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昨晚與筠姐聊天的要點:
1、筠姐傾向素質教育,她重視孩子身體、學習能力和心理的均衡發展。玥能用別的孩子三分之二的時間投入成為學霸,要訣就在這三方面互為補益,孩子有后勁,家長看得遠,孩子才走得遠。
2、家長要有自己的生活,不斷學習進步,不相信女人事業家庭子女都兼顧的神話,而在于整合調動一切資源,為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生態。夫、妻、祖父母、老師、同學、同學家長、社會資源各方面都利用好,才是正道。因為筠姐利用己長,積極支持老師,形成良性互動;同時筠姐也是最敢說話的人,積極與老師、家長互動;大家共同進步,讓微生態不斷改善。不單關注于自身,對周圍的人也予助益,這不單是個胸襟情懷問題,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與其挑剔現有體制,或另起爐灶,或專注于一己之需,不如調整心態,冷靜客觀對待。
3、如何對待一個高度神經興奮型的孩子?充足的運動,釋放精力;避免電視平板等的強刺激,用書籍替代;藝術熏陶,平衡神經發育。
我和筠姐還聊到曾經的困惑。小巫說,為了讓孩子控制對冰淇淋的欲望,她曾讓兒子盡興地吃,然后承受拉肚子的惡果,后來兒子就不要吃冰激淋了;尹建莉也說,女兒迷戀電子游戲時她讓她盡情地玩了幾個月,甚至把飯菜送到她的桌邊,后來女兒玩膩了,高二高三再也沒玩游戲了。每個父母都必須面對子女迷戀冰激淋、電腦游戲這樣的問題,無非程度、時間長短的差異,但她們倆的處理方式都似乎顯得很有些極端,這樣的方式看似合理有效,卻無法讓我接受。筠姐說,現代人很容易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分裂”,即使在一些高知、社會精英中也表現突出。比如,本團中有名人就是特批進來的,這就是分裂的一種表現嘛!對人對己兩個尺度兩個要求。
第五天 上午 游覽宏村
繼續關注房梁。
圖片發自簡書App
孩子們繼續作畫,從早上八點半到下午三點半。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晚餐:徽菜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