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規范財險產品定價,保監會發布費率厘定指引。在加強財險公司產品開發監管之后,保監會再次出手,對財險產品費率進行規范。1月10日,保監會印發《財產保險公司產品費率厘定指引》,規范財產保險公司產品費率厘定流程及管控制度,完善產品定價監管制度,防范準備金不足導致定價不足而引發償付能力不足的風險。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監管的理念一直是堅持‘保險姓保’,《指引》的印發是對之前嚴監管風格的延續。”同時,該文件是在原有規范的基礎上進行的完善,長遠來看,對保險公司和市場的影響并不會很大。
2、22家保險機構去年拿到準生證,專業險企牌照受寵。據統計,去年保險牌照發放情況整體呈現六大特點,即獲批數量增長加快、優待邊遠和空白地區、專業險企牌照受寵、牌照把關趨嚴、開業周期縮短、產業資本蜂擁而入。日前,保監會官網相繼披露北京人壽、人民養老保險籌建申請于去年底獲批的信息,至此,2016年共有22家保險公司拿到了保監會的“準生證”,較2015年劇增69.23%。去年獲準籌建的保險公司中,專業保險公司占比增加,邊遠地區和空白地區受到了政策扶持;此外,保險公司從獲準籌建到開業的周期大幅縮短。
3、2016互聯網保險八大關鍵詞。2016年的互聯網保險市場熱鬧非凡,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這一年,以BATJ為首的四大巨頭積極布局保險市場,或參與設立保險公司,或成立金融公司代理保險業務,意欲在互聯網保險領域分一杯羹;這一年,四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紛紛成立,形成了“四足鼎立”的局面;這一年,保險產品創新擯棄了噱頭,更多地回歸保障;這一年,保險科技成為熱詞,走進人們的視野,并開始運用到保險業務中;這一年,資本紛紛涌入互聯網保險領域,盡管遭遇資本寒冬也擋不住互聯網保險的熱度。
4、上市險企開門紅首周業務“含金量”凸顯。開門紅,全年紅。在監管全力整肅萬能險的政策高壓下,2017年的保險行業“開門紅”比往年更受關注。如何在滿足保費規模一定增速的前提下,調整業務結構、降低風險偏好,是個不小的挑戰。正當中小險企迎來轉型窗口期之時,大型險企的競爭力漸有回暖之勢。從最新掌握的行業內部數據來看,上市保險公司2017年首周業務“含金量”凸顯——核心指標“個險新單保費收入”在保持一定正增長的同時,產品定價利率有明顯下浮,這意味著負債成本將相應降低,投資壓力也有望減輕。
5、國務院力挺健康險,專家建議提高健康險稅收優惠額。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提出,豐富健康保險產品,大力發展消費型健康保險,促進發展各類健康保險,制定和完善財政稅收等相關優惠政策,支持商業健康保險加快發展。分析認為,這對有健康保險相關業務的上市保險公司無疑是重大利好消息,政策的發布有利于引導更多的險企轉型研發健康險保障產品。
6、西水股份轉型保險業與天安財險互為驅動力。2016年,西水股份兩次增資天安財險完成并購重組,從走向沒落的傳統水泥產業成功轉型為金融保險領域,標志著西水股份站在了二次創業的起點上。天安財險以傳統財產險和投資型理財險為“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進一步加速發展。企業奉行攻守兼備的投資理念,產品實現短、中、長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