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歷史,讀到秦始皇,無不為他的浩瀚偉業(yè)所震撼。有人說他造就了豐功偉績,有人說他兇狠殘暴。回顧這位千古一帝的人生歷程,不禁讓人唏噓。
他嘗盡人間酸甜冷暖,質(zhì)留趙國、十三歲繼位、朝政被他人把持、遭人憎恨、險些遇刺、生母甚至默許他人篡位。
嬴政質(zhì)留趙國期間,生活并不順暢。他和母親趙姬相依為命,趙國對待他們母子也并不友好。相比之下,做質(zhì)子的燕太子丹則好過許多,因為燕國與趙國交好,太子丹的待遇就比較優(yōu)厚。那時,嬴政母子經(jīng)常遭受欺負。這恐怕對他日后如此崇尚權(quán)力埋下伏筆,因為只有權(quán)力和絕對的強勢才能帶給他充分的安全感。燕太子丹恐怕也未想到,自己的命最終竟因這個邯鄲棄兒而喪。
贏政的父親異人在位時間很短便亡故。十三歲的嬴政繼位,當時的朝政掌控在大臣呂不韋手中。嬴政母親趙姬曾是呂不韋的妾。當年,呂不韋作為商人,“投資”嬴政父親異人,將貌美善舞的趙姬贈予異人。異人去世后,趙姬與呂不韋又有私通。呂不韋聰明無比,心明長此下去必生大亂。于是,將嫪毐送于太后趙姬。不想,嫪毐是貪權(quán)仗勢之人。嬴政22歲舉行冠禮儀式,即將親理朝政,而此時,朝政已把控在嫪毐手中。
嫪毐倚仗太后勢力在朝中日漸囂張,并與太后育有一兒一女。嬴政親理朝政讓嫪毐感到莫名恐慌,于是,心生除掉嬴政的謀逆想法,準備另立自己與太后的兒子。令人震驚的是,趙姬這位與嬴政當年一同歷經(jīng)患難、相依為命的母親竟然默許嫪毐的卑劣行徑,也正是這一做法,讓嬴政對母親徹底心寒,并蔓延至對女性徹底絕望。雖然嬴政后宮佳麗眾多,但始終未有立后,未立太子,這也為他身后之亂埋下伏筆。
嬴政鏟除嫪毐堪稱迅猛、果敢,也彰顯了他的領袖才能,嫪毐被車裂,同時他的兩個孩子也被摔死。這兩個無辜的孩子真是不該來到這人世間。呂不韋因嫪毐之事受到牽連,被逐放,后自殺。這位才智非凡的商人因“投資”政事而大放異彩,又因政事卷入太深而丟了性命。
據(jù)說趙姬當年是迷住了嬴政的父親異人,因此呂不韋剛好將趙姬贈予異人。可見,趙姬善用姿色為自己贏得了幾乎一步登天的機會,但也因這過于輕浮的性情使自己深陷于極度凄涼孤寞的后半生。
秦始皇重視人才。當年,一份《逐客令》險些驅(qū)逐出各國為秦效力的人才。在李斯的《諫逐客書》誠摯陳詞之下,秦始皇沒有施行逐客令,而人才濟濟的秦國朝堂為今后秦國統(tǒng)一天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秦始皇重用李斯,推崇法家。秦朝依法治國,并且有完整的管理制度,這套制度推行了2000多年。然而,秦朝的政律過于嚴苛,不僅僅是在過度賦稅上,甚至延誤行期就要殺頭。與戰(zhàn)爭相比,老百姓自然寧可日子苦一點也不愿重復“有今日、無明日”的征戰(zhàn)歲月。但是,當他們的生命在延誤行期的情況下就會被剝奪的時候,他們自然要反抗,左右都是死,搏一搏還有一絲光亮。也就是動不動就殺頭,毫無人情可言的嚴律下,加速了推翻秦朝的車速,陳勝吳廣就是被逼上風口浪尖。
關于趙高,眾說紛紜,不過推測起來,他應該是一個才識過人之人。秦始皇重用李斯,李斯為始皇肝腦涂地、竭力盡忠。但為何秦始皇寵幸于趙高,而趙高卻對秦始皇毫無感恩可言,并一手摧毀秦始皇的統(tǒng)一大業(yè)?有一種說法是趙高可能是某國質(zhì)子之后,摧毀秦朝是為了恢復天下分裂割據(jù)的局面,以重建他的國家。
如果趙高是平庸之輩,秦始皇不會寵幸于他,才智過人的李斯更不會被他脅迫。秦始皇歸西于沙丘的那一天,趙高說服胡亥繼承王位、并脅迫李斯偽造圣旨。這種種跡象表明趙高早已在心中有所謀劃,而秦始皇竟毫無察覺。倘若秦始皇身體健康長壽,趙高的陰謀恐怕一輩子隱忍在心中。
縱觀秦始皇的一生,他因為年少磨難認清了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的重要性,并以超出當時歷史局限的魄力統(tǒng)一了華夏。也因?qū)?quán)力的崇尚,使得他周圍的親人無不被權(quán)力所迷,個個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凡事都有輪回與因果,他當年的屈辱鑄就了他日后的強勢;他當年的不安驅(qū)使他樹立統(tǒng)一天下的決心;他對人才的重視使得國家政治建設井井有條。
與此同時,年少時的無盡艱苦讓他貪戀享受;粗暴的嚴政與鎮(zhèn)壓并沒有贏得天下的臣服之心;在不安中滋長的殘暴竟然影響了兒子胡亥。難以想象,胡亥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殘忍大規(guī)模殺害自己的同胞兄弟與姐妹。始皇帝恐怕也想不到自己眾多的子女竟然被曾經(jīng)疼愛的排行十八的小兒子殺害。
秦始皇他太強了,強到可以推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可是又他太急了,急到嘔心拼下的江山又幾乎因他而匆匆斷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