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節放射性電子能量守衡定律的應用
人體含氧65%、碳18%,其余元素:氫10%、氮3%、鈣1.5%、磷1%、鉀0.35%、硫0.25%、鈉0.15%、氯0.15%、鎂0.05%等,它們被稱為人體常量元素,但最有影響的是碳。
14C和12C是一對主要矛盾,14C是放射性同位素,12C是無放射性同位素,13C起到調節,制衡作用。空氣中三碳氧化物混合存在,比例1012:1012x2%:1.2,三碳氧化物在生物體內也保持這個比例。如果不保持這個比例,就要適應,適應不了,就要死亡。這就是達爾文進化論的邏輯,也稱生物體與生活條件統一論。
有了含碳18%、三碳比例1012:1012x2%:1.2,例如,85Kg體重,簡便計算,應該含有:總碳是85x18%=15.30(Kg),13C是15.30x2%=0.306(Kg),14C是15.30x1.2/1012=18.6x10-12(Kg)。
按1皮克(pg)=10-3納克(ng)=10-6微克(μg) =10-9毫克(mg)=10-12克=10-15(Kg)折合,85Kg體重內含放射性14C,18.6皮克。
其實,癌癥是放射亢進病,即14C細胞支持的細胞放射性過盛,造成細胞癌變瘋長,就是癌癥。微觀認識,是14C創造的蛋白官能團,激素及種營養有機物中,14C含量過盛。不論放射性能量守衡定律能否確立,都可從制衡三個方面治療癌癥。也就是美國學者制定的人體分子式,碳原子含量8570萬個碳原子構成的有機物食物,放射性、無放射性、穩定性三元制衡就治好了癌癥。
(1)水療:
A、飲用無放射性微量元素和碳酸氫鈉配制的元素水,每日早午晚各一次,每次500克,每天共飲1500克。微量元素因為含量少,很容易缺失,不可不補;穩定元素不可不補;調節酸堿平衡的生命元素不可缺少。元素水以分析純化學試劑配制的元素,定量適中,無放射性,純度高。其目的在于補充癌癥患者缺失的無放射性元素,使人體內生理元素放射性制衡。
B、用元素醋二價鐵補充抗癌常量元素:鎂、鈣、磷、鉀、硅、鈉等常量元素,增多穩定細胞,抗衡癌細胞。
(2)食療:
植物、動物、人都在制造機體有機物,如果有機物或細胞的放射性、無放射性、穩定性達到制衡,就是健康生物。但是,癌癥患者放射性過盛,關鍵是提供無放射性食品,目前中國分高檔和經濟兩檔。
A、高檔無放射性食品
美國、德國生產的標記有機物,13C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蛋白質等“去14C”有機食品,即是12C、13C(常用標記2-13C---是指標記化合物中的2號碳原子是13C,U-13C---是指標記化合物中的碳原子都是13C)標記示蹤劑代用食品。目前世界上,還沒有無放射性食品,我們認為,無放射性標記示蹤劑是癌癥患者最佳代用食品。人體吸氧,分解這些有機物,再造人體的生物無機物等高級有機物,大大減少機體放射性細胞含量,使癌癥患者迅速康復。雖然價格昂貴,但不比人命值錢。
B、經濟型少放射性食品
從14C考慮,經多方研究證明,小麥、水稻、玉米等低級植物對14C都富集,因而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都具有很高的14C放射性。這是癌癥患者,切記不能選擇的食品。但是,又不能不吃,建議選擇無核污染地區生產的麥面、糧米,少吃為佳。
從分子式看,動物蛋白的碳占比例低,放射性可能比植物低。魚、肉、蛋、奶等動物食品,例如氨基酸、動物蛋白等含量較少,是少放射性食品。但是,電鰻魚是高放射性,能電死人。紅鯉富集14C,受核素污染水養的不能吃。但是,又不能不吃,建議選擇南海的魚,河水的魚;選擇無核污染的肉、蛋、奶。
