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場夢,明天是幻影。唯有今天,才會使每一個昨天變成一個快樂的夢,使每一個明天成為有希望的幻影。
最能使你輕松愉快的是擁有健康的信仰、睡眠、音樂和歡笑。
——相信上帝
——學會健康的睡眠
——喜歡動聽的音樂
——樂觀地看待生活
健康和歡樂就會屬于你。
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只有能保持內心平靜的人,才不會變成神經病。
“我堅信人的生活被他的意識力量所左右——如果一個人,能充滿信心地朝他理想的方向努力,下定決心過他所想過的生活,他終將會取得夢想中的成功。”
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遠處模糊的事,而要去做手邊清楚的事。
一定要為未來著想——不錯,一定要仔細地考慮、計劃和準備,但不要擔憂。
為明日做準備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的智慧和熱誠,把今天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這就是你能應付未來的唯一方法。
用鐵門把過去隔斷——隔斷那些已經逝去的昨天按下另一個按鈕,用鐵門把未來也隔斷——隔斷那些尚未誕生的明天。然后你就安全了——你擁有所有的今天,與過去隔絕!埋葬已經逝去的過去,切斷那些會把傻瓜引上死亡之路的昨天。明天的重擔加上昨日的負荷,一起要在今天背負,再堅強的人也會膽怯。要把未來像過去那樣緊緊地關在門外。未來就在于今天,不存在所謂的明天,人類的救贖就是現在。浪費精力,整日為未來而焦慮發愁只能拖累自己。那么,緊緊地關閉艙門吧!準備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活在今天的方格中”。
集中所有的智慧,聚集所有的熱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這就是你迎接未來的最好方法。”
不論身上的擔子有多重,人都能堅持扛下去,直到夜幕降臨。不論工作有多苦,人都能努力完成。如果人能這樣度過每一天,那么他就會生活得甜美溫馨、耐心認真、內心純潔而高尚。其實這也就是生命的真諦。”
總之,盡量為明天做好周全的計劃吧,但是不要為明天擔憂。
憂慮的最大壞處之一就是它會降低我們集中精力思考問題的能力,憂慮使人思維混亂。但是,一旦強迫自己去面對最壞的狀況并從心底里接受它,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并集中精力解決問題了。
要樂意接受既成事實,因為接受現實是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心理的寧靜來自能接受困境。因為它能釋放心靈的能力。”
(1)問你自己:“可能發生的最壞狀況是什么?”
(2)如果你不得不如此,你就做好準備迎接它。
(3)鎮定地想方設法改善最壞的情況。
世人之所以憂慮,大多是因為對引發憂慮的事實缺乏了解、進而胡亂猜測,最終妄下結論所產生的。
一旦作出決定,就要果斷付諸實施,切忌猶豫不決。
)查清令你憂慮的事實。
(2)分析事實的真相。
(3)作出決斷并付諸行動。
認識不清、困惑不解是使人產生憂慮的主要原因。世人之所以憂慮,大多是因為對引發憂慮的事實缺乏了解,進而胡亂猜測,最終妄下結論所產生的。
在未曾以客觀、理性的態度查清全部事實之前,切勿匆忙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但是,如果僅查明事實,而不對事實加以分析,也可能對我們產生誤導,這樣沒有絲毫好處。
(1)準確寫出我所擔心的事情究竟是什么。
(2)列舉我可能的做法。
(3)選擇并作出最終決定。
(4)果斷按照決定去做。
一旦作出決定,就要果斷付諸實施,切忌猶豫不決。”他想告訴我們的是,只要基于事實和深入分析,已經作出了審慎周詳的決定,就應該立即轉化為行動,不要遲疑猶豫、搖擺反復和自我懷疑。
“不要想得太多,否則容易造成疑慮和困惑。有時候,過多糾纏于查證和思考反而沒有好處,我們必須當機立斷,堅決按照既定決策實施,絕不能優柔寡斷、錯失良機。”
(1)我所擔心的事情究竟是什么;
(2)對此我可以采取的應對方式有哪些;
(3)選擇并作出最終決定;
(4)確定實施時間,果斷按照決定去做。
(1)問題是什么?
(2)問題的成因是什么?
(3)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4)你建議用哪一種方法?
勇于面對生活的種種磨難和悲劇,運用意志力,做出勇敢的樣子,必能以勇氣取代恐懼,并最終走出悲傷的陰影。
很多小憂慮也是如此。我們不喜歡一些小事,結果弄得整個人很沮喪。其實,我們都夸張了那些小事的重要性……”
對必然發生的事輕快地接受。就像楊柳承受風雨、水適應一切容器一樣,我們也要承受一切不可逆轉的事實。
要樂于承認事情就是如此。能夠接受發生的事實,就是能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環境本身并不能使我們快樂或不快樂,而我們對周圍環境的反應才能決定我們的感覺。
請賜我沉靜,
去承受我不能改變的事;
請賜我勇氣。
去改變我能改變的。
請賜我智慧,
去判斷兩者的區別。
一件事物的代價,也就是我稱之為生活的總值,需要當場交換,或在最后付出。”
1)我現在正在擔心的問題,和我自己有何關聯?
(2)在這件令我憂慮的事情上,我應在何處設置“到此為止”的最低限度,然后把它整個忘掉。
(3)我到底該付這個“哨子”多少錢?我所付的是否已超過了它的價值?
唯一可以使過去的錯誤有價值的方法,就是很平靜地分析錯誤,從中吸取教訓,然后再把錯誤忘掉。
成熟的人會適度地忍耐自己,正如他適度地忍耐別人一樣。他不會因自己的一些弱點而感到活得很痛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但問題的關鍵不在于你的缺點,而在于你有多少優點。
假如我們要依賴別人才能得到快樂與滿足,則無疑為他人增添負擔,并影響到彼此之間的關系。要喜歡、尊重、欣賞我們自己,這不但能培養出健康成熟的個性,也能增進與他人相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