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監管層密集表態,發出加大退市力度的信號。與IPO一樣,退市問題也是關系到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但即使在2014年證監會發布“最嚴退市新規”以后,退市仍然不暢,退市個股數量仍然不足。
退市為什么這么難?
首先,監管層在執行退市標準時有些把握不準,因為退市制度在設計的時候標準不夠明確,例如究竟企業的哪些行為算是是重大違法行為,定義還不夠明確。這也給交易所等一線監管單位在監管認定中造成了一定困擾。
其次,按照現行規定,連續三年被ST的個股將會退市,但是很多被ST的個股,會通過資產重組、包裝財務報表等多種手段避開強制退市,與退市相對立的借殼也熱鬧不已,機構資本追逐,散戶也趨之若鶩。這就造成了A股出現眾多的垃圾股,僵尸股。
最后,上市公司通過其他政治手段,例如通過地方政府,為其保留上市公司地位進行游說,這樣無疑對強制退市造成又一道障礙。A股退市問題已經不僅簡單是上市公司進出資本市場的問題,其還關乎著市場投資風格引導,企業治理等多方面的問題。
監管層連續發生完善退市制度
近期,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以證監會為代表的監管層密集發聲將強化和完善退市制度,也再次點燃了市場對于解決退市這一A股頑疾的期待。
實際上,證監會對于退市一事不可謂不重視。即便是2014年史上最嚴退市新規發布以來,仍舊每逢重要會議均要提及完善退市制度一事。
近期,監管層有關退市問題的聲音更加密集了一些,先是在7月24日至25日召開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系統年中監管工作座談會上,證監會公布下半年工作要點,退市改革成為一大具體落點,下一步要完善退市制度,加大退市力度。
隨后,滬深兩個交易所也公開表態將會著力完善退市認定標準和決策機制并且嚴格執行退市制度。
而7月29日在央視某節目中,上交所總經理黃紅元再次重點提到了有關退市制度的內容,他表示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常態機制,要持續堅持,任何一家公司只要觸及退市條件和標準,上證所堅定不移讓其退市。
以今年為例,截至8月2日,才陸續有新都退和欣泰退兩家公司出現,其中欣泰退才剛剛開始其退市整理期,距離正式退至新三板市場仍需一定的時間。
未來退市制度的幾種猜測
對于未來可能推出的新退市制度,我們認為可能會從這幾個方面進行改變。
首先,退市標準將會更加量化,且語言表述將更加具體、確定,可以讓滬深交易所直接進行判定。而且退市標準可能提高,使得更多的公司可能退市,其實這一方面是和放寬IPO,加大供給是相對的。
其次,現在連續三年被ST,或者出現重大欺詐行為的上市公司將被退市,未來可能ST年限將降低,現在的退市整理期也可能被取消,這樣就能防止即將退市的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借殼能方式復活,而且還能減少退市整理期的投機行為。
最后,對于退市制度將會嚴格執行,必須規避任何依靠地方政府游說保住上市公司低位的行為,同時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對于那些變更法人、董事或者其他可疑行為的公司,需要實地考察,取證。
新的退市制度必然會增加未來退市股的數量,這樣才能和加速IPO形成對應,打造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同時也是為注冊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準備。我們認為退市制度對一些題材股、成長股是一個重大利空,特別是那些長期虧損,經常變更控制人、法人、董事,或者有過財務造假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的公司,這些公司的股價可能在退市預期下出現遭到拋售的情況,所以我們認為市場風險偏好可能繼續向藍籌股、大盤股集中,題材股和成長股的機會依然是結構性的,大多數個股依然處于下跌通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