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寶 玉
?寶玉第一次見黛玉,剛從外面燒香回來,穿著較正式:
頭上戴著束發(fā)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jié)長穗宮絳,外罩石青起花八團(tuán)倭鍛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
好一個驕奢貴公子!
頭上有紫金冠,額上有抹額。
身著大紅箭袖服,箭袖即馬蹄袖,起于明代,袖身窄小,袖端為斜面,袖口面較長,弧形,可蓋住手背,不影響射箭又可保暖,箭袖服是清代男袍的典型制式;
馬蹄袖
外面罩著一個褂子,倭緞質(zhì)地,倭緞即日本綢緞,“八團(tuán)”是衣面上緙絲或繡成的八個彩團(tuán)的圖案;
八團(tuán)袍正面
腳蹬青緞粉底小朝靴,是一種黑色緞子面,白色靴底的方頭長筒靴子。
稍后,寶玉又換了一身家常裝束來見黛玉:
身上穿著銀紅撒花半舊大襖,仍舊帶著項圈、寶玉、寄名鎖、護(hù)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綾褲腿,錦邊彈墨襪,厚底大紅鞋
松花是春天時松樹雄枝抽新芽時的花骨朵,松花色即松黃色;松花色的褲子下是錦邊彈墨襪,一種襪筒口是鑲繡織錦邊口的襪子,帶有墨色絲線橫織其間的高檔用品。
寶玉的日常穿戴幾乎都是如此:紫金冠與金抹額,箭袖服束宮絳。另一回里也有幾筆描寫:
寶玉頭上戴著縲絲嵌寶紫金冠,額上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身上穿著秋香色立白狐腋箭袖,腰系五色蝴蝶鸞絳。
秋香色也是傳統(tǒng)色彩名,即土黃或黃綠。賈母要為瀟湘館換窗紗時,鳳姐提到“那個軟煙羅只有四樣顏色:一樣雨過天青,一樣秋香色,一樣松綠的,一樣就是銀紅的”,好美的名字。
秋窗風(fēng)雨夕一回,寶玉來瞧黛玉:
脫了蓑衣,里面只穿半舊紅綾短襖,系著綠汗巾子,膝下露出油綠綢撒花褲子,底下是掐金滿繡的綿紗襪子,靸著蝴蝶落花鞋
一身主打大紅配油綠,棉紗襪子掐金。蝴蝶落花鞋,是一種薄粉底,用藍(lán)、黑或深色絨布堆繡云頭貼花,鞋頭還裝上能活動的絨剪蝴蝶作飾物的雙梁布鞋。
雙梁布鞋
寶玉穿得比女孩還精致,他多次穿著紅襖綠褲,壽怡紅群芳夜宴的時候,“寶玉只穿著大紅棉紗小襖子,下面綠綾彈墨袷褲,散著褲腳”。
王 熙 鳳
王熙鳳第一次出場,曹雪芹仔細(xì)地寫了她的裝扮,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
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絳,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wù)y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
