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日歷,又到農歷五月了,想想,端午節快要到了。
清早,上班,步行。路過菜市場的時候,被一個老人挑著的各色香包所吸引。我湊上前去看。
實話說,布料很粗糙。老人見有買主,忙把她用木條做成的架子舉到我眼前。忙著給我介紹。比起流水線上下來的香包,老人的這些手工制品,就略顯土氣。我看到,架子上有小孩的紅肚兜,繡著生肖的慶陽傳統香包,還有彩繩上串著的小南瓜。我知道,這些看似不怎么亮眼的香包,都是老人一針一線縫起來的。
沒有挑到中意的,我本欲轉身離去。一抬眼,看到老人熱切的眼神,有些不忍。便拿了一個可以掛在包上的小香包,拿了幾個可以戴在手腕上的南瓜花花繩。
總共不到十塊錢的東西卻讓老人笑開了花,臉上的皺紋更深了,我也被感染了。
我又看見老人的木架上拴著一個塑料袋,隱約看出里面的五顏六色,我問老人是什么,老人忙打開給我看。我小心翼翼提起來,看到的是五只用七彩線精心纏成的粽子,它們被彩線串在一起,墜著鮮艷的流蘇,在初夏早晨的陽光下,在我眼前轉動。
就它了。我指指粽子,問老人價錢。老人猶猶豫豫說要25元。馬上又跟我解釋,說人家一個粽子就要賣5元錢。我說就20元吧。老人搖搖頭,堅決不同意。說了一句話:“我老了,做這些換幾個零花錢也不容易,你們年輕人都有工資。”
我默然。付錢。離去時對老人說,給你開個張,今天一定會大賣的,放心。
不得不說,這些香包帶給了我一整天的好心情。或者說,看到這位摯樸的老人,我又想起了我已經去世多年的奶奶。
我一直對傳統節日情有獨鐘。覺得老祖宗留下的東西終歸是好的。幼時,節日的味道怎么就那么濃郁呢?端午前,家里早早泡好了米,打好了蜂蜜。做好的糯米飯晾在盤子里。在炎熱的夏天,那是不可多得的解暑美味。
一覺睡醒,衣服上綴滿了各種香包,小孩子的肩頭往往蹲著兩只惟妙惟肖的小老虎,背上則是一只五毒青蛙,前胸掛著各種小動物。腳腕、手腕上戴著彩線搓成的花花繩。
平淡如水的日子,一下因了端午節,因了這些五彩的香包,因了糯米飯,突然就熱鬧起來,就斑斕起來,就香甜起來。就如同平緩的流水一路向前,突然拐個彎,突然傾泄而下,那是流水在跳舞,在歌唱。那就是我們的生活,驚喜無處不在。快樂于否,幸福于否,全在于自己的雙手去掌控,全在于自己用智慧去經營,更在于自己用心去體會。
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又是一年端午到。如今,我依然保留了端午節戴香包,戴花花繩的習慣。只不過,這些香包不再是家人親手做的,也不是家人親手戴的。難免有些失落,失落的是什么?說不清,道不明。
越來越精致的東西令人愛不釋手,喜歡的不能自已,收入囊中之后,也不過新鮮過幾天的光景,又會遇到更好的,先前的便也容易丟在腦后,因為總想著,批量生產的東西,再好,也會有替代品,能夠被替代的,怎么會被珍惜呢?
就像每到一個新城市,我總愛去當地的博物館,因為在那里,才能近距離了解一個城市的前世今生。在博物館里,我見到真正的玉,反而不那么亮,不那么純粹,發著隱隱的光,靜靜的陳在玻璃柜子,卻有著難以言說的魅力。讓我這不懂玉器的人都看出它的珍貴。
所以說,好的東西,往往是用心做出來的。不管吃的,穿的,戴的,用的。只要是用過心,那里面自然蘊藏著真情實意,你只要接觸到,就能感覺得到。
那些一針一線做成的香包,那些在這個端午節,還陪伴在你身邊的人,還有此時此刻的好心情,都值得你用心去對待。
又是一年端午到,但愿以后的每個端午節,都會成為余生最美好的回憶,回憶里都有你所珍惜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