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屬于原創首發,文責自負,謝謝!】
回想起來,小金上學那時竟然已經是上一個世紀的事了。不禁腦袋里冒出被洗腦已久、深入骨髓的一句故事開場白“Long long ago,there is a girl who lived in the country…”
話說回來,小金剛上大學那時,手機和BP機還沒出現,同學朋友之間聯系主要靠郵件和打長途電話。
為此,學校給每個班級配有一個郵箱號,每班可以任命一位信長(郵遞員)擁有郵箱專屬鑰匙,小金則更愿意稱這份工作為送信小天使。
因為每當小金打開郵箱,收取這來自五湖四海的郵件分發給對應收件人時,看到收件人或開心或錯愕意外的不同表情可太有意思了。
班里有位女生阿黛喜愛收集郵票,為此她還特地找小金,囑托她要是看到誰的郵件上的郵票比較少見或是好看的,一定要記得給她留意報個口信,她好回頭給找那人索取。
作為回報,阿黛會教小金如何把郵票從信封上完整無缺的剝離下來,如何收藏。
1、把郵票連帶信封紙一起剪下;
2、用清水浸泡、等待膠水軟化;
4、用鑷子輕輕分離郵票和信封;
5、郵票放干凈桌面/塑料膜上,陰干;
6、用相冊收藏郵票,高級一點可以買專門的集郵冊收藏。
當然,阿黛還會分享她的集郵冊給小金看。
看著看著,慢慢地小金也喜歡上集郵這件事,開始跟著阿黛一起集郵,一起互通有無。如果正好阿黛收集的一套郵票中少了某一張,而小金正好多了此張,那小金是非常樂意把自己多的那張送給阿黛的。
隨著時間累計,郵票逐漸從一張兩張變成一頁兩頁,再發展成一套兩套,日子似乎在集郵冊這里得到了累計,增添了樂趣。
小小一方紙片,四邊綴以小小的半圓齒印,內中主題圖案赫然顯目,右下角小小的年鑒和郵票主題名,便構成了郵票。
有花鳥魚蟲系列的郵票,可以從中了解認識這些自然物的學名;有南北建筑系列的郵票,江西的白墻灰瓦房,徽派學院風建筑;還有有名人名畫系列,有城市風光、名勝古跡、中外科技成果展系列,不一而足。能從小小一方天地中窺見大千世界,也是那個前互聯網時代的一個福音。
校園的東南角有一片梧桐樹林,在林間深處的一角立著兩間小平房,那就是專門供學生老師教職工打長途電話的地方了。
其實學校給每個宿舍也安裝了座機,可以用電話卡撥打電話,只是六人公用,小金感覺長時間霸占一個電話不僅會影響舍友學習,有些和家人深入討論的話題也需要一個單獨的空間,便差不多一周去小樹林排隊打一次長途電話。
宿舍分男女生樓,所以女生樓是不允許男生進入。有事要找女生怎么辦,好辦。
每棟樓的入口處有宿管阿姨,她屋里墻上安有所有房間號的按鈕,男生若是想找某某某,便告訴宿管阿姨房間號和人名。很快宿管阿姨洪亮的大嗓門聲音就會在對應的房間里響起“林某某,樓下有人找。”
那個時候,車馬都慢,書信很遠,一個人一生只夠愛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