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達人說,我們邀請了一位令很多人羨慕的嘉賓——李奕。
達人說是我們推出的一檔大咖分享欄目,會嚴格篩選分享嘉賓,而她是我們邀請過的最年輕卻不失份量的嘉賓:
畢業于世界名校波莫納學院
就職于頂級戰略咨詢公司麥肯錫
21歲時,周游21國,朋友和故事遍及世界各個角落
運營了一個原創微信大號,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思想
名校背景、高端工作;有才華、有故事;敢想、敢做,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簡直羨煞旁人,活出了很多想過,卻不敢過,或者達不到的生活 。
我在朋友圈說:
“我喜歡這種,優秀又瀟灑的女人。”
引起了一陣的熱議。
我也是個咨詢顧問,我很理解她的工作和生活。
也有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常跟我說羨慕我們工作:拿著不錯的薪水,一副西裝革履的行頭,出入星級酒店,談笑都是名企高管。
但大伙不知道,這些令人羨慕的工作生活,也是從羨慕別人開始的。光鮮的背后,有很多的故事,也有很多的“事故”。
1
每個驚艷的開始,可能都是苦逼積累的爆發
我大學的時候,有個校外導師,他是一個管理咨詢的創始人。
我也是帶著一份羨慕,開始接觸到這個行業。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外資咨詢公司。
當年,能進入這家咨詢公司也實在是不容易,因為做咨詢不僅需要聰明、“耐操”,還需要英文好,而英語一直不是我的強項。
剛上班不久,大老板就給我上了一堂終身難忘的課。
有一天,東北亞的總裁來深圳視察,中午大家一起聚餐。
非常有幸,因為咨詢公司人都不會太多,我們當初幾個實習生,有機會一起參加了飯局。
當我們正在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東北亞總裁得知我們幾個是實習生。
然后突然對我們說:
“你們用分別用英語自我介紹一下吧”。
那一刻完全懵逼了,沒有一絲的準備,所以毫無深度地背誦了一些簡單的基本信息。
然而,在我們其中的一個實習,剛從一家外資快消巨頭實習完,系統地訓練和準備過英語。一口流利、自信的英文,讓老板頻頻點頭。
飯后,老板就直接地跟HR說,這小伙子可以——提前發了Offer。
當年一共只招了3個應屆生,我是經過3個月實習,證明了自己,顧問們投票通過,才得以轉正。
這3個月,鬼知道我經歷了什么。為了攻克英語,每天凌晨六點起來背誦英文;為了快速上手,每個周末都在加班;在畢業游的時候,還背著電腦工作。
機會,它不是一個車站,就固定在前方等著你。機會,它總是不經意間出現,要運氣,也要準備。要不機會來了,我們也接不住。
2
滿足高段位的要求,才配得上更高的職位
在職場里,最幸運的是遇到一個好的導師。
我是幸運的,在剛做管理咨詢的時候,就有一位屬于自己的導師。我能夠轉正,還得感謝的第一個職場導師。
前段時間回深圳,又見到了他。他已從原來的高級總監,變成了合伙人。他是我咨詢的引路人,所以一直心存感激,也由衷地為他開心。
他最讓我感動的不是他在工作和專業上對我的幫助,而是對自我要求和成長的態度。
有一次和他一起出差,我無意中非常驚訝地發現:他隨身帶著一本英文書,并且五點多就起來酒店外面讀英語。這讓剛入職場的我,非常吃驚。
那時他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并且都已上學了。我知道他的英語在公司一群高材生當中,并不算太好。但他也已經是高級總監了,有房有車了,為何還在那么拼呢。
他聽了我的疑問,迷之微笑地說:
“英語在外企非常重要,年輕的時候落下的,遲早要補回來。要想站在更高的位置,就得高位地要求,付出更多”。
他每天堅持英語晨讀,做咨詢雖然忙,但還是報了英語培訓班,每周堅持學英語。
他在外資咨詢公司名校人群中,有著并不算靚麗的學歷背景,甚至是從不知名的咨詢公司一步步爬到外資頂尖咨詢公司合伙人,每一步都走得堅定而扎實。
任何一個成功都不是輕而易舉的,職場需要按照高位的要求,前瞻地準備和努力地付出。
3
只有提前準備倒逼自己,才沒有當下的憂慮
**高位要求******就是永遠想著下一步更高的要求,用未來的要求倒逼自己。永遠要比同齡人,還有當前的位置早思考和準備一步。
我就曾經吃過英語的虧。
我的英語是應試教育下的典型的“高分低能”,學生時代主要想著都是應付考試,并沒與深入想過職場的英語要求。所以,實際應用的聽說能力,并沒有優勢。
頂尖外國專家顧問來到中國,為中國超大型公司做咨詢項目的時候,往往優先考慮的不是我;
很多外資公司的高管是外國人,那時候高管對話的能力就非常弱;
公司全球的高管或外國專家過來,也難以有深度的交流。
那一刻,我感覺,我的世界少了一扇窗,失去了很多可能。
所以,
當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就應該跟職場的人同步,想想職場的要求;
當我們還是基層職員的時候,可想想,基礎管理者有什么要求;
當我們還在工作的時候,如果想未來創業,就可以想想,創業有什么要求,帶著創業的心去工作。
常常有人在擔憂“中年危機”和失業的風險,只有提前的準備,才沒有當下的憂慮。
按照高位的要求去工作,才能贏得更高的職位和更高配的生活。
4
想要走得更遠,需要軟硬兼施
剛參加了一個外資公司的中高層人才盤點項目,深刻體會到,伴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深水區,企業和員工都變得越來越不容易:
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公司產能往東南亞轉移;
競爭加劇,產品創新要求越來越高;
人才要求越高,越來越追求投入產出比,不合適的人,會加速淘汰;
很多一呆就是十幾年的老員工,雖然非常忠誠,但由于跟不上組織發展的步伐,不得不面臨殘酷的淘汰。而這些人,出去也面臨非常尷尬的境地——在一家公司待得太久了,思維定勢,能力遇到瓶頸。
而要適應高位的要求,兩方面的能力必不可少。
(1)** 基礎——硬技能:**
這是工具型的技能,卻是人與人之間底層溝通的基礎,能幫助我們獲得更多的機會。
溝通表達:如何高層對話的技巧、激勵帶領員工的技巧
寫作:很多高管既要在公開渠道發聲,也需要在內部系統傳遞思想
英語:對接國際化客戶、高層次客戶
很多人誤解說,越往上走,這些越不重要。這是誤區,這些是無處不在都會運用到的技能,是我們需要掌握的底層日常技能,是重要到不用再費口舌強調而已。
(2)** 高階——軟實力:**
我常說,未來是軟的,對我們軟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
** 思考的張力:**包括橫向的跨界創新思維和縱向的前瞻思考
人際的粘度:能走心換位思維,也會玩調動氣氛
廣泛的領導力:具有個人的品牌,也能影響和帶領他人
每一個令人羨慕的背后,都離不開軟硬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