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姐姐差2月滿5歲,弟弟2歲7月,從那時起親子共讀正式闖入我們家,從此它駐扎下來。
比起書癡媽媽4年多巧用時間堅持給娃讀了3000本繪本,比起滿滿媽2年陪女兒共讀2000本繪本,比起李澤俊爸爸3年多陪孩子讀了800多繪本,比起他們,我們9個月堅持讀下來的316本繪本,頂多只能算九牛一毛。現(xiàn)在很多爸爸媽媽都越來越關(guān)注育兒、親子的話題,有些爸媽甚至還在懷孕計劃階段就已經(jīng)做了很多,比起從零歲就開始所做的努力,我們常會開玩笑說遲到總比不到的好。
有說,堅持21天養(yǎng)成一個好習(xí)慣,也有說,堅持100天養(yǎng)成一個好習(xí)慣。親子繪本閱讀,堅持了270多天下來,就像晨起刷牙洗臉一般自然,融進了我們家的生活;我想,直到孩子們羽翼豐滿可以獨自在書海里展翅翱翔的這段美好親子時光,這段經(jīng)歷終將會為我們釀造一壇為人父母的甜蜜,值得回憶里反復(fù)回味。
可能朋友們會有些好奇或者疑問:
為什么要讀繪本?目的是什么?
哪里來那么多時間讀繪本?
怎么堅持下來的?都是你一個人讀的嗎?真的一天都沒有斷嗎?
孩子們接受嗎?應(yīng)該怎么讀繪本呢?
對于這些一連串的提問,我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理解以及引領(lǐng)我們堅持的動力。
>>>>為什么要讀繪本?目的是什么?
親子繪本共讀,只是為人父母的其中一種陪伴選擇而已,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育兒方式,這只是一種可供選擇項,不是必選項。
你可以選擇帶著孩子旅游看看世界這么大;你可以選擇帶著孩子在運動場上暢快淋漓的奔跑成長;你可以選擇帶著孩子舌尖品味中國;你可以選擇帶著孩子做美食做手工;你可以選擇帶著穿梭不同的興趣班努力發(fā)掘孩子的興趣愛好;你可以選擇無微不至的日常滲透,你可以選擇帶著孩子通過不同的方式體驗人生……這都只是一個選擇,條條大路通羅馬。
平時跟很多為人父母的同事交流發(fā)現(xiàn),我們這一代人比起父母那一輩,早已從溫飽問題的桎梏中抽身出來,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關(guān)注孩子的成長。
我們家為什么選擇讀繪本,我認(rèn)同米奇爸爸說的跟繪本3個PB有關(guān):Picture Books、Parents and Babies、PeiBan(陪伴)。首先,Picture
Books,五顏六色的圖畫書,各種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奇趣橫生的故事情節(jié),頂級的吸引力牽動每一位活潑調(diào)皮的充滿好奇小朋友的心思。其次,看朋友圈也好,公眾號也好,爸爸媽媽”高質(zhì)量”的陪伴孩子不是大家一直都在高聲呼吁嗎?我們只是正好用行動在做罷了。
如果非要套上冠冕堂皇目的的話,那還記得培根說過的“知識就是力量”嗎?我們希望透過繪本的親子共讀,能給孩子們打開一片知識的海洋,不受時間空間的禁錮,讓想象讓思緒自由的飄揚,僅此而已。
書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之一。沒有它們,我絕對一輩子都不可能帶給孩子們這樣的世界:《微笑的粉紅色大象》、《沒有耳朵的兔子》、《想當(dāng)兔子的豬》、《嘟嘴笑的狗狗》、《帶著月亮去散步》、《愛幫忙的超級蚯蚓》、《一支鉛筆的夢想》……
與其說為孩子們讀繪本,我更愿意承認(rèn)收益更多的是自己。陪伴著孩子們共讀,我又收獲了一個童年,彌補了童年時光的想象缺失,內(nèi)心更加豐盈富足;孩子們未來要遇見的世界,我們作為父母都未曾見過,不要用大人的思維去制作“模子”限制孩子成長。
我不會對孩子們說:大象都是土灰色的;小白兔有兩只長長的耳朵;月亮高高掛在天上我們不可能牽手;狐貍和母雞不可能做好朋友;蝸牛不會在雨天里跳舞……未來的世界需要孩子自己去探索,父母能做的僅僅是讓他們有力量獨立面對未來而已。
>>>>哪里這么多時間讀繪本?
