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思衣谷? ? ? ? ? ? ?
一直以來,對于一下外國專家學者研究中國的書籍是很感興趣,如海外中國研究叢書都是非常值得深度的叢書,最近讀到了美國理海大學教授的中文教授班大為對中國早期的星象學和天文學頗為有研究成果《中國早期的星象學和天文學》。其對罕見的天文現象與中國古代劃時代的政治軍事事件之間的聯系特別感興趣,這在此書中都典型提到的。
此書一個分為五大部分,一共有十五章。其中第一部分就是講到了龍時期的天文學和宇宙論,其中第一章作者就深入分析了中國天文學始于陶寺的原因。這里不僅有陶寺“靈臺”的物理和天文數據(表1.1)說明證據,還有對陶寺“靈臺”的實測考量,結構特點和還有作為最早觀星臺的證據,都說明了中國天文學始于陶寺的事實。當然,在中國,還有浙江瑤山和匯觀山太陽祭壇也是值得考究的。
第二部分就是講到了星空神話的起源、歷法、天象記錄和主要方位。其中將有趣地講到《星空的啟示和文字的起源》了,其中在關于歷法符號的內容的論述,就知道了郭沫若認為中國最早的歷法是“甲骨文歷日拓本”。而在西方,早于文字的圖像記錄歷法的,作者也講到了引自瓜曼·波馬的《第一個新編年史和美好的統治》就提到印加結繩奇怪普(印加人結繩記事用的繩子)。另外書中也提到了天象的圖示化描繪《河圖》《洛書》,無論是神馬還是神龜背上的“五”是整個歷史上五星的標準化形象表示。最后有趣的是商甲骨文“象”具有“圖形、圖像”的拓展含義,就是非常生動形象的。
第三部分就講到了行星征兆和宇宙論。這里就是講到了五行對應的早起萌芽,如《呂氏春秋》就說到了三種顏色和三代這種聯系的關系,由此可知,周代記述中包含的基礎關聯和術語一定反映了原始觀測那一時期宇宙論聯系的狀態。而關于五德的朝代更替比較中肯的觀點是對《淮南子》的論述的中肯,如提到漢初的黃老學派就是師承五德,目的都是為了統治者穩定統治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漢代儒學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開啟了儒學陰陽五行化的先河。當然,之后我們還有看到了我們中國歷代王朝也多以此理論來證明其統治的合法性。
第四部分就是講到了戰國和漢代的星占學。這里就說到了作者闡釋了周朝中期的星象預兆理論和實踐,如就分析了城濮之戰,說明了行星匯聚對軍事的作用。其中關于講述到分野星占學理論和基本原則,是很有啟發意義的。另外在第十章的《新的星占學范式》則是顯示了司馬遷《天官書》試圖從根本上改革傳統的星象地域分野星占模式,以適應新的大一統帝國的政治現實。
第五部分的第十一章《宇宙化的都城》,比較有意思的事就是介紹到了關于咸陽之名的天文對應——一個推測。作者結合史料大膽推測了秦始皇將咸陽視為宇宙中心的原因。大家知道咸陽之名的由來一般是因為:古代認為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均為陽。咸陽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恰好處于山南水北的位置,因此得名咸陽。這里書中也有提到,但作者持以牽強的意見。而在作者從地理、天文學的角度繼而推測分析了咸陽是應該有別的名字,以及為何視為宇宙中心的原因。首先,作者認為咸陽應該叫堿陽(jianyang),因為據《史記·河渠書》說明咸陽的土為堿性,這豐富的礦物質自然帶動了當時的社會的發展。同時還形成了咸池的驪山之水。因此,咸陽應該叫堿陽(jianyang)。
而之所以說咸陽是宇宙的中心,是因為始皇帝愛模仿上天以及將古代的秦等同于起源地為甘肅西部的證據。作者也引經據典地引用了《天官書》,以及《離騷》的內容說明了在咸陽的咸池的重要性。作者也形象地通過天文軟件設計出了咸池(即天池)在銀河中的位置,來說明秦始皇明顯將渭河代替黃河改變了已有的戰國設計。這樣的改變就是將原來黃河為銀河的星占學模式,轉而將渭河等同于宇宙的對應模式,于是在渭河和咸陽的四周復制地建設很多被打敗的敵人的都城,以彰顯秦始皇他打造以咸陽為中心的宇宙中心的幻象。這樣的推測是非常符合秦始皇的性格和心理特征的。
第十二章的《時間性和時空建構》,作者就談到了相關天文學結構的比喻,如“光陰似箭,日月如梳”就是將日月在天空中的運行路徑比作織機穿著紗線來回運動的梭子。如作者也列舉了張衡在《靈憲》簡潔將五星稱為五緯而形成經緯網絡。同時該部分,作者也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說明了作為斗綱的北斗,就形象地比喻成古代織機,因為織機是可以將所有的紗線以一個松散的結系在一根頭繩或紗木上,以使織工拉緊紗線。這樣形象表達了北斗的樣子。
以上是關于天文學對于政治上的關系,而在軍事上的密切關系,比較典型的事例就是不得不說在第十四章中說到的“安史之亂與750年的五星會聚”,話說750年9月下旬到10月初,出現木星、土星、火星、和金星相距僅幾度,就有了《嚴復墓志》說到的“公見四星追尾”而事實上是五星追尾,因為水星也在相聚不遠的地方,因此司天監的報告是五星會聚。而這樣天文景象,讓安祿山相信這樣神秘學和星相學,這是讓他起兵是有利的,于是這對于他于755年煽動叛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星聚,非大福即可大禍”是有點唯心,但也有一定出現的概率,不管怎么樣還是可以作為興趣去看看的,上文提到的城濮之戰、安史之亂是兩事例,另外一例就是要讓我們一起去印證了,那就是在2040年8月處女座會出現五星會聚,那將是大福還是大禍?不管怎樣,如果我們現在在世的每一個人到那個時候都還還有命能見證那時候的情況,那不管是福還是禍,對于我們常人來說就是天大的福氣了,因為活著比什么都重要。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此書從時間的經度詳細講述了中國星象學如何從一開始就塑造了中國文化,以及它如何影響中國的藝術、建筑、歷法、神話、政治和軍事決策等,可以幫助普通讀者從多元的角度去了解中國文化。此書廣泛研究了考古發現、古典文獻、銘文以及古文字等多方面資料,詳細記錄了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到清朝晚期天文現象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并深入探討了這些現象如何深刻地塑造了古代中國的文明進程。班教授對中國傳統星象學的研究堪稱該領域的權威之作,為讀者深入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和思想史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視角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