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地球村的太陽
此去經年,自我參加完高考,已不覺過了11年,如今也是個奔三的老女人了。
細數那年的經歷,還真是因為那些青春的磨煉,成就了今天的我。
吃苦耐勞、勤奮勇敢、能抗壓力,除了外表,一切都跟漢子差不多的我。
1自理、自律
看過之前文章的朋友了解,我的高中是有轉學史的,參加高考的學校,能算得上是我上的第三所高中。
原因并不是你想象中的調皮孩子到處跑,而是年紀太小,母親總想著我能離家近一些。當然,最終也沒能很近。
尤其是高三那年,學校的宿舍緊張,就讓女生在外面租房子住了。
我是和同桌租一間,她大我一歲,但看起來好小,所以平時我有點像大姐大。
我們租住在一間只能容得下兩張床和洗漱用具的小房子里,因為沒什么別的家具,似乎都不用打掃衛生。
但畢竟住在外面,生活自理和自我管理是必備技能。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各種誘惑,作為高三生,必須得扛得住。
比如我們去學校的路上網吧很多,但我倆一次都沒進去過。
在那個上網就是壞孩子的年代,我們一如既往地當著乖乖女。
比如吃飯。那時候家里沒什么錢,高三也沒什么周末,母親每周會托同在一個學校上高一的堂弟給我帶饅頭、餅子來,交給房東統一加熱后,就著咸菜吃。兩個人還是有好處,可以互相吃到不同味道的咸菜。
夏天不能帶太多,那時候貌似還沒有冰箱這個概念,會放壞。
于是母親每兩周給我50塊錢的生活費,那時候她每個月也就能掙到400多。為了省錢,我整箱整箱地吃方便面,當年很流行的一個牌子叫“同班同學”。
在我們那個農村孩子遍地的學校,吃方便面的高三生很多。現在還記得我們班有個叫李華的同學,就是營養不良,在考前一個月的課堂上,暈倒被抬了出去。
后來同學們看家我吃方便面就罵:“咱們班這個‘同班同學’的方便面就是你帶頭吃的,李華都那樣了,你還吃,是不是也想過去醫院住兩天?”
我默不作聲,盡量少吃方便面。
即使生活條件艱苦,但學習是從沒落下。當然,現在想來只是看樣子沒落下。
對于理科生,傳統認識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做題、做題、再做題。
于是,每天中午不睡覺做題,晚自習下了晚睡做題。
只有早上早起是為了背誦英語。
到現在也能比較自律,或許就是當時能狠下心來裝作很努力的樣子。
當然,這在當時來說確實是很努力的,只是現在想來方法不對。
2責任、管理
在高三的第一學期,我以第二的成績分到了理科班,所以選班干部的時候順利被老師指定為學習委員,只是任期不長。
過了不長時間,班主任老師親定的班長不爭氣,被痛打了一頓之后罷免。
然后班主任找我談話,讓我當班長。
當時班里,除了文體委員小張和我是同歲比我小生月,其他同學都比我大,也不知道老師怎么想的,還讓我當班長。
于是乎,我有了人生中第一次帶“長”的經歷,而且一直當到了高考結束。就是現在,還是受到大家肯定的班長。
也就是有了這次的經歷,后來上大學也當副班長、學生會干部,工作后從事一定的管理工作,組織協調的能力稍稍比同齡人好一些。
我當上班長之后,班主任就沒再怎么發過飆了,只有一次,是因為全班的月考成績整體下滑,氣的他拍了桌子,把我叫過去狠批了一頓。
那次我也以為自己應該也是考到前十名以后了,所以很灰心,下完晚自習一個人在外面游蕩了好久。
和我住一起的同桌擔心,自己又找不到,就找了班子和我關系較好的男生,找了好久才找到并把我勸回去,然后說我考了第六名。
不過在我們那個整體成績不是很好的學校,名次原本也和最終的成績沒有很大的關系。
只是作為班長,自己考不好,連帶著全班也考不好,我覺得無地自容,愧對班主任老師的信任。
以致后來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我的責任心一直都是很強的,不允許自己隨便應付任何一件事。
3選擇、彎路
高考的地點在縣城,母親陪著我住在親戚家,那時候沒有人指導和提點,到考試的時候干脆都沒有再復習的意識,對于自己的成績雖然有一定的把握,但也明知學校的整體水平有限。
總成績512,PS:不知道這數字怎么跟我這么有緣,兩年后的5月12日,我親歷了汶川大地震。
作為一名理科生,我的理科綜合考的是相當差的,不到300分的樣子,只有語文發揮的比較穩定,作文應該是平常水平54,總分114。
按照往年的分數線,上個二本應該是沒什么問題了,但自己對學校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知道我有哪些學校可以去,要學什么專業。
母親找了位有見識的親戚,按照我估的分數,第一志愿是蘭州商學院,第二志愿是我們市內唯一的大學,隴東學院——當年我挺瞧不上,貌似現在還挺有名氣的一所學校。
結果是,那年甘肅省的二本線是514,差了兩分,第一志愿沒錄上,第二志愿的市內大學錄取了我,還是小學教育系。
我當時一看通知書就蒙了,什么什么?市內就算了,還小學教育系,我為什么要當老師?就算爺爺是老師、伯伯是老師,要繼承書香門第的傳統,那也得是男孩好么?我一女的,當什么老師呀?
