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張賽琴老師這個名字,對我來講并不陌生,她的快樂作文早就蜚聲全國。近些年,在報刊,在網絡,有關張老師的訊息也時有可見。能親眼見張老師一面,并且能聽她一節課是我夢寐以求的事情。
? ? ? 12月28日下午,我的好夢終于成真了,張賽琴老師來到了我們清照小學。作為骨干教師代表,下午4點,我走進了海棠軒茶室。一進門,就看見了坐在藤椅里,和王校長親切交談的張老師。她樸素、和藹,些許花白的頭發,一條紅格子圍巾自然搭在胸前,看上去特別精神。一開始,大家都很拘謹,張老師微笑著說:“我們清照小學的老師都很年輕啊!今天,我們隨便聊一聊語文的話題吧。”張老師絲毫沒有想象中的那種架子,一句暖暖的話語,瞬間打破了茶室的寧靜。茶香淡淡,燈光氤氳,我們一眾年輕的語文追夢人圍坐在張賽琴老師的身邊,聽她熱聊起語文教學的點點滴滴。
? ? ? “你們有什么問題可以問我啊。”一個啟發,讓我們無拘無束起來。大家紛紛說起了自己在作文教學中的困惑,張老師面帶微笑,耐心解答。那親切的話語,讓我們這些青年教師倍感溫暖,也深受啟發。茶在陶壺里氤氳出盈盈的香,清亮的茶水就似一波微漾的池塘。時空里滋生的隔閡和羞赧,在溫熱的茶香里瞬間消融。張老師如同一位操琴者,輕輕撥動我們的心弦,這個傍晚,整個校園都變得溫靜有情。
? ? ? 第二天上午,張老師從賓館過來就一頭扎進教室里,給三年級的孩子們講作文課《從頭開始》。 張老師首先在黑板上很熟練地畫出了一個漫畫人物,寥寥數筆、惟妙惟肖。但卻留了一個關鍵的部位沒有畫完。接下來的環節里,她讓學生蒙住眼去給人物貼鼻子。帶著濃厚的興趣,孩子們躍躍欲試,張老師和孩子們情語交融。通過敘述貼鼻子游戲的過程、猜測漫畫人物的身份,想象故事情節等形式,一步步指導訓練孩子們從說話訓練到練筆訓練,層層遞進,步步加深。在張老師的課堂上,孩子們往日寫作文時的愁眉苦臉、下筆難言、生搬硬套,統統都不見了,一個個生龍活虎,爭先恐后。在一個多小時的授課時間里,張老師一直“咬住語言文字不放松”,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上花力氣、下功夫。孩子們注意力也一直高度集中,但可以看出,他們同時又是快樂的、自由自在的。師生間的那種和諧關系讓我感受到了那顆雖六十幾歲卻仍保持著天真爛漫的童心,她的課堂就是一顆大童心和五十六顆小童心的純凈作文之旅。這樣的作文教學讓我真正明白了《從頭開始》的含義,對于三年級的孩子,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孩子動起來,在情境中喚醒孩子的寫作欲望,引導孩子把“他語言”變成“我語言”。張賽琴老師氣定神閑、儒雅睿智,或指導,或示范,或點評,似有神來之筆,信手拈來,揮之即去。我看得愛不釋手,如癡如醉。越看心里越敞亮,越看心里越通透。之前的種種困惑、煩憂都在他那生動、細膩、扎實、有效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漸漸消散。
? ? ? 尤其令人感動的是,張老師年過花甲又身患感冒,卻在孩子寫作文的間隙,走到后面聽課的教師當中,細心地向大家講解每個環節的設計意圖,引領我們了解快樂大作文的教學理念。每個聽課教師如沐春風,眼前的迷霧被張老師輕輕巧巧地揭開,眼前豁然開朗起來。
? ? ? ? 一個多小時的授課后,沒有休息,張老師接著就用一個個具體生動的事例向我們講述了“讀進去,寫出來”的精髓,講述了不同年級作文的訓練重點,講述了讀書和寫作之間的微妙關系。每個老師都專注地盯著這位可敬的語文大師,生怕漏掉她的每一個字。她是睿智的,她是博學的,她是敬業的,她是細心的,她的身材雖瘦小精干,思想卻博大高尚。
? ? ? 張賽琴老師給我留下了幸福的點滴,我要釆擷這串串幸福,編織成記憶的珍珠,永遠閃耀在我語文的心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