從無機放射性考慮,40K,在地球鉀含量11.2%,混在39K中進入動植物有機物中,是必然的。所以,對于癌癥患者,經檢驗60種富鉀食品,也不能吃。但不必擔心,人體需求的39K已在元素水中含有。動物和人體內40K占全K比例是固定的,例如人體是0.012%。通過z大體積探測器檢測,人體里的放射性核素γ射線只分布在非脂肪組織中,而在脂肪中沒有。說明放射性40K存在動物的非脂肪組織中。所以,癌癥患者康復期間不應食用動物瘦肉,內臟。但可吃點脂肪。
癌癥康復患者食品,要經過液閃計數儀檢測放射性,少放射性或檢測不出的產品方可食用。不可道聽途說,以檢測數據為證。
目前,我們能夠供應的無放射性食品有限,正在抗癌大棚試生產無放射性食品,癌癥康復患者可到大棚吃住一個月。
癌癥術后患者,不放療,不化療,吃少放射性或無放射性食品,與水療、空氣療配合,30天內見效果,體內放射性14C逐漸減少,使免疫細胞、被免疫細胞、穩定細胞三元制衡了,患者癌胚抗原可達到正常,早一天,晚一天自然能恢復。
(3)空氣療:
創造無14CO2微量住室,即無放射性空氣療室。目的是使患者住入后,呼吸進入體內的14CO2減少,使人體再造有機物的放射性逐漸被穩定細胞制衡。考慮經濟消費,可分兩個等級的空氣療室。
A、 高檔的方案
使用美國、德國生產的13C、12C混合的二氧化碳氣瓶,將無放射性二氧化碳,與氧氣按比例,緩緩放入室內,為癌癥患者生產無放射性有機物提供原料。
這是特制的,免收大氣影響的房間,夏天在東北,冬天在三亞設置。為癌癥患者氧化分解食品,提供氧氣;為再生產無放射性有機物,提供無放射性二氧化碳。如果癌癥患者,按照食療規定進食,就會在體內形成無放射性有機物,支持穩定細胞制衡放射性細胞。癌癥患者就要逐漸康復了。
B、經濟的方案
沒置30x10米長塑料大棚,里端置液化氣盤或煤爐燒水,并置氧氣管供氧,保證充分燃燒,不產生一氧化碳。液化氣瓶、氧氣瓶、貯水桶等都放在門口。或者選用無14C二氧化碳和氧氣,代用自制二氧化碳,更為方便實施。
棚頂設置噴霧,使空氣霧化,溶解一氧化碳。里端熱氣徐徐向外,驅走棚內空氣,留下自制空氣。調節室內氧氣和二氧化碳比例,與大氣一致。
棚內中間設道,兩旁種植小麥、豌豆、大豆、土豆、地瓜、花生及各種疏菜,施用13C尿素氮肥,粉煤灰、石油焦等無放射性肥料,用無放射性元素水澆灌,植物在棚內呼吸無14C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放出氧氣。其果實都是無放射性食品。
癌癥患者食宿其內月余,呼吸無14C二氧化碳,在體內生產無放射性有機物,吃入無放射性食品,支持穩定細胞,制衡放射性細胞,體內癌胚抗原可正常。
我們認判斷煤石油氣所含二氧化碳無14C,因為煤石油氣是幾億年前的死屍有機物,14C早已衰變為14N了。尾氣中的碳氫化合物是人體12C或13C與3H構成放射性化合物殘留。經過處理的汽車尾氣,可以作為癌癥患者生產無放射性有機物的無放射性氣體原料。
癌癥術后患者,按照上述食療規定飲食,吸氧后,分解無放射性或少量放射性有機物,再造新的無放射性有機物,使放射性有機物逐漸減少,達到放射性制衡,使癌胚抗原就正常,癌癥患者也就康復了。
生物體內的14C和3氫是2個放射性有機元素,碳氧親和性最強,構成放射性和無放射性兩類化合物。碳氫親和被定為有機物,其實也構成放射性和無放射性兩類化合物。這就是石油產品提成的碳氫藥物放射性致癌的秘密。碳氧親和被定為無機物,構成放射性和無放射性兩類化合物。而氫氧親和也構成放射性(OH)和無放射性(H2O)兩類化合物。碳氫氧三者的奧妙關系,至今未定論。人體有機物分解和再造都離不開氧,癌癥患者的康復,也離不開氧。
醫學是人類學,初級階段是生物學;中級階段是生物化學;高級階段是放射性電子物理學。生物學、化學、物理學是科學范疇,哲學是依據科學試驗得出的定律,總結推理出萬事萬物的普遍性規律,其手段是科學推理。現實與夢想是一對正、反矛盾,理想是中元矛盾。理想不是夢想,是依理來想,依靠科學定律推想。我們以上的推理,只能提供一方向,最后的定論還要經過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