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場陣痛,熬得過熬不過,都得過。
? 總是想不明白,青春是因為無處安放才讓人無從懂得,還是因為沒人懂,所以才沒有歸處,以致無處安放呢?90年出生的我說自己是90后,應該是名符其實的吧,還沒出校門的我一直以為自己還處在那個容易驚慌的年紀,可當我面對我的兩個98年的小朋友時,才發(fā)現(xiàn),我的那場陣痛已經(jīng)過去了。
? 大概是在六七年前看了《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的電視劇,當時并不知道它的原型是一本小說,也沒想到會多年后的今天我會看到這本書,更沒想到,當時自己幻想的長大的樣子,現(xiàn)在照照鏡子就能看見了。
? 當時是不喜歡那部電視的,因為在那個剛剛好的年紀里,總是喜歡特定的故事情節(jié)和結(jié)局的,比如說王子和灰姑娘最后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了一起。這個故事里沒有王子,沒有忠貞不渝,有的是那時的我并不能寬容的背叛,和我不能理解的怯懦與逃避。故事里每個人都不幸福,這讓我很傷心,因為總覺得,至少主角得是幸福的啊。
? 慢慢地,開始明白主角的意思。在每個人的生活里,主角都是自己,我們都會有自己的男一號或女一號,發(fā)生一段或平平淡淡或轟轟烈烈的故事。當然,在別人的生活里,我們就是那個可輕可重的配角,或者是某個只有一兩個鏡頭的路人甲,是個小小的反派也是有可能的。然后,學相對論那一章時,我理解的特別快。所以,就明白了,自己的故事靜靜地演才好,因為在觀眾的眼中,配角的故事永遠不會成為焦點,過度的喧嘩只會被當做一場鬧劇,招來反感。
? 時間可能真的是太久了,久到一日日微小的變化累積累積,再看時會驚異居然改變了那么多。再看《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這個故事,居然能看懂了,而且里面的每個人,都能懂。明白了李然為什么放棄周蒙,明白了周蒙為什么放棄苦守的諾言,明白了杜曉彬為什么不擇手段的得到李然,也明白了小宗、劉漪、李越、潘多,這所有走在成長路上,由男孩兒女孩兒成長為男人女人的年輕人,他們在成長的路上放棄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因為他們也明白了,所以在自己以后的婚姻生活里,即使陪在自己身邊的不是當初想的那個人,也過得坦坦然然,不受過往的牽絆,再回憶起曾經(jīng)的故事時,能報以釋然的微微一笑。歲月流轉(zhuǎn),人世滄桑,此生有多少艷陽和風,又有多少霜云滿天,有多少濃情醉意,又有多少恩怨情仇。誰有過彷徨,有過憂傷,有過苦雨寒簫的幽怨,月落烏啼的悲涼;誰都有過芬芳,有過歡暢,有過功成名就的得志,有過破繭重生的激昂。人生之路腳下走,生活之辛心間流,生活的過程正因一波三折,才愈加凄美,愈見價值。經(jīng)歷了坎坷才懂得了人生,懂得了時光易逝、容顏易老,懂得了是非恩怨、聚散匆匆,更是懂得了入世隨緣、低調(diào)處世、心懷感恩、慈善仁愛、瀟灑人生。
看雁來雁去,望云卷云舒,觀潮起潮落,賞花開花謝。流轉(zhuǎn)文采,溫婉詞闕,飛揚豪情,抒懷坦蕩,左手是我寫不盡的年華,右眼是我望不穿的過往。不必望穿,只需看淡,低調(diào)隨緣,感恩慈悲,笑對風雨,瀟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