(多年以后,想對那時候的自己說:你是不是傻?不知道進了大學可以調專業、選修也就算了,老師這個職業多好,又不是力氣活,風吹不著、雨淋不到的,還有寒暑假,一年拿著13個月的工資。你一個女的,這么好的職業不選,瞎折騰什么呀?)
有同學嘲笑我,說你這輩子就是個留在本市的命。
當時,恰巧母親在某國企和大學合辦的學校食堂當打工,說是可以介紹我去那邊上大專,別人也都知道我家的情況:大學四年,沒有個五六萬是下不來的,上完后還得考公務員才能當老師;如果在這個學校上,雖然是大專,但上學的時間只有兩年,兩年后就可以實習,有工資,就能養活自己了,學費也不貴。
看著通知書上的專業,看著母親每天早出晚歸、胳膊上被油花燙的斑斑點點,看著本來就窮的家有可能因為我上大學而更窮,我選擇了大專。
我希望自己早日掙錢,能幫到母親,讓她不再有那么大的壓力,不會因為我上學而過更長的窮日子。
直到后來了解了真正的大學生活,我有些遺憾當時的決定,但從未后悔。
只是,上大學成了我十幾年的遺憾,也成了伯伯的遺憾,他總說:“好好的一個本科生,本來可以當公務員的,非要折騰成大專生,低人一等!”
這句話也是我心頭的刺、心里的梗,即便是后來函授的本科,我還是很遺憾自己沒有當過正兒八經的大學生,那種走過去別人會羨慕的大學生。
于是,在經歷了高考的10年后,也就是去年,我踏上了一個人悄悄考研的路。
詳細經歷已在我之前的兩篇文章《選擇了就堅持下去》《從逼自己去做到習慣性堅持,我收獲的不僅是數字》中講述的相當完整,這里不再贅述。
今年九月,我就要入學,開始MBA的學習,正式成為一名有學籍的大學生了。
11年前的高考,我沒能走進真正的大學校園。
11年后的高考過后,我將走進我心愛的校園,和那些跟我一樣默默努力了一年,甚至幾年的人一起,開始另外一段系統性的學習。
感謝那年的高考,雖然沒有送我走進真正的大學校園,但卻培養了我的自律心和責任感。
雖然那時沒有很好的學習方法,只是做足了努力的樣子,但正是這些樣子,讓今天的我一路走來,都不怕吃苦,不怕磨煉,可以在努力得像個傻B以后,快樂的牛B些。
當然,我承認,一直很傻B,從沒牛B過。。。。
那些正在經歷高考的孩子,那些將要面臨選擇的孩子,那些終有一天會和我一樣的孩子,愿你們在這個時候,能有更多、更好、更切實際的選擇。如果沒有,那希望你從這一刻起,不要停止努力的腳步。先天沒有的東西,你想得到,就得在后天付出比別人多出N多倍的努力,承受N多倍的積累與磨練,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之所以不說能被別人看得起、能為家人爭口氣、能一雪前恥,那是因為,相比較你自己生活的苦B而言,這些都是扯淡!
至于說某些路到底是不是彎路,那還是借用那句“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雙手合十,比心。
高考,只是人生的轉折點之一。在此之后,我們還有更多的轉折點,愿每個人在每個點都能有相對較好的轉折,感恩高考,讓你我以文字的方式相見,共訴那終將逝去卻永不凋零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