金絲八寶攢珠髻,是用金絲穿繞珍珠和鑲嵌八寶支撐的珠花裝飾的假發(fā)髻;八寶即瑪瑙、碧玉、玉石等寶石類裝飾。假髻約起于漢晉,《明皇雜錄》載:楊貴妃嘗以假髻為首飾,而好服黃裙。我們看古裝女子頭發(fā)非常茂密,其實里面混含了假發(fā)。
從中世紀(jì)到文藝復(fù)興時代,歐洲女性也流行一種假發(fā)裝飾,Caul Headdress,通常搭配各種帽子或頭巾。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卷》中頭戴鬏髻的宮人
歐洲女子的假發(fā)造型
朝陽五鳳掛珠釵,指這個鬏髻上有五只鳳凰,每一只鳳凰嘴里銜著一串珠子;
赤金盤螭瓔珞圈就是一個金項圈,赤金是指純正的金,盤螭則是兩條無角龍盤旋的樣子;
古人平日里穿便服,不論男女大多會系上宮絳。宮絳是細(xì)細(xì)的繩狀腰帶,兩端飾有花結(jié),尾部懸垂流蘇,豆綠是傳統(tǒng)色彩名,豌豆的顏色;
雙衡比目玫瑰佩,用玫瑰色的玉片雕琢成的雙魚形的玉佩;
王熙鳳除了佩戴各種首飾,身上又穿了一件用金絲繡的百只蝴蝶的大紅色的緊身裙襖,“洋緞”,洋即西洋,為舶來衣料;
外面罩著一件石青即藍(lán)色的無袖褂子。紅樓人物常穿褂子,“褂子”稱謂明時已有,明代方以智《通雅·衣服》中說:今吳人謂之衫,北人謂之褂。褂子是清代人對肥大上衣的習(xí)慣稱謂;
清乾隆 石青地繡云龍紋朝服褂
下面是一件翡翠色的繡花裙。
這一身裝扮是典型的年輕貴婦裝扮,色彩鮮艷,華麗富貴。鳳姐的日常形象比常人隆重很多,比如劉姥姥第一回見她,
那鳳姐兒家常帶著秋板貂鼠昭君套,圍著攢珠勒子,穿著桃紅撒花襖,石青刻絲灰鼠披風(fēng),大紅洋縐銀鼠皮裙,粉光脂艷,端端正正坐在那里。
昭君套是女帽名字,灰鼠披風(fēng),銀鼠皮裙,鳳姐渾身皮草,粉光脂艷。
賈璉未必喜歡這樣盛裝的鳳姐。有一回鳳姐生日吃醋,和賈璉等廝打了一場,又在老太太面前裝可憐,賈璉“見鳳姐兒站在那邊,也不盛妝,哭的眼睛腫著,也不施脂粉,黃黃臉兒,比往常更覺可憐可愛”。后面鳳姐發(fā)現(xiàn)了尤二的存在,瞞著賈璉要迎尤二入府,又是另一番打扮,“頭上皆是素白銀器,身上月白緞襖,青緞披風(fēng),白綾素裙”,一身素白,將平日的厲害都藏起來,騙得了苦尤娘的信任。
林 黛 玉
對于世外仙姝寂寞林,第一次進(jìn)賈府,曹雪芹完全沒有寫她的裝束,脂批“不寫衣裙妝飾,正是寶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見”,之后也很少有對林黛玉的服飾描寫。
林黛玉本是仙草,這樣一種飄渺絕塵的形象,本不適合過多的細(xì)節(jié)描寫。曹雪芹常描她的體態(tài),弱風(fēng)拂柳,西子捧心,有一回寫“林黛玉已搖搖的走了進(jìn)來”,莫非現(xiàn)實中的黛玉原型是小腳?
