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了,會離開你,獨自去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但他小時候的點點滴滴,已經深深留在媽媽的心底,時不時就跑出來,用有趣的回憶,使媽媽可以重溫那永不褪色的甜蜜。
一
很多年前,兒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早起我帶他去早市買菜。一邊往菜市場的方向走,一邊問他想吃什么,因為我倆都沒吃早飯呢。這一路沿街兩側,都是小飯館,尤其賣各種面條的特別多。我問他:“咱們吃安徽板面行不?”他搖頭表示不吃。
又往前走,是一家蘭州拉面館,問他吃拉面怎么樣,他還是搖頭表示不吃。
再往前是一家賣朝鮮面的,我再問:“要不咱們吃朝鮮面吧。”他依然搖頭,表示不吃。還露出提不起興趣的樣子。
就這樣繼續往前走,不遠處看到了一家賣裝飾材料的店,牌匾上寫的是“大理石臺面”。我于是跟他說:“什么面你都不吃,要不你吃這個面吧?!”
他抬頭一看,撲哧一聲笑了:“大理石做的面我咬不動呀!”
二
別以為小孩就沒有邏輯,他們明白著呢。別看只有兩三歲,說起話來一點都不缺自己的想法。那一次不知道是干什么事了,他不配合,我就勸他:“好孩子,聽話。”想不到人家挺認真地回答我:“媽媽我不聽話,我學雷鋒。”因為幾天前翻出來一本介紹雷鋒的書,我就給他講了關于雷鋒的故事。看,這才過了幾天功夫,人家就學上雷鋒了。
三
他兩歲多時正流行解曉東演唱的《咱老百姓今兒高興》。這是春節晚會后唱紅的,大街小巷不停播放,小孩子都學會了。尤其旁邊理發店,更是單曲循環一唱就唱一天。既然是鄰居,很快就跟大家混熟了,大人們經常跟他開玩笑,有時候,比如人家說:“跟我走吧,我要把你帶走”,之類的話,他就當真,蹭蹭地往家里跑,表示不愿意被別人帶走。有一天他又嚷著叫著笑著從外面跑進來了,我就問他:“誰逗你呀?”他脫口而出:“老百姓唄!”
四
等到四五歲上幼兒園時,天天得送他。有時起床為穿哪一條褲子,我們還得起爭執,他會說:“這個褂子要配那條褲子,不是配這條褲子。”理解不了一個小男孩還這么好美,甚至為此遲過到。那次,因為經濟糾紛家里打官司都到了中院,送完他去幼兒園,就得去中級人民法院。我忍不住急得跟他說了實話:“你快點吧,送完你,我還得去中級法院打官司呢!”再也想不到他怎么說,他居然脫口而出:“兩敗俱傷!”
他真是個天才,預言家!那個官司二審我們又敗訴了。而敵對方雖贏了官司,卻花了不菲的價錢多方送禮和進行打點,沒少破費。
他成語學得不錯,用的還特別準確及時,比如什么“出爾反爾”,你萬一答應的事沒辦,他就這么說。有一次為了跟人表白自己沒有零花錢了,就說自己“兩袖清風”……諸如此類的挺多挺逗,老師夸他妙語連珠,他確實常逗得大家忍俊不禁。
五
虛榮心是太有生命力了,它在男人女人身上的體現力量強大。其實,幼小的孩子照樣有虛榮之心。兒子是九四年出生的,九六年也就兩歲前后,那時家庭轎車還不普及,只有少數人有私家車,舅舅家里就有,時常接我們回姥姥家。他大概覺得坐車舒服好玩,舅舅家的小妹一生下來就有車坐,我還是騎自行車接送他去幼兒園呢。他可能很羨慕,不止一次問我咱家為什么不買車。我說,車太貴,咱家沒那么多錢買。看來他是記在心上了。過了一些日子,拿著他的儲錢罐,叫我過來,他把錢往床上一倒,有那么幾枚一元硬幣灑在床單上,他抓過來給我,一邊給一邊問:“媽媽,夠買桑塔納了嗎?”
后來上了小學,他的班主任段老師特別欣賞他,因為老師講課他總是接話音,老師剛說完他就來一句,逗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段老師真好,認為他活躍氣氛,還挺理解支持。后來換了班主任,老師認為這么著分散和影響大家的注意力,不利于學生認真聽講,堅決制止了他。從此他就成了話少的人了,天生的幽默感都被埋沒了。隨著課業越來越繁重,埋頭寫作業,沒完沒了地做題,取代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