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順曾提及這樣一個故事。
在她小的時候,父親曾拿出一本《論語》,讓她閱讀背誦。
可《論語》晦澀難懂,才讀上兩句,她就開始抓耳撓腮,怎么也讀不進去。
見此情況,父親就拿出糖果作為獎勵,哄著她讀書。
哪曾想思順一見糖果,更是魂不守舍。
無奈之下,梁啟超只好隨著她在自己身邊玩耍,自顧自坐在書桌前埋頭讀書了。
誰知,沒過一會兒,她也學著父親的模樣,打開了手中的《論語》,開始認真讀了起來。
梁啟超見狀,內心大為觸動:原來只需自己做好榜樣,孩子便會跟著模仿。
從那以后,小到吃飯說話的微習慣,大到讀書工作的態度,梁啟超都會時刻約束自己。
不需要他過多的管教,孩子們也能保持自律,養成良好的習慣。
正是源自梁啟超的言傳身教,他的九個子女才會個個有出息。
教育家井深大說:“父母的言行就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
與其喋喋不休地管教孩子,不如從自我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你以身作則的帶領下,孩子也會深受感染,絕不懈怠。
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背后,一定投射著父母自律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