略去服飾等細(xì)節(jié),黛玉身有異香,意綿綿靜日玉生香,寶玉“只聞得一股幽香,卻是從黛玉袖中發(fā)出,聞之令人醉魂酥骨”,又有一回,“寶玉信步走入,只見湘簾垂地,悄無人聲。走至窗前,覺得一縷幽香從碧紗窗中暗暗透出”,在窗外聽這樣的美人低吟“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不由得寶玉心搖神蕩。
群 像
很少寫各人裝束打扮,在琉璃世界白雪紅梅一回里,曹雪芹卻費了大筆墨細(xì)描群像。
寶玉便邀著黛玉同往稻香村來。
黛玉換上掐金挖云紅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紅羽縐面白狐貍皮的鶴氅,束一條青金閃綠雙環(huán)四合如意絳,頭上罩了雪帽。二人一齊踏雪行來。
只見眾姊妹都在那邊,都是一色大紅猩猩氈與羽毛緞斗篷,
獨李紈穿一件青哆羅呢對襟褂子,
薛寶釵穿一件蓮青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羓絲的鶴氅;
邢岫煙仍是家常舊衣,并無避雪之衣。
一時史湘云來了,穿著賈母與他的一件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發(fā)燒大褂子,頭上帶著一頂挖云鵝黃片金里大紅昭君套,又圍著大貂鼠風(fēng)領(lǐng)。
黛玉先笑道:“你們瞧瞧,孫行者來了。他一般的也拿著雪褂子,故意裝出個小騷達(dá)子來。”湘云笑道:“你們瞧我里頭打扮的。”一面說,一面脫了褂子。只見他里頭穿著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鑲領(lǐng)袖秋香色盤金五色繡龍窄褃小袖掩衿銀鼠短襖,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紅裝緞狐肷褶子,腰里緊緊束著一條蝴蝶結(jié)子長穗五色宮絳,腳下也穿著腳下也穿著麀皮小靴,越顯的蜂腰猿背,鶴勢螂形。
黛玉
林黛玉穿羊皮小靴,小腳?細(xì)致具體至此,與她平日形象不符;身上穿了一件大紅羽紗白狐貍皮為底的鶴氅。
鶴氅
最初鶴氅的樣子,就是一塊用仙鶴羽毛做的披肩,明劉若愚《明宮史》水集“氅衣”條云:“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舊制原不縫袖,故名之曰氅也。彩、素不拘”,后來泛指一般的長外套。《世說新語.企羨》:“孟昶未達(dá)時,家在京口,嘗見王恭乘高輿,被鶴氅裘。于時微雪,昶于籬間窺之,嘆曰:‘此真神仙中人。”穿鶴氅的人想必都有一股仙風(fēng)道骨的神韻。
這件鶴氅的質(zhì)地是白狐貍皮,《史記·孟嘗君列傳》云:“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白狐皮歷來是名貴的皮裘,冬天林妹妹是穿皮草的,這件白狐貍皮的鶴氅是大紅羽縐面。一般人印象中,林姑娘是白色的,全書兩次曹雪芹寫她衣著,卻都是大紅。
??眾姐妹都是大紅猩猩氈。高鶚大概被這個色彩魘住了,最后賈家敗落寶玉出家,賈政在船上望著寶玉隨一僧一道飄然而去,寶玉居然還能穿一件這樣的大紅猩猩氈。
李紈
同樣是青春少婦,王熙鳳穿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李紈的對襟褂子就樸素得多,哆羅呢褂子,西洋面料。
清朝初期、西歐國家使節(jié)來中國時,常向清帝進(jìn)獻(xiàn)哆羅呢絨。對襟,指漢服上衣的一種,兩襟相對,紐扣扣在胸前正中。這件衣服是青色,符合她寡婦的身份。
對襟
寶釵
寶釵穿一件蓮青-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羓絲的鶴氅,也是鶴氅。
蓮青色是較深的藍(lán)紫色。
洋線番羓絲,一種用絲線和毛線混合的織物,在當(dāng)時是一種名貴衣料。
