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活潑機靈的小燕子。”說起燕子,估計我們都不陌生。特別是對鄉村的孩子來說,每年都可以看到燕子在自己房檐下銜泥筑巢。可是,對于燕子,我始終都有一絲愧疚在心中。
那時還小,剛上小學二三年級,燕子筑巢時,總會看到它們忙忙碌碌的飛來飛去,幾天之后,窩就做好了,又過了幾天,窩里就有了幾只嗷嗷待哺的小燕子,每當燕子媽媽銜著食物飛回來的時候,它們都張開稚嫩的小嘴一起叫喊,希望媽媽能把食物送到自己嘴里。而燕子媽媽每次只把嘴里的食物送給其中的一只。看到燕子媽媽這樣做,我還擔心,萬一燕子媽媽認不出哪個是喂過的,其它的餓死了怎么辦呢?因為我看小燕子長得都是一模一樣,怎么好辨認呢?
于是帶著這個問題我就去問了奶奶。奶奶見我問這樣的問題,一下就笑了,說小燕子也有胖有瘦,有大有小,它自己的孩子,它當然認得啊。我轉念一想,是啊,不知道燕子是不是也和我有同樣的想法,覺得我們人類也都是一個樣兒的,不好認,因為我們都有一雙眼睛、一個鼻子和一張嘴,哈哈。
每當燕子媽媽給小燕子的喂食的時候,我都會目不轉睛的看著它們,覺得特別有趣兒。可是,這樣看的時間長了,再看探出頭外的可愛的小燕子們,有想用手摸一摸它們的沖動,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奶奶時,奶奶立刻制止,說燕子是益鳥,一只燕子可以吃掉很多害蟲,不準我傷害它們。但是,我想,就是用手摸一下,又不傷害它,摸完之后再把它送到窩里也行。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有一天,剛好奶奶不在家,我就悄悄搬個梯子,爬到了屋檐下,把其中的一只小燕子給拿了出來。可過了一會兒,燕子媽媽回來了,估計見孩子少了一個,也看到了我手中的小燕,一直在院子里盤旋,似乎在央求我放開她的孩子。我呢,心里也挺害怕的,剛好奶奶回來了,看到了眼前的一切,把我說了一段,責令我把燕子送回去。于是,我又搬了梯子爬上屋檐,把小燕子給送了回去。
但是,第二年,燕子就很少在我家筑巢了,即使有,還是把自己的窩給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奶奶看到了,說,燕子害怕了,害怕再有人把她的孩子給抱走,說完之后看了我一眼。當然,我知道,燕子不來我家筑巢有我的原因,可燕子知道嗎,經過了那次事情之后,我在心里默念了不知有多少遍了,希望它能再次來我家。
兒時各家各戶都是瓦房,大部分燕子都把窩搭到屋檐下,有的搭到堂屋內,那時人們都很喜歡燕子在自家搭窩筑巢,這跟它是益鳥有關。對那些把我窩搭到自己堂屋的燕子,人們還會子燕子窩底下給搭上一張報紙以此來接住燕子拉的糞便。
現在,那么多年過去了,自己也離開家到外地求學工作多年,。記得每次打電話給老家的奶奶時,總要詢問一下燕子是不是來家筑巢了,聽到奶奶說燕子又來了,我心里特別高興。最近這幾次打電話再問時,奶奶說,現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是樓房來了,屋檐也沒有了,年輕人愛干凈,嫌棄燕子臟(燕子也要吃喝拉撒,拉的話就直接拉到了地上),所以現在幾乎就沒有燕子在屋檐下搭窩孵小燕子了。
聽奶奶說,我覺得很可惜,因為兒時看燕子搭窩筑巢、看她喂小燕子,真的是兒時的一大了樂趣兒。可惜,現在的孩子再也難以見到了吧,不得不說是一大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