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身邊就經常會聽到“別人”這個概念。似乎別人的總是比我們的好。
別人家的小孩子每次期末考試都能拿雙百;別人家的兒子怎么那么厲害可以考入一等名校;別人家的女兒運氣怎么那么好,嫁給了財貌雙全的如意郎君;別人家的父母怎么那么給力,還沒畢業就買好了房子……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各種人拿來與“別人”對比。似乎別人哪哪都優秀,哪哪都幸福。
慢慢的,你開始像別人學習。功課勤奮努力,工作一絲不茍,想著名校,追著高薪。似乎只要跑得快,總有一天可以追上別人的步伐。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你追上了別人,變得和他們幾乎一樣,而那時的你真的幸福嗎?
每個人都有他固有的特性。有人內向,有人外向,有人活潑,有人安靜,有人擅長數學,有人擅長文學,有人擅長手工,有人擅長思考……我們不是一個模子里面出來的泥偶,不能做到形似,更做不到神似。
為什么我們要艱難的活成別人的樣子,忘記自己。
大概因為我們是群居動物吧。大家一致認同的事情總是最安全的,不凸顯,但至少不會犯錯。
但是,馬克?吐溫刻薄地說:當你發現自己站在了大多數人一邊,你就該停下來反思了。
精英只是少數,而且大多都是特立獨行的人物。那些掌控世界格局,影響我們生活的人物大多都極具個性,也就是說他們沒有活的像別人一樣。
【后記】
怎樣才算得上值得?隨心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