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論是一種發現邏輯體系漏洞或者是人類思維體系中不夠完善、清晰、定義清楚的部分的一種思維工具。
西元前6世紀,克利特哲學家埃庇米尼得斯(Epimenides)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所有克利特人都說謊。”這句話有名是因為它是一個經典悖論,即“說謊者悖論”。
因為如果埃庇米尼得斯所言為真,那么克利特人就全都是說謊者,身為克利特人之一的埃庇米尼得斯自然也不例外,于是他所說的這句話應為謊言,但這跟先前假設此言為真相矛盾;又假設此言為假,那么也就是說所有克利特人都不說謊,自己也是克利特人的埃庇米尼得斯就不是在說謊,就是說這句話是真的,但如果這句話是真的,又會產生矛盾。因此通常認為這句話是無法解解決的悖論。
悖論根源于知性認識、知性邏輯(傳統邏輯)、矛盾邏輯的局限性。產生悖論的根本原因是把傳統邏輯形式化、把傳統邏輯普適性絕對化,即把形式邏輯當作思維方式。
有名的悖論有“鱷魚困境悖論”、“外祖母悖論”、“孿生子佯謬”、“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阿基里斯悖論”、“唐·吉訶德悖論”、“二分法悖論”、“飛矢不動悖論”等等。
悖論是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悖論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發生,則推導出非A,非A發生則推導出A。
悖論是命題或推理中隱含的思維的不同層次、意義(內容)和表達方式(形式)、主觀和客觀、主體和客體、事實和價值的混淆,是思維內容與思維形式、思維主體與思維客體、思維層次與思維對象的不對稱,是思維結構、邏輯結構的不對稱。
悖論根源于知性認識、知性邏輯(傳統邏輯)、矛盾邏輯的局限性。產生悖論的根本原因是把傳統邏輯形式化、把形式邏輯普適性絕對化,即把形式邏輯當做思維方式。所有悖論都是因形式邏輯思維方式產生,形式邏輯思維方式發現不了、解釋不了、解決不了的邏輯錯誤。
所謂解悖,就是運用對稱邏輯思維方式發現、糾正悖論中的邏輯錯誤。
一些悖論句子
“第一,女朋友是對的,第二,如果女朋友錯了,請參見第一條”。
“我的缺點是我沒有缺點”。
“除了錢,我什么都有”。
“除了誘惑,我什么都能抵擋”。
了解悖論的意義是什么
我們看似合理、有效的“共識”、“前提”、“推理規則”在某些地方出了問題,我們思維的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原則在某些地方潛藏著風險。
就好像一些人建筑了一棟大廈,這棟大廈的地基是基于某個理論實施完成,這個理論經過大多數人和時間的考驗,然而突然有一天,有一個智者在這個理論的基礎上思考出一個悖論。這個悖論看上去十分合理,但又和原有理論矛盾。這說明原有理論可能存在某些漏洞或者是沒有研究清楚的部分。這就會讓原有的設計師們去考慮如何修訂某個理論,這樣才能讓這個大廈真正的穩固和安全。
某個理論可以認為是一種邏輯,基于某個理論產生的悖論,會讓邏輯的信徒們不得不為此修正邏輯的理論體系,使邏輯本身更加嚴謹。
每一個悖論都尤其存在的價值,第一個提出某個全新類型悖論的人,就是超越大多數人的智者。
值得思考的問題
1)如果你被關進精神病院,如何證明你不是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