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聽到一個噩耗,魔都某中學預備班(6年級)一個學生,在4月28日晚上9點左右從17樓翻身一躍,直至一樓,當場死亡!
據(jù)小區(qū)居民透露,當時男孩正在家中做作業(yè),男孩的爸爸對他說,你作業(yè)不好好做,我就請你“吃生活”(找打的意思)!
隨即,男孩從陽臺一躍而下......
該學生是朋友女兒的同班同學,5.1小長假回來,校方正式公布該消息。說女兒下午放學回家,給她打電話告知此事的時候,說著說著就哭起來了,情緒很激動。這么小就面對身邊人的生離死別,現(xiàn)實真的好殘酷!
朋友女兒就讀的這個中學,在地段中學還算不錯,同時他們還是年級重點班。
老師要求高是必然的,據(jù)說家長要求也很高,抓的很緊。說這孩子小學就有輕度憂郁癥,還說那孩子是有計劃要自殺的,自己安排好了很多事,那天被爸爸一逼就直接爆發(fā)了。
12歲的青春少年,就這樣告別了這個原本不該只有成績和作業(yè)的世界,或許于他也是一種解脫,因為天堂里沒有考試和作業(yè)。
中學生“擁抱”死神,“兇手”到底是誰?
根據(jù)《中國教育發(fā)展報告(2014)》搜集的2013年全年中小學生自殺案例79例,藍皮書分析指出,中小學階段自殺率最高為初中,學生自殺根本原因在于高度應試的教育制度。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wèi)生研究所一份歷時3年多,涉及全國13個省約1.5萬名學生參與的《中學生自殺現(xiàn)象調(diào)查分析報告》中的數(shù)字更是令人觸目驚心:中學生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曾經(jīng)考慮過自殺,占樣本總數(shù)的20.4%,而為自殺做過計劃的占6.5%!
具體是什么原因?qū)е逻@個孩子的自殺,詳細原因不得而知。只想從那句“你作業(yè)不好好做,我就請你‘吃生活’ ”,引申開來,讓我們思考如何做家長這個話題。
我一直堅定地抱持這樣的觀點:每個孩子的點滴進步都飽含父母的用心付出;而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也一定有一個問題家長。
面對應試教育制度的桎梏,僅靠我們的一己之力難以改變。但是作為父母的我們,如何成為他們遮風避雨的溫暖港灣?如何成為他們生命最忠實的守護者?以下是我的幾點反思:
首先,請把孩子當“人”看
試想一下,你敢對著你的下屬說“你工作不好好干,我就請你‘吃生活’”?想必那個孩子的爸爸絕對沒有這樣的膽量,因為他能清醒地認識到站著對面的是一個“人”。
但是在家庭中,父母因為年齡、體力、經(jīng)濟上的絕對優(yōu)勢,孩子未必是一個獨立的“人”,更多的是一個附屬品。家長說什么就是什么,不能反抗。
然而無產(chǎn)階級斗爭的歷史告訴我們: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壓迫越大,反抗也會越大,甚至有可能使用極端手段。
都說人心都是肉長的,當你足夠尊重孩子,孩子也能體會到你的用心。
其次,當我們對孩子提要求時,想想自己能否先做到
據(jù)說在印度,有一次,一個婦女帶著年幼的孩子去找甘地,希望其能勸說孩子戒掉愛吃糖的習慣。甘地說等三個月再來找他,婦女很是納悶。
三個月后,婦女再次帶著孩子來到甘地身邊,這次甘地耐心告訴孩子說吃糖壞處,戒除糖癮有什么具體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我是如何做到的”。讓母子倆苦等三個月,只是因為要在這三個月內(nèi)自己先戒掉糖癮。
就比如大家都知道少玩手機多看書對孩子好,可是作為家長自己一年看了多少本書?一個晚上你又是有多少時間是在刷手機的?
當家長管理好了自己,孩子自然會學你的樣子。
第三,別讓孩子稚嫩的肩膀,來承載父母的面子重擔
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越是自信的父母,對孩子要求越低;越是內(nèi)心匱乏的家長,對孩子要求也會越高。
當家長自己內(nèi)心匱乏時,就需要外界的事物來填充,比如房子大小,存款多少,孩子的成績來支撐。當孩子表現(xiàn)好,給自己面子時,便心生喜悅;一旦孩子表現(xiàn)差,往他身上增加一些負面東西時,便會暴跳如雷,甚至給孩子“吃生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遺憾,但請不要把這些東西轉(zhuǎn)嫁到孩子身上。你的面子,請自己去爭取;自己未盡的理想,請自己去努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為人父母最樸實的愿望,但對孩子的關(guān)心不應該僅停留在學習層面,還應關(guān)注孩子心理健康、人際關(guān)系的發(fā)展。
愛與關(guān)心是維系情感的橋梁,只有愛存在,生活就有希望。
最后,祝福那個隕落的天使,愿天堂里沒有考試和作業(yè),沒有威脅和逼迫,你只要快樂就好!
無戒訓練營第三期第14天 幸容 學號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