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接上節(連載)《石猿記》第十五章(58)
話說這第三日,王母仍攜玉靈兒渡至大江南岸,意欲募資擒賊。
未之賊至,卻是來了那背劍清雅文士。
只見他,竟直來到王母的小舟之旁,用那一雙神若似炬之靈目,細細看過那青竹之上所書幡文,面無表情。后又將目光,緩緩移向招夫之女子,隱現藐視。再將那如炬之目光,移至花籃,再現厭意。
后來,又將目光,由花籃,移向那稚氣未脫,莫名其妙四下張望的女童玉靈兒。
其人自家個心想:這招夫女子,看去莫測高深,玄奧之極,讓人有些難斷善惡。
可是,再看那女童。確實是冰清玉透,明了潔凈。
你看她,年約六七歲少許,身高三尺有余;善面美若桃蘭,嬌柔剔透;眉秀似若嫩柳,婀挪嫵媚動人;目清似如凈潭,清澈純凈靈秀;性若玉蘭,天真可愛,無半點瑕疵。無掩無飾,讓人見后,別無邪念,靈心頓生。
再加細細看時,酷似一位熟人,卻又年齡相差甚遠。
文士鎖緊雙目,好似在辯別是非,又好似在明了善惡。星目中透著許多疑問。
是的,正是這眼前女童玉靈兒,身為天庭正宮王母娘娘之愛童,自然不是凡品。其身世,正隱著一段高天仙境,天元未來,離奇之大因果。
諸般天相,就連王母都不知其然,更何況這疑云未開的佩劍文士?
這里不妨暫引一段詩文,以做小示。
詩曰:
始元宇外飛降臨,
北天極地儲冰心;
釋迦牟尼知珍寶,
元始天尊識奇精。
卜來門徒定緣由,
輾轉陰陽成果因;
守元歸一悟仁道,
修心養性參禪清。
慈航道長受玉丸,
觀音大士得凈瓶;
情伴王母消苦心,
終遇天緣化無形。
當然,這一切,王母不得知曉,而這背劍文士,自然更是不知其所以然。
只見那文士看得半日,心中似乎有些許茫然。
目光由這母女間轉得幾回,低下頭,沉思少許,猛然抬起,揮雙手,以手示靜眾人喧囂,向那招夫女子朗聲問道:“那招夫女子聽了,浪人有話要問”。
眾人靜聲看來。
靜的少許,便聽那舟中女子回曰:“敬請問來,小女子這廂聽了”。
文士道:“你是何方人氏?姓甚名誰?可否告知”?聽來語氣,并不友善。
王母娘娘,初次在那猜謎之時,見得此人,便即斷其人,非惡類。今日再見這人,行事磊落,更是斷其不劣,道是彰顯俠義之性。
現如今,只是見這人,目光精亮,少了前番些許雅性,多了今番嚴厲神釆。似乎對自已有些許怨意。
現在,見他開口問自己姓氏,而且問語并不友善,想來必有異事。
隨即想起,這幾日,連連丟失所募橋資,這事莫不是真于他有關聯?或者就是他之所為?當然這人,也許將我王母,也視為了貪財忘義之小人了?
此時王母娘娘,忽然多了幾分警覺。雖然有了許多思想,卻也并未停頓。等那人問罷,即回道:“小女張王氏,不知先生有何見教”?
那文士,并未回答王母之問話,卻再次回道:“請告知何方人氏”?
王母略思后答道:“祖居齊魯之地。還請先生賜教高姓,何方高就”?
那文士,也略做思考,而后緩緩回答道:“正巧,在下也居齊魯,乃蓬萊島呂氏也,云游四方,并無定處。想來閣下也非凡品,近幾日,你們在此索得許多金銀珍寶,是否已感滿足”?
王母娘娘頓時心驚。聽得此言方知,這背劍溫雅文士,似乎是那東海蓬萊島,八仙中之尋游劍仙呂洞賓。細想釋然。
早就知曉,那呂洞賓,經常化成凡間一普通文士之象,行俠仗義,懲惡揚善,抱打不平。只是不知何故,竟然到得了這揚子津畔,且于之巧遇。聽言語,并未認出,我乃天宮王母娘娘。但顯見得,他已誤將我這王母所化之女子,視為貪財之輩了。
想那前兩日,所募橋資丟失,定是此君所為了。凡常之人,決無此能。
想這呂洞賓,也是良善之輩,并非貪財好色欺良做惡之流,那橋資,即便落于其手,也無所慮。
只是王母募資方式,乃以招夫納婿借故,為實有失天榮,很是難以注解。
而今,這呂洞賓,雖無應招之舉,卻也似乎有那行師問罪之意。
急切間,王母娘娘尚無良策回應。
卻見那呂洞賓,又有異舉。只見他低身彎腰,由江灘之上,抓起一把黃沙,向上吹得一口清純之氣,黃沙即刻變為些許零碎銀兩,隨手投入玉靈兒身邊花籃之中。
說也奇怪,花籃頓時漲滿,而且漾漾泄出,并很快溢入船倉,卻仍是不見停止,小舟遙遙欲沉。
眾人嘩然,起先目睹呂仙風采,此時飽覽呂仙大能,視者無不歡呼。
這里可把王母驚醒,不即細想,左手攜起玉靈兒,右手拎起花籃,急棄舟,向空中飛升而起。
那女童王靈兒,也因受驚穾然,不知所措間,竟然將口中那顆龍王所贈之靈物,囫圇個吞下腹中。
見伊人突遁,那呂氏并不怠慢,在眾人嘩然中,騰身追向高空。
白云飄在藍天之上,大江托起浪花,王母娘娘,攜女童玉靈兒,半云半霧,立于大江之上。凝視來處,一條青色身影,急射至空,映入王母和玉靈兒的視野。
說是射入,一點也不為過。原本無人的江面,此人乍入,好似原本此處就立著他。
江中風,不可說不大,無任何可借之力,憑空立于江面,來人看似書生文士打扮,卻斜背著長劍,溫文而雅,卻又透著十分的俠骨之氣,給人以超凡脫俗之感。
只見他,文士軟帽之上,絲緞風帶輕飄,青緞長衫,隨風搖浮。右手浮塵橫于胸前,于那美須遙相呼應,顯得飄逸灑脫。
左手空置于身后,更顯剛毅沉穩。雙腳云靴懸空于江面,文絲不動。丹青雙目含威,而又射出神來精光。
看他面容清雅,露著莫測之微笑,不言不語,立于王母娘娘和玉靈兒兩人丈許之地,就這樣立著,許久許久。
不能說無聲,因為腳下是揚子江激流,而且還伴著不小的風浪。兩岸水石掽撞之聲也很大。
那王母娘娘嘭嘭心跳之聲也不小,只是女童玉靈兒,緊靠王母身側,雖然不太明了來者何意?卻也并無懼色。看她那雙美目,似兩潭靜水,望著這位并不相識的仙俠。
這正是:
呂仙施善美名大,
洞賓救危萬戶夸;
出手好管不平事,
倚劍專斬兇頑霸。
仙蹤俠影蕩海角,
奇功利劍游天涯;
曾經泗州結機因,
又赴揚子渡靈華。
名山大川隨往來,
深潭闊水任叱咤;
蓬萊小島少仙跡,
神州大地多神話。
如此看來,眼見得又將引起一場分爭。
欲知后事如何,請看第十六章:呂仙閑心游圣地,觀音受意示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