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蜀中成都,過了冬天,要想吃到地道的羊肉湯,若不是資格的吃貨,有錢有閑,擅長于走街串巷搜羅美食者,怕是難于尋覓的。川人有個根深蒂固地觀念,似乎黃歷規定,羊肉非得在冬至前后吃,其余季節皆屬不宜。
冬至前后,什么簡陽羊肉湯,黃甲羊肉湯,三官堂的羊肉湯等等,全部鬼子進村一樣,怒馬鮮衣,招搖安營。碎碎的小米辣,綠綠的香菜,加點鹽,足矣。蘿卜片翻滾在雪白的羊肉湯中,生起曹雪芹筆下的“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凈“,起滌蕩靈魂的作用了。
其間很多是臨時租個門臉,有些連門臉都不是,就是在菜市場擺攤,或者寄生在某處屋檐下,就開始干活了。有鋪面的人可能可以做一個季度的生意,寄生羊們可能就是冬至前后一個月。廚師朋友說,干得好的,做一季可以當你做一年的收成,外行除了咂舌之外,就是流口水了。
中醫認為,羊肉具有補精血,益虛勞,溫中健脾,補腎壯陽,養肝等功效。對虛勞嬴瘦、腰膝酸軟、脾胃虛弱、食少反胃,頭眩明目、腎陽不足、氣血虧虛、陽痿、寒疝、產后虛冷、缺乳等病癥有良效。尤其適合老年人、體虛的男人和產后婦女。
國人在這些功效潛移默化的鼓噪下,定是樂此不疲了。這個時候你不光是遙望羊肉湯,而是該仰慕北大方了。北方人可一年四季都吃,有著名的羊肉泡饃,中陽縣柏籽羊肉,烤全羊等。
中醫也有“冬病夏治,以毒攻毒”的說法,桂林伏天吃狗肉即屬于此列,是一種明目張膽的地域飲食文化現象。那么,吃“伏羊” 也是名正言順,很多地方也是這樣踐行著的。如能成氣候,對于飲食業也是良性促進,美事一樁,飲食遂成美食了。
現在條件好了,要吃肯定也吃得到,只是沒市井陋巷沒有吆五喝六的叫賣,提不起高的興致。也可能深受現在隨處時興的創吉尼斯世界紀錄荼毒,動不動就萬人烤羊,萬人大火鍋之類,鬧得滿城風雨,炒作到不可開交。
習氣的流毒至深,似乎上了萬人才見風致,國富民強,全球矚目。吃貨們揮汗如雨,集體狂歡,大有兼濟天下之感。
食色,性也,這就不只是果腹充饑,也不是簡單的美食,有“土豪劣紳“的行徑了。
收錄幾個除膻味的妙法供喜歡動手手工的朋友甄選:
⑴蘿卜法
⑵綠豆法
⑶食醋法
⑷甘蔗法
⑸茶葉法
⑹稻草法
以上物品適量,另包好或與羊肉同煮,除膻味作用甚宏。此法和新買的紫砂壺去除異味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紫砂不益用食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