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創設情境策略提高教學質量
摘要: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雖然有些語言為多個民族所共用,但沒有一種能統一世界,然而,數學語言已成為世界各民族的通用語言。現在,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都有了這樣的共識:“國家的富強在教育,教育的根本在科技,科學的根本是數學。”高科技本質上是數學技術。馬克思說:“一門科學只有成功地運用了數學,才能達到完善的地步。” 數學教會了人們如何思考,是數學教會了人們如何創新。這就是數學,一門改變和推動了世界的科學。本文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對小數學生如何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行了一些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設情境;思考
?? ?目前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有許多學生對數學缺乏興趣,其中不乏許多數學成績優秀的學生,無法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懼怕數學。學生感覺疲憊,恐懼與逃避成為當前許多小學生的的心理趨勢。小學數學中涉及的內容雖然難度不是很大,但是知識內容還是比較多的,且部分知識還是比較抽象的。在我國實施素質教育之后,創設有效情境教學方法被廣泛地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去創設各種有趣的問題,游戲等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與記憶數學知識點。借助適合的情境創設讓學生自主地進行思考,不僅幫助學生直觀認識理解及有效解決問題,還可以大大提高數學課堂實效。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情境創設:
一、利用創設真實的生活情景進行教學
我們現在使用的新教材最大特點是例題大多來源于生活,并以情景模式出現。由于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且持久性差等生理特點,在課堂中表現出教師講授的前幾分鐘可以比較專注地聽講,如果教師講授時間過長、形式單一呆板,學生就容易出現視覺、聽覺疲勞,導致課堂學習效率大打折扣。為此,教師可以適當調節課堂氣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以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教學“對稱圖形”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了很多美麗的軸對稱圖形,用課件的形式一一呈現在學生的眼前。這些圖形涉及的范圍很廣:有動物的,如蜻蜓、蝴蝶、七星瓢蟲、知了、蜜蜂;有植物的,如不同形狀的葉子、向日葵、花朵;還有建筑物和一些漫畫等。通過觀察這些形態各異、美麗多姿的圖形,就能引導學生探究這些圖形的共同特征,即用學生的話來說就是“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是一樣的。”通過讓學生深切感受到這些圖形的美,而且也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整節課上采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圖形和事物讓學生始終保持愉悅的心情。直觀的知識呈現和靈活的練習訓練,使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參與,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利用故事在數學教學中創設情境進行教學
??? 教學時可以很好地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驅動他們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故事的方式就可以很好地為學生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好奇心,把相關教學內容融入故事當中,并適當引導學生發現和分析問題,激發學生思考、探索、學習的興趣。
比如,在“最小公倍數”一課教學中,教師教學時可以講個故事:“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長時間,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地回來。師父唐僧問:你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你。我們每人摘的一樣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悟空笑瞇瞇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多少個??唐僧很快說出他們每人摘桃子的個數。你知道他們每人摘多少個桃子嗎?”引導學生自己自主分析與思考,幫助學生理解“最小公倍數”。
三、利用課堂游戲創設情境進行教學
??? 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多結合所學知識來創造一些有趣的課堂小游戲,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去參與到其中并且能夠從中獲取到相關的知識,這樣既滿足了小學生玩的天性,同時又讓他們學到了該學的知識,使學生在一種有趣、快樂、團結協作的氛圍當中快樂成長。在學習效率提高的同時又使得教師的教學質量有所提高,促進了學生的全面和諧健康發展,對學生的學習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例如“兩條平行線永遠不會相交”這一知識點,學生在生活中大多都知道這樣的兩條線是不可能相交的,只不過是不知道這樣的一組線的數學名詞而已。因此,在講解這次課時,就可以拿一雙筷子和兩根足夠長的繩子來完成這次課的內容。教師可以拿著這雙筷子在黑板上給同學們講,并對同學們進行提問:如果平行地拿著,它們會不會相交?從而引著學生來學習,教師講解完之后,讓四名同學到講臺上平行地拉著兩根繩子給大家更好地進行展示,這樣通過實物展示的方法,能夠更為有效直觀地讓同學們領悟到其中的道理。通過這些簡單的游戲互動,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與領悟。
四、利用創設可實踐性情境進行教學
對于各種情境的創設及應用,我們在教學時還需要關注學生的練習鞏固環節,創設一些對應的可實踐性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這些實踐性問題中進行實踐、練習,鞏固新知。通過有效的且開放的實踐問題情境,以此給學生創造一個較好的練習空間,讓學生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的解決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這樣才可以完全更好地調動不同程度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成就感。
例如:教學觀察物體的相關知識后,就需要學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能夠從不同角度認知物體。教師可以創設這樣一個開放式問題情境:有一個物體,小明從左邊看是三角形,小紅從前邊正看是正方形,請嘗試著畫出這個物體的形狀。這樣一個情境就只給出兩個簡單的條件,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想象來嘗試畫出物體,可以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在教學中靈活、恰當地運用多種不同的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置身于濃濃的課堂氛圍中,輕松愉快地學習新知。給學生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有利于激發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全面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展,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樂趣,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林培杉.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的策略「J」小學數學教學與研究
「2」李忠明.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有效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1).
「3」江傳懷.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有效問題情境[J].數學學習與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