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朋友抱怨道,工資低,待遇不好,沒福利。把所有的問題,都歸于外界因素。于是乎,換了一家又一家的公司,到頭來還是覺得不滿意。干得不開心。
最終,還是沒有找到實質性的原因。
那為什么我掙不到錢?
在以往的認知,往往告訴我們,只要夠努力,夠拼命,就可以掙得多。別人干十個小時,你就干12個小時,別人干12個小時,你就干14個小時。看似短期內,收入增長了。但是長遠考慮,并不是一件好事。你所有的時間都在輸出,卻沒有時間輸入讓自己成長。長此以往,就會陷入一個“窮忙”的怪圈。
收入的多少,其實就一個直接原因:你是否被公司需要。
你的報酬不是和你的勞動成正比的,而是和你的勞動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的!
你可能會說:“我現在就是個普通職員啊,我就是個普通人,我目前還沒有什么不可替代的能力怎么辦?要說能力也有點,但也只能讓我有份解決溫飽的工作,我該如何打造稀缺性,讓我的價值變得更大呢?”
打造稀缺性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擁有多維度能力。
第一,每個能力至少都是有價值的,也即別人是需要的
稀缺性是杠桿,前提是你的這個能力,對別人來說是有需求的,沒用的能力,再稀缺也沒用
第二,每個能力之間要有關聯
比如喬布斯,他將科技與藝術結合在了一起,因此創造出了世界上最漂亮的計算機和手機。
喬布斯每一次蘋果發布會都會用的一張PPT,意思是我們站在了科技與藝術的交叉口,將這兩股力量匯聚在了一起。
如何把能力聯結起來。
多個能力必須是為同一個目標服務比如寫書這件事,如果你有寫作能力,那很棒,可以寫出優美的文字,但僅僅是文字優美是沒有用的,你得有內容。因此,如果你除了文筆好,還擁有了某方面的專業知識,你就可以寫這方面的專業書籍;如果你學過心理學、營銷學,就可以寫出非常棒的廣告文案;如果你有豐富的想象力,還懂科技技術,那你也許能寫出一本風靡全球的科幻小說……
思考:
你找到你的長板是什么了嗎?
你未來三年的目標是什么呢?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有哪些能力可以組合成你的多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