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標題,你可能就笑了。拿我們當三歲小孩兒啊?怎么過馬路?
哎,對了,有時候你們還不如三歲小孩兒呢!
接連看到了幾條新聞,都是在過馬路的時候,行人向停下來讓路司機敬禮感謝的故事。
這個老爺爺,頗具大家風范的脫帽禮,或許想到,也許人家原來還是個將軍也說不準呢!
這個被外婆領著的小姑娘,本來還是在路口小心翼翼,在來往的車輛前欲行又止,卻遇到了一個好心的司機,停了下來。
或許是被外婆教的,要表示感謝,小姑娘才鞠了一躬,可是,這樣的孩子,你不覺得可愛嗎?
這個小男孩可是發自內心的,前面的奶奶就這么過去了,根本沒想到小孫子會來這么一出。
而這次我們看到了畫面的另一端,讓路的公交車司機的反應,笑得那么開心,我想她的內心肯定已經開滿了花。
這樣的新聞之所以成為新聞,正是由于它的稀缺性。禮讓行人,不是一個普遍現象嗎?
對啊,正因為普遍,所以大家已經慢慢接近于麻木了,玩著手機過馬路,自認為四個輪子的總歸是要避讓兩條腿兒或是兩個輪子的。也就有了風馳電掣來無影去無蹤的小電驢。之前上班路上,經常會看到在路口,一輛電瓶車倒在地上,旁邊還躺著一個人。
而越來越多稀奇古怪的碰瓷兒事件,也是將行者和車輛的矛盾推向了頂峰。順勢一倒,而揪住旁邊平行而過的車輛的事情屢見不鮮,還已經是團伙作案,腦洞之大,無法想象。
也許就是這樣的事件,將開車人的心的溫度降到了冰點以下。我給你讓路那是因為有交通燈,沒有交通燈的時候看我心情好了。
有交通燈的時候,也是抱著被規則限定的被動心理來執行這個“禮讓行人”的任務的。 不知道那些在沒有交通指示燈的路口,有一些行人會不會為了要安全過一個路口等上個把小時呢?
這個視頻就是小黃車停下來讓老奶奶過馬路,無奈旁邊的車熟視無睹,黃車車主氣不過,直接橫過來不惜違反常規,讓老奶奶過去了。老奶奶的步伐很慢很慢,可是黃車卻是如此的淡定。
那如果沒有黃車的出現,這位老奶奶會不會永遠都過不去了呢?
我真的不想把人想得那么丑陋,即便這是個雨天,一個悲傷的天氣。
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幾年前到紐約生活的一個月。
住在123街附近,每次去超市的時候都會經過一個沒有紅綠燈的路口。有一天,我還沒走到路口,旁邊一輛車就停下了。
其實我真不急,就擺擺手讓他先過去,可是,他笑著示意讓我先過。我一邊飛奔過去,一邊對車主微笑點頭已示感激。
這就是一件再平凡不過的事情,可是,那時候我的心里充滿了溫暖。
一個陌生的國度,來自一個陌生人的禮讓。
這種禮讓的關系,本質是互惠互利,相互促進的。但需要一方處于主動,我們都會看到一些例子是兩車互不相讓,結果造成了交通大擁堵的事故發生。
但如果一車避讓,你丟失的可能是幾秒鐘,而獲得的卻是一天的快樂。
所以呢,回歸主題, 過馬路的正確方法就是,遵守交規,別看手機,專心致志,對于禮讓車輛,表示感謝!
你看,下面那群鴨子,就是我們過馬路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