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文化歷來對吃尤為注重,這就是所謂的“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對吃的注重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中國人善于發明制作各種各樣的美食,中國是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另外兩個是土耳其和法國)。由于我們生長在一個愛吃、會吃的國度,所以我們變成吃貨也就不足為奇了!
此前,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二季更是讓大家對各地美食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直觀的了解。
作為一個吃貨,歷史妞在看《舌尖上的中國》時早已對各地美食“垂涎三尺”了。
這不,前幾天歷史妞剛剛去了趟陜西,于是就在陜西“大快朵頤”了幾天。
眾所周知,陜西的面食在全國絕對是有名的。對于吃貨而言,這里的面食和小吃絕對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比如:肉夾饃,羊肉泡饃,長武酥肉,面皮,(秦鎮)米皮,臊子面,蘸水面,饸饹面,油潑扯面等各種面食。而在眾多面食當中,有一種形如褲腰帶的面給人印象非常深刻。
上面這個字一共56畫,相信吃過陜西面食的人都對這個字不陌生。對,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形如褲腰帶的biangbiang面的biang。雖然沒幾個人能完整正確的寫出這個字,但是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字念biang(第二聲),否則怎么稱得上一個真正的吃貨呢?
當然,要想完完整整的寫出這個字來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困難。對于biang字的字形,陜西人自己有個歌謠,這個歌謠完整的告訴了我們這個字該怎么寫:
“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道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里走;東一扭,西一扭;左一長,右一長,中間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鉤搭掛麻糖;坐個車車逛咸陽。”
怎么樣?現在會寫了吧!記住這個biang字歌吧,相信以后你會是一個有文化的吃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