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所在的村子相比周邊是比較大的村子,除正月初一那天,每個月逢農歷一、六是趕圩天,如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
那時候的交通遠沒有現在的便利,離縣城20公里的距離還是很不方便的。周邊的村民們都會來趕集,販賣各種商品的商販們也會事先定好攤點準時來營業。每到趕圩天,整個村子都是熱鬧的,尤其是農歷十二月二十六那天,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也不為過。
村子有專門的交易市場,是村子的中心。每逢圩天是我最高興的日子,因為在那天,母親會買平時買不到的水果零食給我們幾個小孩吃,而且親戚們也會在圩天來趕集順道來我家坐坐。有時候趕上了飯點,母親會留他們吃飯,那就是我們的加餐日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學五六年級那兩年,家里的農田被公家征用,于是有了空閑的母親做起了裁縫。除了偶爾的定制服裝,母親主要是縫紉棉質睡衣套裝在趕圩天售賣。
母親人緣不錯加之衣裳物美價廉,母親干脆在自家門口支起了攤子。有時候來不及招呼客人,母親會讓我幫忙照看攤子,由于衣裳都是固定的價格,我倒也能幫上忙,久而久之很多老顧客都記得我這個老是笑瞇瞇的小姑娘了。
除了幫母親照看衣服攤子,奶奶的手工鞋墊攤我也會去轉悠。打著給奶奶幫忙的旗號拉上弟弟時不時去鞋墊攤晃悠(實際是想找奶奶要零花錢,嘿嘿),偶爾碰上城里來的客人要購買鞋墊,我和弟弟的普通話就會派上用場。除了得到奶奶的夸獎,還能得到更多的零花錢呢。
現在想來,小時候的幫工經歷倒是磨煉了自己的膽子,偏外向的性格估計也是那時候打下的基礎。
記得剛上班的時候,公司沒有前臺,由于經常會有客戶來訪,工位在第一排的我難免要幫忙端茶倒水或者幫忙找資料,即使初來乍到,我做這些事卻是如魚得水般。一位性格內向的前輩姐姐就很羨慕的說真佩服我不怕生的性格,想來這也是歸功于小時候的經歷了。
小貓貓啊,愿那個笑瞇瞇的招呼客人買東西的小女孩永遠住在你心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