現(xiàn)一同共事的小伙伴大概都知道,我每天上下班花在路途上的時間來回需要3小時,比起很多走路就直達(dá)公司或者自由職業(yè)人士,直接差距1-2小時自由可支配,陪伴孩子的時間變得尤為珍貴,且有且珍惜。
完成316本看似數(shù)量巨大工程復(fù)雜,但其實讀一本繪本大概只需20-30分鐘。如果年齡小一點適合3歲以內(nèi)的繪本大多以圖為主配少量的文字,15-20分鐘足夠了。這里面沒有太多時間管理的理念精髓,每天只要抽15-30分鐘時間出來專注陪伴,就可以做到了,時間壓力瞬間釋放是吧?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一擠總會有的。我們每天肆意在朋友圈里流連忘返、點贊吐槽的時間,稍微回收一點點,20分鐘就能擠出來了,當(dāng)然,還有其他各式的途徑任君選擇。總結(jié)一句耳熟能詳?shù)脑捑褪牵?b>只要你下定決心去做一件事情,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怎么堅持下來的?都是你一個人讀的嗎?真的一天都沒有斷嗎?
現(xiàn)在對我們家來說,堅持9個月沒問題,再堅持9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也沒多大問題,因為親子閱讀早已經(jīng)不是我一個人的事,而是我們一家人的事。當(dāng)然,或許再過三五年孩子們可以自主閱讀之后,其實也沒堅持的必要了。
如果一開始想著堅持幾年,或者堅持幾個月,或者堅持100天,哪怕堅持21天,都是有心理壓力的,只要想著一天又一天的堅持,自然就能沉淀累積下來了。
總聽到一些朋友抱怨說家中那位回到家后不是天昏地暗的瘋狂玩游戲,就是攤躺在電視機前半天叫不動,或者工作已經(jīng)累得呼呼大睡。對有些家庭來說,除了掙錢和陪玩耍之外,爸爸只是家庭生活里的“倒影”。
我們家親子閱讀這件事上,特別感謝練爸爸全程參與,也正是由于我們同坐在“家庭”這艘船上,成就了實至名歸的堅持,尤其在我出差的2個月里爸爸承擔(dān)了除周末那50%的共讀份量。雖然最初是我開始堅持并主力承擔(dān),但整個過程爸爸的參與度由最初的5%到10%逐漸上升到20%再到我出差期間的50%。爸爸,和媽媽一起構(gòu)建我們家的親子閱讀時光,這難道不是我們給孩子們展現(xiàn)的愛情觀、家庭觀嗎?
>>>>孩子們接受嗎?應(yīng)該怎么讀繪本呢?
孩子都喜歡玩游戲,因為玩游戲沒有壓力,充滿樂趣,充滿歡樂,如果聽故事讀繪本也像玩游戲一樣,沒有壓力,充滿樂趣,充滿歡樂,孩子們會接受嗎?答案是肯定的。
有些家長給孩子們讀繪本,總想問孩子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總想著讓孩子們復(fù)述,或者每講完一個故事都讓孩子們給你講一遍,或者一遍又一遍讓孩子們認(rèn)字學(xué)詞造句;孩子們能沒有壓力嗎?能有樂趣嗎?還能好好玩耍嗎?
給孩子們讀繪本,我更喜歡他們無限想象,思緒遠(yuǎn)飄,好奇連連,在腦海里與故事重疊,好好感受情節(jié)的生動和畫面的豐富。有些繪本我們讀上一遍就再也不翻了,有些繪本實在歡喜,一個晚上讀上3~5遍也不在話下。有些繪本,爸媽覺得寓意深遠(yuǎn),文采飛揚,但并不討孩子們歡心;有些繪本,簡單夸張不著邊際卻牢牢的勾住孩子們心思。只要記住孩子才是繪本的受眾主體,跟著孩子們的選擇走就對了。
讀了多少本繪本,可以去量化。但讀完了這么多繪本,能怎么樣呢?沒有辦法直接去量化。讀完了,讀了更多數(shù)量的繪本,又能怎么樣呢?為人父母其實也是一場人生馬拉松,別想太多做了孩子能怎么樣的問題,先問問還能做些什么吧?我堅信,不經(jīng)意間你會發(fā)現(xiàn)點點滴滴已經(jīng)滲透成為了孩子們的生命。
一書一世界,只要你們還愿意,爸爸媽媽愿每天和你們靠一起肩并著肩,陪著你們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