投入工作的方法:
一、放下手機,立志成事
手機網絡的吸引力已經取代了你計劃要做的意志力,怎么破?
1、鍛煉放松,抵抗網絡誘惑
需要專注做事情的時候,可以把手機放下,盡量不拿手機在手,減少誘惑,之前工作途中休息,就看看朋友圈,一看就又半小時,或者一逛淘寶,又是一小時,為了避免看手機入迷最好休息的時候不帶手機去室外看看綠色植物,伸伸懶腰,運動一下,為了更好地投入下一場工作中。
2、固定時間上網
每天在工作之余,固定時間上網,并限定時間長度。工作的時候,為了避免總是有信息提示的聲音干擾,最好把手機調成飛行模式,工作告一個段落,再打開,需要回復郵件或者回復微信的在規定的20分鐘這個時候內完成,或者下載App監督時間。
二、科學規劃
平時雜碎的工作特別多,要想高效完成深度的工作需要科學的規劃。
001、計劃好每一分鐘
列一個清單,把一天需要完成的事情列出來,并注明大概需要的時間,然后根據你工作時間長度度不同來安排。
例如:我今天要完成的工作:
1、寫晨讀感悟(1.5小時)
2、做早餐,買菜,吃早餐(半小時)這里可以用上時間統籌管理的辦法,我的早餐是白粥和番薯,那我就把米下在煲里,番薯放在另外一個煲里,調好時間,買菜回來,兩樣都做好了,那我就拿出來晾,然后來點肉絲炒菜,用來喝粥,簡單的早餐完成。
3、搬家搞衛生(3小時)
這3小時中,我可以聽半小時的“得到”,可以唱兩首歌,也可以和家人好好聊天。
4、月內總結(1小時)
為了高效完成,可以休息半小時后再寫,也可以在上午搞衛生的時候構思好。
5、
6、
7、
不一一列出來了
002 根據效率合理安排深度工作
把一天中的高效工作時間用于不受外界干擾的深度工作,把手機放在夠不著的地方,只處理最重要的事情。
設定一個啟動時間,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開始深度工作,并形成習慣。比如,我現在就是設定5點30起床,5分鐘梳洗后,看20分鐘的晨讀內容和別人的晨讀感悟,然后再用一小時寫下自己的感悟。這時候,手機的干擾會相對少,而且一起床,思維還比較清晰,容易寫作,而且養成固定的時間,那大腦在這個時間也比較活躍。
003 定量分析每一項活動的深度
可以在單位時間內提供更多價值回報,能夠帶來成長以及時間復利的事情,記為深度工作。比如我平時的上課,備課,寫晨讀感悟,閱讀??次⑿?,逛淘寶,這些就是膚淺的工作可以安排低效的時間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