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上購買了胡光書老師的《精益生產》課程,學習整理了一下讀書筆記,分享下。
精益管理知識大綱
準備階段→快速啟動→注入動力→進階提升→設備保全→生產提效→方針管理
熱身動作
第一個階段:2S
什么是5S:清掃、整理、整頓、清潔和素養。
5S的起手式一般是前兩個步驟,清掃和整理,即做2S。
精益管理的清掃不是簡單的干凈,而是為了養成發現問題的眼光,整理也不是整理物品,而是為了提高資源利用的效率。
案例:華興玻璃在倉庫里面找模具,清理掉模具后倉庫變寬敞了,不用找東西了,模具倉庫效率提高了,
2S階段差不多要持續4-6個月。清掃和整理做好了,才能進入進階階段。
第二個關鍵工作:員工改善提案活動。
讓員工用提案的形式自己找自己工作中能夠改善的地方。
改善活動的第一目標并不是要那些改善的結果,而是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培養始終思考的員工。
改善提案活動差不多要4-6個月時間。
第三個階段:整頓
整頓:核心是建立標準作業,減少工作中的廢動作,解決專業能力提升的問題。
素養:并不是管理動作,而是一種狀態—工作習慣良好的人。
第四個階段:業務流程改善
業務流程的改善:針對非生產部門(每天80%的時間可能沒有生產價值)。
第五個階段:自動化、準時生產
自動化的動有單人旁,自動化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產品的質量,盡可能減少次品和返工,就是把質檢的環節內建到生產流程中。
準時生產的核心是讓生產的各個環節,都按照客戶的要求,倒推流程,緊密配合,精確地完成交付,不能晚,但也不能早(減少庫存,減少浪費)。
2S具體如何做
方法:紅牌作戰,做一兩次能夠讓員工對清掃整理的價值有一個切身的認識,調動積極性。
員工看到哪里不干凈,哪里有多余的東西,就拿出一張紅牌,填上基本情況,貼在問題點上,就是紅牌作戰。
紅牌作戰三步:①分組,分區域;②發現問題,貼紅牌;③復盤活動,制作海報
1.分組:5-8人一個小組,讓小組之間競賽,激發大家的好勝心,氣氛容易活躍起來,大家也就更愿意認真做。老板和各級領導都要分到小組里面去,必須率先垂范。如果自己都不愿意在這個活動上花時間,憑什么需要員工愿意參與?如果老板和管理者不參與,那說明他們自己沒有接受清掃整理對于經營的意義。
2.發現問題,貼紅牌。就是交警貼罰單,發現一個問題點,就拿紅牌填寫完貼上。但要注意,紅牌作戰是為了推動清掃和整理,不要搞得太復雜,就是“清掃干凈、扔掉不要的物品”,一個字都不要改。做精益管理,一次就做一件事,平凡的小事徹底再進階。剛開始貼紅牌的時候不糾結貼得對不對,貼得好不好,只鼓勵大家多貼。為什么求量不求質,目的是讓員工看到現場有問題,讓大家能發現問題。
3.復盤活動,制作海報。各個小組輪流上臺,總結一下紅牌作戰的成果、感受。每個小組拿A0大白紙,貼了多少紅牌,通過紅牌作戰意識到什么問題,以及怎么改列出來,不需要追求好看,馬克筆直接寫。注意寫的時候不要寫高級句子,把問題的原因找出來,可以有問題的工作方式、或者有問題的制度、流程和職責分工等。二是找對了問題,還要給出解決方案,寫出具體的有步驟能執行的計劃。對于有難點的紅牌,做出改善案例的海報,尋找深層次原因,尋找真因,防止再發。不能做到防再發,就是處置而不是改善。
紅牌作戰的真正意義在于把大家視而不見的問題,強制暴露出來。要的就是紅牌的醒目,有符號的意義。而且紅牌的問題背后都是企業經營問題。逐漸培養員工“把問題當問題看,把異常當做異常看”的意識。
紅牌作戰做了以后,有問題的地方可能又會回到原樣,是因為還沒有基準和標準。所以接下來要準備進入基準和標準。
標準:領導定,要求員工遵守;基準:員工定,用來自我超越。
自己的基準自己制定自己遵守,遵守不了的時候自己改善,一切根據現場操作來。
老板和高管遠不如員工本人了解工作細節。精益管理要求管理者要變成下屬的教練和導師,而不是監管者。
基準是當前最優實踐的結果。制定基準,就是對方法的鞏固和積累。
什么基準是合格的基準?如果這個基準任何一個人看到,都能完成規定動作,并且達到目標狀態,那這個基準就是一個好的基準。
案例:合格的清掃基準示例
整理的基準:最低需要數量和使用頻率。
2s階段的六項活動
1.制作2S地圖:畫地圖的目的是紅牌作戰之前有什么對象、物品,是什么情況。
2.培訓:培訓自己的講師,把通用的方法和自家的優秀案例結合起來
3.紅牌作戰:貼紅牌,固定頻率進行,例如一周1-2次
4.改善紅牌問題,制作改善案例:著手改善紅牌問題,改善是找病根、定機制,防再發
5.制作活動海報,并練習發布:做成海報,進行成果展示,海報的目的是把抽象的思考寫下來,提升員工的表達能力,提升溝通效率,積累企業知識,
6.活動過程統計和反思:最大的浪費是對經驗的浪費,復盤步驟不可省。
拉甘特表進行六項活動計劃,運用PDCA循環管理方法。
復盤的關鍵是看兩個點:一是看目標與現狀的差距;二是看實際做的與計劃做的差距。這兩個差距是接下來要應對的問題,問題的答案就在過往行動之中。
目視化
目視化:把基準和指令亮出來,讓每一個人一眼就能看出異常。重點是亮出來,而不是記在心里。
目視化不是展示化,展示化只是展示出來了,目視化是真正要實現效果,要能暴露問題,在員工工作過程中,給到提醒信號。
目視化的三個標準:
①相關的所有人員能看得到,站在遠處也能看得清楚。起到主動提醒的作用。
②所有人能夠看得出正常異常狀態。目視化不是簡單把正確標準展示出來,而是要能暴露問題,
③看到異常之后,所有人能夠知道怎么調整,即使不知道怎么調整,也知道應該呼叫誰。就是在旁邊注釋解決方案和對應的負責人。
目視化是把正確基準和指令都亮出來,而不是期待員工記在心里。目視化不是展示化,不是僅僅把標準展示出來就行了,而是要暴露問題,在過程中給到提醒信號。
開精益管理啟動會
一上來就搞啟動會,就是浪費。先有感知再開會。會議開成分享會,感受會,而不是宣導會,說明會。
誰來參加:盡量全員參加
誰來分享:原則上從基層員工到高層的管理者都應該有代表來分享,紅牌作戰的優秀小組也需要上臺。
分享什么:一是分享成果,貼了多少紅牌,發現了多少問題;第二是聽他們聊聊最近的心得。故事總比道理更有用,身邊的故事,哪怕是最平凡的故事,也比遙遠的無法想象在哪里發生的故事要更能打動人。
達成什么成果:讓大家感受到一是確實做2S能夠發現問題,二是改善和創新并不難。
一把手發言:一把手的發言最關鍵的是進一步消除抵觸,統一共識,確立信心。
讓員工利益和公司利益不斷地一致起來,這是企業管理的關鍵。
啟動會的最終目的是釋放信號,告訴大家這場變革我們是動真格的。
今天先讀到這里,后面再繼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