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感覺每天都疲于奔命,根本沒有時間休息?
是不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想做的事情又太多?
是不是想要高唱一句“時間都去哪兒了”,再來一句“向天再借五百年”?
……
沒有時間,那可怎么辦?又不能把一分鐘掰開兩半用……別著急,《為什么精英都是時間控》這本書,為我們提出了一套“神之時間管理術”。
本書作者樺澤紫苑,是日本的一名神經科醫生,他從腦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為前提,將時間管理的焦點放在“最大限度激發大腦的技能”上,發明了這套更科學的時間管理方法[?注意是推薦,我可不是賣書的?]。
原則一:以專注力為中心
作者認為,過去人們提出的時間管理方法只是“一維時間管理術”,旨在提倡人們努力節約時間,把節約出來的時間去做別的更多的事情。而作者提出的,是嶄新的“二維時間管理術”——
工作量=專注力×時間
根據腦科學理論,在“大腦的黃金時間”中,人腦的機能最高,專注力最強,此時工作效率可以提高到原來的兩倍以上,那么就可以在同一段時間內完成更大的工作量。
而上午的時間往往是一天中大腦最清醒、機能最高的時間段,此時用于完成需要專注力比較高的工作,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反之,在大腦機能較低的時間段內工作,效率降低,花費的時間自然較多了。
當然,所謂“大腦的黃金時間”因人而異,有些人是早上,有些人可能是下午或晚上,重點是圍繞“專注力”,選擇專注力最高的時間段,讓完成效果更佳。
原則二:“重啟”專注力,創造更多時間
有人會問,那么專注力下降了以后怎么辦?不要緊,書中給我們介紹了“重啟”專注力的方法——
一是進行適當的休息。書中提出了“15·45·90”的法則,以15分鐘為一個專注時間單位,每隔15分鐘休息一下,45分鐘為一個時間單元,休息時間可以稍微長一點,以此類推。
當然了,這個法則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重要的是每個人要找到自己專注力持續的時間,把握好專注力高低的拋物線,在專注力較高的時間段認真工作,較低的時間休息放松,以達到持續高效的效果。
二是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科學研究指出,人體在進行有氧運動的時候,大腦會分泌一種名叫BDNF的物質,它對腦神經的成長和運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運動會讓大腦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能夠讓人心情變好,幸福感提升。
因此,當你感覺到疲乏,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時候,就不要再勉強自己繼續工作或學習了,不妨適當地進行一些有氧運動,讓頭腦恢復清醒、活躍的狀態。不過,也要注意一點,那就是不可過量運動,避免身體過于疲憊。
原則三:排除一切雜念
書中認為,影響我們工作效率的雜念不僅包括外物造成的雜念,還包括我們大腦中不斷浮現的小想法小念頭,也就是“開小差”。
對于外物造成的雜念,可以采取這樣的方法:將辦公桌收拾干凈整潔,讓每種物品有其固定的位置,并且花一點時間把電腦中的文件和文件夾整理好。
當外物和環境井井有條,你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想要的物品或文件,節約時間、讓自己更得心應手的同時也不易生雜念。
而對付“開小差”的方法也很簡單,根據“蔡戈尼克效應”——人們對于已經完成的課題,往往記憶就不會那么深,我們只需要把雜念用紙筆寫下來,將其變為“已完成的課題”就可以大大減少雜念了。
如果雜念仍然徘徊不愿遠去,那是因為大腦的前額皮質疲憊了,這時就要通過激發前額皮質中血清素的活力才行。通常的方法有:曬太陽、適當運動和咀嚼。
看到這里,又為吃貨們找到一個借口了:“哎喲喂,我吃點東西,慢慢咀嚼一會兒,不過是為了排除雜念,接下來更好工作罷了。”
原則四: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所有的時間管理方法,幾乎都是建立在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前提上的,比如老生常談的保證睡眠、早睡早起。
書中建議,睡前2個小時適合一些享受放松的活動,比如和家人聊聊天、聽聽音樂、讀幾頁輕松的書或是洗個熱水澡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腦科學證明,在人與人交流的時候,腦下垂體會分泌一種名叫“后葉催產素”的激素,這個激素還有一個非常動人的俗稱,叫做“愛的物質”,換言之,它可以讓人感到“愛與被愛的感覺”。
對于擁有“春困秋乏冬眠”困擾的朋友,書中也介紹了早起如何迅速喚醒活力的方法,那就是沖個溫水澡或是來一場日光浴。
從醫學的角度看,早起沖澡能夠讓身體的副交感神經將“主導權”交至交感神經,也就是從夜晚的放松神經過渡到白天神經中。
而日光浴則會促進大腦血清素的分泌,如果能夠接受拉開窗簾睡覺,讓清晨的陽光溫柔地刺激我們的視網膜,那么早起困難問題就自然能夠得到解決了。
原則五:自由時間用于享受生活、自我投資和主動性娛樂
之所以要學會時間管理,正是為了擁有更多享受生活、休息的自由時間。如果只是把節約出來的自由時間繼續投入更多的工作,這樣的時間管理方法只會讓人越來越忙碌、越來越疲憊。
不妨為自己列一張享受生活的“to do list”,看一場酣暢淋漓的電影,聽幾首舒緩柔和的音樂,或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都是不錯的放松方式喔~
同時,還可以將自由時間用于自我投資,發展自己的專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進一步提高效率,進而又創造出了更多的自由時間,讓人生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
除了工作和學習,娛樂當然也很重要。娛樂可分為“被動性娛樂”和“主動性娛樂”,前者指的是不需要專注力的娛樂活動,比如看電視、玩手機、刷網頁等等,而后者則是需要一定的專注力,且不斷提高技巧的活動,例如體育運動、閱讀、有助于提高智力的游戲等。
有研究指出,喜歡讀書的人,往往更能體驗到“心流”。所謂“心流”,指的是一種忘我的狀態,而這種狀態會給人帶來高度的興奮和充實感。換言之,能夠經常體驗到“心流”的人,專注時間比較多。反之,則經常處于一種注意力分散的狀態。
所以,多進行需要專注力的“主動性娛樂”,不僅能夠更多地得到“心流”體驗,而且還能反過來進一步鍛煉專注力,是一種回報率較高的時間投資。
學習了這一套“神之時間管理術”,還怕時間不夠用嗎?快快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的一天輕松變成4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