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創新與估值百億的生意,可能僅源于一個自己提出并回答的美麗問題。
現今估值200億的AIRBNB當年的問題是 :為什么每年都有一段時間很難找到酒店?現今市值370億的NETFLIX則是 :為什么我必須支付滯納金?
《絕佳提問:探詢改變商業與生活》的作者沃倫·貝格爾先生首度提出由“為什么→如果XX→怎么做”三部分組成的探尋模式,幫助你提出這樣的美麗問題,并自己找到具有想象力且可能執行的答案。
我們小時候都看過一系列暢銷書《十萬個為什么》,也在生活中見過小朋友追著父母不停問“為什么”?;貞泝簳r的自己,我們似乎也曾經如此聒噪,但隨著年齡增長,我們越來越對周圍的一切習以為常,越來越少問為什么這樣……
為什么這個問題之所以重要,因為它就可能是文首提到的美麗問題。所謂促進創新的美麗問題,答案一定是可執行的。這個可執行有兩層意思:“我是誰?”、“我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這樣的充滿哲思的問題明顯不屬于此列。
另一層的意思是yes or no的是非判斷題也不屬于此列,如果工作中碰到問題,我們問自己的問題是我行不行,無論答案是肯定還是否定,都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而且還可能給了自己拖延甚至抗拒的理由。
而以為什么開始的提問,能幫我們更好地分析現狀。試著這樣問:為什么我對做這件事有疑慮?你是在鎖定行動路上的阻礙。找到對應的阻礙,會更好地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法,進入下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提出假設性問題,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沒有假設性提問,第一階段只能是空想,第三階段則遙遙無期。
這類提問要用一種破壞性思維,想象一些不可能的事;或者重新組合,強制聯系一些不相關的內容。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大腦其實是在尋找另一種可能性,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我們的探詢能力,更能煅煉自己的創新能力。
找到問題所在之后,我們不僅可以問自己“如果選擇方案A會怎么樣”、“如果選擇方案B會怎么樣”……我們還可以問自己“如果這是公司最后的一點預算,我會怎么做?”甚至問自己“如果這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年,我會怎么做?”
假設時既要針對現實問題,又要跳出現實條件思考,放飛自己的想象力,創新的種子就在假設性提問的過程中種下了。但也別飛太久,找到通向答案的可能性,就要趕快進入第三階段。
到了第三個階段,就是執行具體解決問題的階段,你需要有強大的執行力,來圍繞怎樣做而行動。
現實狀況經常是這樣的,創業者最經常問自己的問題就是“怎樣才能將我開發的這個新產品賣掉呢?”但是這其實并不屬于書中所述“為什么→如果XX→怎么做”探尋模式中的第三個問題。
事實上我們也經常遇到投資人這樣的挑戰:為什么是這個產品?為什么是你們來運營這個產品?你們以怎樣獨特的方式來提供這個產品(其他公司不能非常容易地復制)?
看到其中的區別了吧?通過探尋為什么和預設條件的過程后,再來問怎么做的問題,會更有針對性。有針對性的提問才能讓天馬行空的想法落地執行。
在一次次的提問中,你不止解決了自己的疑惑,更改善了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狀態,還能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應該如何去做。
總結一下,今天我們分享了絕佳提問的三階段模式:“為什么→如果XX→怎么做”——學會提出一個正確的問題,大膽想象一些不可能的問題,以及行動起來找到問題的最佳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