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另一篇文章的“續”,因為此前已經寫過舞臺劇了,但寫完以后又補了不少以前遺漏的優秀作品,不把它們拿來說一下總有點憋得慌。于是今天就“續”一下吧。
前文戳這里:《你,喜歡舞臺劇嗎》
現場圍觀《火影忍者》,不一般的震撼
先來講講上周末到現場去圍觀的《火影忍者》。
首先能在國內劇院里以正規渠道觀看舞臺劇本身就意義非凡,然后就是在一個冷氣十足的劇場里看到大汗淋漓,無比暢快!
由于進場后不能攝影,就先放網上能找到的定妝照吧,總體而言還原度還是不錯的。
《火影》原作優秀的劇情和人物具有支撐起舞臺的先天優勢,但同時也為真人表演帶來了難度。幸好《火影》舞臺劇從一開始就表現不錯,第一部劇開始就一直運用各種小智慧解決表現方式上的障礙。
周末在上海虹橋藝術中心上演的舞臺劇已經不是該系列的第一部了,除了更多優秀演員的加盟和設備的完善外,最可喜的是看到了放大招時忍術表現上的突破。劇組很聰明地在演員前設置一層半透明的移動幕,然后將光影效果投在幕上。這樣幕后的演員就能透過半透明的幕層與光效完美結合,還原出動畫里幾乎所有大招的效果。
《火影》原作的挑戰性讓整個劇組一直充滿創意,在第一部舞臺劇里,卡卡西老師訓練主角們將查克拉集中于腳部,在樹上直立行走的戲碼也很有意思。舞臺先在水平平面上正常演出,然后將影像折射到垂直幕布上,從垂直幕布上看到的效果,就是人垂直走在樹干上,和原作里完全一樣了。
至今已看過了不少舞臺劇,各劇組為了演出成功也是八仙過海,有的靠硬件設備,有的靠演員功底,而火影劇組擁有的是智慧的頭腦和各方面綜合把關的嚴謹。
而且這一次的舞臺劇里加入了唱功很好的大和隊長和演技很好的鼬,再一次拔高了舞臺劇的軟實力。雖然《火影》在整個舞臺劇世界里談不上神唱功和神表演,但依然是一部綜合效果不俗的劇目。能在國內的劇場里看到,真是太好了!
然后,來補充幾部最近通過屏幕看的舞臺劇——
《死亡筆記》,唱功逆天
在各種舞臺劇里唱功好的當然見過,但平均水準像《死亡筆記》那么高的就不多見了。
主角幾個且不說,就連一票路人都不知道是從哪兒拉來的,一個個都唱功逆天!開場的那位老師就出鏡不到五分鐘,僅一個唱段,都表現得非常出彩。如果以為這只是為了開場有個好兆頭那就錯了,之后在演唱方面接連不斷地有驚喜。
在唱功上能達到這種平均水平的,大概就只有寶冢了。但相較于寶冢那種大投入的舞臺劇,《死亡筆記》真的是小制作,甚至微制作了。舞臺沒有什么大道具建設,只有中央一個大轉臺(搞不好還是劇場自帶的),然后就是一些簡單的布景搭臺,燈光也很簡單。
通常這種小投入的舞臺劇只能當作消遣看看,但《死亡筆記》卻一反常態成為了上乘佳作。(也不知道制作組是否把預算都花在了演員身上……)
《死亡筆記》舞臺劇再一次有力地證明了演員才是一部劇的核心!即使在硬件有所欠缺的情況下,一批優秀演員就是能撐起一部舞臺劇的全局!而且在兩位夜神月的演員中,柿澤勇人的扮相明顯有些出位,但畢竟表演和唱功都不俗,看久了竟也能接受了。可見演員本身的素質和能力對全劇影響多大!
在輿論方面,柿澤勇人的評價一直不如另一位夜神月的演員三浦健治。很明顯他吃虧在了扮相上。如果今天我們看的是一部原創舞臺劇,那柿澤勇人毫無疑問能得到很高的評價。但無奈動漫改編的舞臺劇終究還是有其原作為參考,很難說服觀眾完全拋開原作印象來觀劇。所以也就注定了柿澤勇人會比較悲劇。
另外,我不知道起用小池徹平是什么價,但劇組一定值回那個價了。
原本我對小池徹平的印象就是個笑起來暖暖的美少年,記憶里的小池徹平是這樣的——
而原來小池徹平也可以是這樣的——
雖然我是記得小池搞過演唱團體,演員的同時也是歌手,但真的聽到他在舞臺上的生唱時還是被驚艷到了。在一眾秀唱功的演員里,小池不僅不落下風,還很完美地刷出了一名主角應有的存在感!
小池徹平出演的L是所有真人TV和電影里我所看到過的最出色的L,全程眼珠上翻真是辛苦了!小池版的L從扮相到神情到氣場,無一不是打破次元壁的經典案例。
《死亡筆記》的漫畫經常被別人評價為“最不像Jump系作品的Jump系作品”。和熱血RPG模式為主導的其他Jump家族的作品相比,《死亡筆記》何止是不同,簡直是異類!時光君自己在看漫畫的時候也沒把它當Jump系來看,《死亡筆記》有的是智慧與機巧,就是沒有燃點。主角夜神月以冷靜沉著著稱,而L又是……那副死樣子。
但世事無常,漫畫所沒有的燃點居然在舞臺劇里被找到了。音樂的感染力無限大,好幾處月和L的對唱都炸裂全場,瞬間吊起觀眾的情緒。音樂寫得好,演員也唱得好,如果舞臺效果能多下點血本那就更好了。
月和L的好幾場戲里,整個舞臺就他們兩人,場景布置也是最低限度的,但無論是對話還是演唱,都能感受到他們之間幾乎能醞釀出一個宇宙。高質量的舞臺劇是由高質量的演員打造的,我算是信了!
《黑執事》,低調奢華小驚喜
《黑執事》的舞臺劇大體上效果也都不錯,一直保持著很平穩的質量。
舞臺劇總共排了五場,除了塞巴斯蒂安的一代演員松下優也連續演了四場外,其他演員的變動性都比較大。但很神奇的是,無論如何變動,都有著微妙的優劣比,保持著很平均的水準。因而并沒有出現哪一部特別優秀或哪一部特別拙劣的局面。
夏爾的演員前兩場都還是90后,到了后面干脆都是00后的少年演員了。演員年紀一小就對舞臺劇的整體考驗很大,尤其是小演員還擔任主角的情況下。基本上除了福崎那由他演得太過兇悍外,其他問題倒也不大,舞臺劇畢竟又勞累又考驗臨場發揮,這個年紀能擔綱舞臺劇的主角已經很不容易了。
其他演員有還原度特別高的,也有以唱功見長的,雖然尚未找到從演技到唱功能堪比上文提到的《死亡筆記》主角浦井健治的,但也都具備各自的獨特優勢。這也正是這一系列舞臺劇有趣的地方,沒有讓人覺得特別出挑的演員,卻每一個都各有優點。
再加上服裝、道具都準備得比較充分,很好地體現了19世紀英國的小奢華。舞臺劇是一種綜合美的構成,《黑執事》的時代背景和角色設定都決定了這是一套很享受視覺的作品。
另外《黑執事》的舞臺劇也帶來了些小驚喜,主要是演員方面的。有幾張熟面孔曾經在過去的舞臺劇里看到過,當時覺得還很不成熟,但在《黑執事》里卻看到了他們的成長。隨著整個舞臺劇產業的發展,很多演員也在大環境里突飛猛進,甚至有了領域細分。這世間最奇妙的事情,莫過于在時間的流動中追逐變化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