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從北京出差來上海參加一個行業論壇,晚上約我在浦西的一家紹興老字號酒館吃飯,彼此交流了一些職場和工作發展方面的見解與心得。頗有啟發,寫下如下只言片語,和大家分享,共勉之。
我的這位朋友,姑且稱他為A君吧。他曾經在一次北京校友會上認識了B君(美國留學背景,年紀大概28歲左右)。彼此熟絡以后,經常隔三差五聚會交流。
因為A君最近在職涯發展中遇到了一些瓶頸:無論是個人收入、崗位職級,還是所在的行業前景、公司發展和具體的工作職責,他都覺得不甚滿意。一直以來,都想嘗試跨界跳槽到其他行業,從而跳出這個他不看好的行業,去更有挑戰也更有前景的平臺發展。
在一次小型的聚會上,A君向B君說了自己在工作中的困惑,想換個行業去發展,但一方面去了新的行業就代表之前工作積累的經驗和人脈就浪費了,一切都需要從零開始。另一方面,就算自己可以接受這些犧牲,一股腦的向神往的公司投遞簡歷,卻總是石沉大海,毫無消息。
B君聽后,跟他講了一個B君曾經的經歷。B君的經歷不僅對A君產生了積極且關鍵的影響,從而改變了他的心理認知,引導了他朝著正確的道路上前進。而且通過A君跟我的轉述,使我也備受啟發。
故事是這樣的。
B君畢業后,回到北京找了一份工作。因為2008年金融危機的緣故,所以當年能找到一個稱心的工作非常困難。B君對這份工作也不滿意。因為他攻讀的是金融相關的專業,所以大學的時候,他就對國內的一家頂尖的大型金融投資公司非常感興趣,勵志有朝一日能夠進入這家公司工作。
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接下來就要看他的執行力和意志力了。
一旦有空閑的時間,他都會上網搜集和下載這家公司對外發布的各行業研究報告。對自己嚴格要求,絕不松懈。前前后后花了兩年的功夫,把這家公司發布的幾千篇行業研究報告讀了個遍,而且做了大量的非常詳實的筆記和閱讀心得。這樣下來,一方面對各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前景、風險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對這家公司本身的風格、特點、報告偏好有了全方位的認知。
因為這家公司的老板是清華大學的校友。經常會來到清華大學跟學生們分享交流或者在各類大型行業發展論壇上做報告分享。B君了解到了這個信息之后,幾乎每一場有這位老板出現的會議、論壇,他都會積極參加,雷打不動。從沒有缺席過一次。甚至有的時候入場名額有限,他不惜花費不菲的價格去買票入場。
不僅如此,在公司的老板發言后,在每次提問的環節,B君都會站起來,向這位老板提出他事先精心準備的問題,以此來增加老板對他的印象分。
可能是由于每次都發言提問,每次問的問題都很有見地或者針對性,所以一來二去,這位老板真的對B君有了一點點印象。
終于在幾年前的一次行業論壇結束后,B君鼓起勇氣,走到這位老板面前,對他說:不知道您是否對我有印象,我畢業于XX大學,目前在北京的一家XX公司從事XX工作。您的每一次論壇我都從未缺席,每次都會向您提問。我對您的公司非常感興趣,不知道您是否可以考慮給我一個機會?
老板看了看,仿佛認出了B君。又簡單聊了聊,可能是覺得B君的確對公司非常了解,所以最終答應他可以給B君一個面試的機會,就把公司HR主管的郵箱告訴了B君。
而B君這時卻說:我直接聯系HR的話,我擔心不會有什么反饋。您也知道,投遞您公司簡歷的人太多了。
老板這時特別痛快的拿起手機撥通了HR主管的電話,特意交代了HR主管說有一個小伙子,我覺得不錯。安排下面試吧。
結果呢?
傻子都知道,有了大老板的這通電話,哪個HR還能夠傻到不錄用B君?
就這樣,B君踏入了他夢寐已久的公司。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有沒有一種勵志的味道?我相信B君并沒有多高的天賦,他之所以能夠進入這家頂級投資公司,靠的是什么?我來總結下:
1、要有非常明確的目標,只有有了目標之后,才有可能知道接下來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2、要有專注和死磕的精神,需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
3、執行力是關鍵,你試試讀個幾千份數百萬枯燥無味的研究報告試試?
4、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為自己爭取的機會,不要因為害羞或者可能發生的難堪而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