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世界

這個世界是什么樣的?

是好的?是壞的?是充滿希望光明的?是遍布黑暗勢力的?是溫暖的?是冷酷的?是愛?是恨?是正義的?是邪惡的?無論怎么形容這個世界,會發現總有對應的反義詞好像也適合形容這個世界。

在我眼里,這世界更像一個數軸,數軸的兩端伸向無限遠的宇宙,對稱且無限延伸,數軸的中間是零,也是空。這里的數軸不代表維度,只代表著一種程度,具體來講是能量的程度。

這能量,不僅僅有愛因斯坦理論中的物質能量,還包括意識能量。人,就是一個一個的小工廠,這在個小工廠里,身體通過各路復雜的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等等,將物質能量,轉換成身體維持基本活動的能量,轉換成對外界的力量,轉換成智力和體力。但是同樣,在這個小工廠里,也有另外一套系統,通過情緒的感受和宣泄、語言的傳遞、氣場等“意識轉換系統”,將正能量&負能量,轉換成我們的情感、愿力、心態、信心等看不見摸不著的能量。

從這個角度出發,體能、智商和情商,是否是一個人應對外界各種能量的應對能力的體現呢?

昨天晚上,在天華社區完成了一場讀書會,對象是五六個8歲的孩子,我們討論的話題圍繞著:“手能夠表達什么情感?用手打人這件事情,打人的一方和被打的一方各自是什么感受?人為什么會想打人?我們該如何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我們該如何解決引發情緒的這個實際問題?”

這些問題,除了前三個問題看似比較簡單,后面3個問題則是成人世界也經常遇到的問題。我驚嘆著、佩服著這幾個孩子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智慧和能量。如果把他們的回答集合起來,再結合成人世界的煩惱加以分析和深入,那簡直都可以寫一本指導成人如何面對和處理自己的情緒的指導書!比如:“我會跟爸爸媽媽在一起,和我的弟弟在一起,就會好起來!”“我會去騎自行車,在小區里騎很多圈就好了!”“我會打游戲,可我媽媽不讓!”“我會把我的洋娃娃拿來暴打一頓,然后就好了!”“我會選擇忘記!”等等······這是一個愉快而充實的夜晚。

回到家以后我感到既興奮有疲憊,直到睡前我的大腦都好像一個湖,滿滿一湖水,雖然靜謐,但卻給人一種沉重感,那種感覺就像臨睡前吃了一大份牛排,滿足了口欲卻消化不良了。之后,我選擇進入一種靜坐的狀態。

感受著自己身體和意識逐漸建立聯結,平靜的身體,打開五官,打開意識流。感受到自己腦海就像管道,任何能量都可以隨意的從我腦海里穿行而過,這個管道是開放的,是無意識的,這個管道只負責觀照,觀照我每一個念頭,每一縷思緒,不跟隨,不評判。我感受到一種比湖泊更為廣闊的容納力,讓我此前的困頓感頓時消弭于無形。此時,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稍微的感知到了一種空無的狀態,那里不能用任何一種形容詞來描述,亦動亦靜,非靜非動,全然的開放,無知無覺。那一瞬間,我開始思考這個世界,是不二世界,沒有所謂的對立面,是一個整體,是能量的流動和轉換,是無常的,也是絕對的,人在這其中非常偉大,也是非常渺小。

這世界呼喚正能量,拒絕負能量。能量本身并沒有正負,只是每個人自己消化和吸收能力不同,就有喜歡的能量和不喜歡的能量。如果人的腸胃消化吸收不良,我們可以通過醫學,通過物質的能量,來調整消化系統,那如果人對他所接收到的各種能量消化不良呢?我們看到的抑郁癥、躁動癥等等精神上的一些病癥,是不是也就是一種對意識能量的消化不良呢?

現在心理學方向有很多很多的書籍,里面其實都是藥方,治的是心理疾病,那歸根究底,治的是能量消化不良的???通過學習書里的思路,是自己的消化能力更加強大了,人的心理也就更加的健康了。

情緒,是認識我們的意識能量消化吸收和轉化能力的重要窗口,就像我們的身材也直接體現著我們對攝入的食物能量消化吸收和轉化的能力一樣。我們吸收了讓自己舒服的能量,這種被稱為正能量,并且會表現出正面的情緒,當吸收到了讓自己不舒服的能量,這種被稱為負能量,則會表現出負面的情緒。當然,如果這么簡單,那就不會有心理學這門學科了。有時候,我們接收到的能量被自己定義為負能量,會通過自己的意識能量消化系統轉化為自己的正能量,具備這樣消化能力的人,通常比較樂觀。當然有了樂觀就有了悲觀。悲觀的人,就是對能量的消化轉化能力不是很強的人,無論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也有類似于興奮的睡不著,是對讓自己感到喜悅的正能量的消化不良,難過的不能自拔也是一樣。

我們隨時都可以接收到各種各樣的情緒,包裹著各種各樣的意識能量。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意識能量的“廚師”,廚師本身不生產菜品,廚師只是加工出各種各樣的菜品。廚師廚藝好,加工出來的意識能量“色香味”俱全,讓人心生愉悅,自然吸引人氣。廚師廚藝不好,加工出來的意識能量也就只能吸引到個別的客戶,人氣也就弱。那么怎么樣才能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廚藝”呢?

我們的身體和意識是一個非常奇妙的組合。他們各自在各自的能量體系中互不干擾的運行著,但是又相互關聯著,心理疾病會導致身體疾病,反過來身體疾病也會影響心理健康。他們也真實的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在這個不二世界上。

有些時候,一些意識能量就像榴蓮一樣,聞起來略感不適,摸起來更是讓人不想靠近,有些人連殼帶肉吞了,也許是皮的難以下咽和果肉的香甜都感受到了,有些人也許只嘗到了皮的尖刺,其過程不僅苦不堪言不能接受,而且也感受不到來自內部果肉的好意,只有那些發現剝了皮的果肉香甜可口的人,會選擇用更為智慧的方法來消化這種情緒能量。舉個例子:“罵你是為你好!”這句話不一定什么時候都是對的,但是確實存在這種情況,他雖然在罵你,但實則是一種“棒喝”,提醒你哪里做的不合適,需要調整改正。為了能夠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水果的吃法,老祖宗還會留下諫言:“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非常的有意思!

有些時候,一些語言或者動作跟包裹的意識能量就像調味品一樣,讓你體驗到了比意識能量本身所幫忙具備的更好的味道。

一個人如何消化“意識能量”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只是猶如嬰兒飲食需要特殊照顧一般,這種消化轉化能力需要一個發展過程,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如果來自外界的引導足夠的全面和正確,在面對情緒和轉換能量上就會做的更為智慧,相反則有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挑食、偏食乃至厭食”。

意識能量,看不見摸不著,但越長大越能感受到他的存在,而心理學作為研究“意識能量”的前鋒軍,也只有短短兩百多年的歷史,相對人類食物的發現歷史,實在是太短了。我們智慧的老祖宗雖然沒有定義意識能量,其實提出一些方法供我們做意識能量的消化轉化。

隨著心理學的發展,我們會有更多的方法來消化轉化這些意識能量,就像現在不斷增長的情商水平一樣!


不二世界,不矛盾的世界,我們不會無緣無故的產生能量,我們只是能量的轉換工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