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讀書會,開啟高效能父母的修行之旅——由12個絆腳石引發的思考

系統學習P.E.T.父母效能訓練,已近半年,最近越發感覺不自在。

自我覺察了一下,我意識到這種不自在是因為我開始留意之前那些我未曾意識到的親子溝通中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些發生在我身上,有些發生在我身邊。

前幾天在機場,路過一對母女。媽媽正指著女兒說:“你再哭試試!我非把你扔在機場不可!”

當時,我恰好從這位媽媽身邊走過,這句“我非把你扔在機場不可”聽得字字真切。我同情這個小孩,感到她的哭聲如此撕心裂肺;我也同情這個媽媽,因為她不知道這句“威脅”性的話——或許以后還會有很多句類似的話——將會深深傷害孩子的現在乃至未來。

這是媽媽和女兒都處在問題區的案例(關于什么是問題區,歡迎閱讀我在2017年1月18日在公眾微信“小澤爸爸侃運動”中的推文《“你死我活or和平共處?”用P.E.T.第三法”實現親子溝通的雙贏!》)。母親已經抓狂,她已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丟出來一顆“絆腳石”,一顆歸納為“威脅、警告”類絆腳石。絆腳石有很多種,往下看。

可能是我經常與孩子打交道的緣故,我常站到孩子的角度反觀父母的言行帶給孩子的感受。以“威脅”為例,當我把自己想象成孩子,接收到父母威脅的話語時,或許我感到恐懼,感到弱小和無助;或許我感到憤怒,憤怒于父母的強大與無情;或許我強烈地渴望長大后報復父母,報復當初他們在我兒時威脅我的每一個瞬間。每每想到這些,感受都如此真切,令我惶恐??墒?,站在父母的角度,我也有深刻地感受著那顆被激怒、焦躁不安的大腦即將喪失理智。那種憋又憋不住,發出來又后悔的感覺,如百爪撓心,叫人不知所措。

做個沉得住氣,與孩子好好溝通的父母,實在真不容易!孩子們身體內似乎有一個淘氣精靈,用各種方式挑戰著我們,并借此嘲諷父母,或令父母自覺無助。

可是,如果我們因此而被激怒,在權威的大旗下濫用權力,那么,最終受傷的,除了孩子,還有我們自己。這不是什么光榮的戰役,而是一次不計后果的莽撞之舉。

何不將孩子發起的挑戰,視為父母成長的必要修行?

想要立刻改掉這些思維定勢,未免過于自信乃至狂妄;感到深深自責和不知所措,也大可不必。何不將孩子發起的挑戰,視為父母成長的必要修行?我們沉住氣,勇敢面對心中的抓狂,并用另一半的理智去消解它,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不斷在高效能父母的方向上前進。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父母們值得花時間好好熟悉12個絆腳石。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