寶釵的衣服素凈,衣料上卻毫不含糊,這件衣服的花紋是“斗紋錦上添花”,斗紋指交叉的斗形花紋,錦上添花是絲織工藝中的妝花工藝,指在彩緯提花的基礎(chǔ)上,另用小梭在織物局部挖織花紋。
總體來說,寶釵這件衣服就是一件藍(lán)紫色方格斗紋的毛料大衣。
妝花工藝
湘云
湘云穿得像孫行者,一件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發(fā)燒大褂子,頭上帶著一頂挖云鵝黃片金里大紅昭君套,圍著大貂鼠風(fēng)領(lǐng),想一想都保暖。
貂鼠皮是關(guān)東三寶之一,“色有三種,一白者曰銀貂,一純黑,一黯黃”,清吳振棫《養(yǎng)吉齋叢錄》載:“三品以上者始服朝衣,惟起居注銜者否認(rèn)論;四品以上服貂褂,惟翰詹科道不論。其批本奏事,軍機處章京及內(nèi)廷行走之員,非四品亦準(zhǔn)穿貂褂,自乾隆三十七年始。”當(dāng)時有功名在身的人才能穿貂,而賈府私服就能穿貂褂,可見奢華。
昭君套是一種女帽,用條狀貂皮圍于髻下額上。
脫去貂皮褂子,湘云里頭穿著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鑲領(lǐng)袖-秋香色盤金五色繡龍-窄褃-小袖掩衿-銀鼠短襖,指一種衣袖領(lǐng)口有三道相近顏色的鑲邊,在秋香色紗地上以盤金繡法繡出五色龍形紋飾,有腰身、窄袖、大襟,立領(lǐng)和袖口鑲銀鼠皮的短襖。
盤金,蘇繡針法之一,條紋繡的一種;
盤金
窄褃,指衣服下擺比較貼身的緊身裁剪;
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紅裝緞-狐肷-褶子,狐肷指狐貍胸腹部和腋下的毛皮。
湘云素習(xí)憨戲異常,也最喜武扮的,“每每自己束鑾帶,穿折袖”,鑾帶,一種兩端有排須的寬腰帶,折袖,類似箭袖,女子的衣服沒有這種制式。
寶釵
曹雪芹寫這些貴族小姐,衣裳都是半新不舊的。如薛寶釵第一次正面描寫:
看見薛寶釵坐在炕上作針線,蜜合色棉襖,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蔥黃綾棉裙,一色半新不舊,看去不覺奢華。
比肩褂子
密合色是帶黃的本白色,比肩即披肩。所謂低調(diào)才奢華。
除了貴族小姐,曹雪芹也寫丫頭的穿著。
丫頭們所穿的衣裳來源之一就是太太的賞賜,大都是太太小姐們沒穿過的新衣或者穿過的舊衣。
秋紋就得過王夫人的衣服,覺得很有臉面。
襲人
有一回通過賈蓉之眼描了襲人:“賈蕓口里和寶玉說著話,眼睛卻溜瞅那丫鬟:細(xì)挑身材,容長臉面,穿著銀紅襖兒,青緞背心,白綾細(xì)折裙。──不是別個,卻是襲人”。可見丫頭們穿得樸素多了。
芳官
也許是襲人深知王夫人痛恨嬌艷之人,在穿戴上刻意避免,相形之下芳官就鮮艷得多,“芳官只穿著一件玉色紅青酡絨三色緞子斗的水田小夾襖,束著一條柳綠汗巾,底下是水紅撒花夾褲,也散著褲腿”。和寶玉像兄弟兩個。
在怡紅院里,寶玉晴雯和芳官都喜歡散著褲腿,丫頭們會被批評“這么松怠怠的”。唐人王維有“乞飯從香積,裁衣學(xué)水田”的詩句,這種水田衣服在唐時就有,是用各色零碎布料拼縫好,象一塊塊水田集在一起。
水田衣下人才會穿,小姐們斷不會穿碎布頭拼接的衣裳。
襲人
水田衣
芳官
曹雪芹雖然在開篇說隱去了朝代,看這些人所穿所戴,無非清明,和曹家本為清包衣的身份相稱。
紅樓服飾極盡繁復(fù),人體本身在服飾的諸多細(xì)節(jié)之下仿佛要消失了才好,連男人的鞋上都掐金繡花落蝴蝶。張愛玲在更衣記里的點評非常中肯:
這里聚集了無數(shù)小小的有趣之點,這樣不停地另生枝節(jié),放恣,不講理,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費了精力,正是中國閑階級一貫的態(tài)度。惟有世上最清閑的國家里最閑的人,方才能夠領(lǐng)略到這些細(xì)節(jié)的妙處。制造一百種相仿而不犯重的圖案,固然需要藝術(shù)與時間;欣賞它,也同樣地?zé)╇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