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貼個圖分享今天在超體的留言區看到的一段話,也是想說給寫作的我們:
在簡書上寫作這么多天是好習慣的開始養成。但如果只是碎碎念,那寫作并不會改變我們什么。養成習慣,刻意練習,將行動提煉出成果,這才是實踐的目的。
今天休息,去市博物館看了敦煌展。
敦煌,手機上打出這兩個字,后面就自動聯想莫高窟三個字。
第一次知道,是在歷史課本上,老師提到壁畫 飛天,講到王道士的愚昧,被英美日的無良考古者偷取了無數文獻和揭取壁畫。課堂上的我們捶胸頓足,深深遺憾。
后來,有看過相關的小說:
流浪畫師在窟內終其一生勾畫描摹,因為洞窟太多,連最后的尸骨也無處可尋。
都市的女孩常在夢中起舞,裙帶翩翩。終于,在沙漠深處,尋回了前世。她本是飛天中的小仙女,因心軟飼血給吸血鬼,導致自己反復輪回。最終和吸血鬼共度難關后,發現這一切都是飛升前的歷練,破心劫。@這本書好像是滄月的飛天@
敦煌,一直是我想去的地方。我曾在某本筆記本后面的地圖上畫了一條自駕線路,經阿壩州,過西寧,張掖丹霞,嘉峪關,看了月牙泉,鳴沙山后一路進入新疆,到達吐魯番,品嘗甜到齁的葡萄 哈密瓜。
在我的想象中,進入莫高窟,凝視拈花的飛天像,思緒隨之穿越到北魏 隋唐時期,通過悲憫的佛像,感知百千年前的風沙歲月。
可惜,現實無情,自從看過敦煌游記,原來去莫高窟是固定線路和時間,必須由導游帶領統一進入,看四個窟,每個窟15分鐘。耳邊響起導游的呼喚:各位團友加快腳步了,我們去下一個窟參觀。
OH NO!從此打消念頭,寧可不去看,也不要侮辱我心中的飛天。
話歸正題,成都市博物館從12月起開始敦煌展,一樓復刻了7個窟,從北魏 盛唐 中唐 西夏 元代,帶你領略不同時代的風格。附幾張官方圖:
窟頂的千佛圖,每個的表情都不一樣。嗯,講解是這么說的,我確實看不清楚。
這是古代的美顏照片。主角特別放大,衣著艷麗。女兒略小,衣飾比主角素淡。婢女著男裝且比重小。
因為時間關系,在負一樓看壁畫太久,到閉館了還沒去看三樓的石窟藝術。還得再去一次,約嗎?
參觀攻略:持身份證現場換票或關注微信公眾號成都博物館 在線預約
寫在簡書的第二十八天 ? 28/100
留在大城市中,可以有這樣的資源,也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