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霖
怎么去描述喜歡,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
以前看別人的書,他們說,喜歡是一種情緒,而愛是一種習慣。
后來,看《奇葩說》,有一個辯論的題目,叫婚后遇見真愛,要不要離婚?有一位姓陳的老奇葩說,用科學的解釋去說,什么是愛情,是神經中多巴胺的分泌,是臉紅、心跳、呼吸急促,所以他說人的一生能給予多巴胺反應的人很多,而婚姻需要責任。
后來,我想了想,婚姻跟愛情不是一回事,責任和習慣不能混為一談。而愛情,沒辦法解釋。
十幾歲,情竇初開之時,愛情,不過是同桌之間碰碰手,為了靠的更近,可以拼命學習,一起進步,相視一笑。
十七八歲,花季之時,愛情,不過是陌生人之間回眸探首,因為崇敬,因為心疼,為了那個人可以等到深夜,痛到回憶里生根發芽。
二十出頭,動蕩不安之時,愛情,不過是漸漸熟悉之后的溫暖,因為最初的那份悸動,便不在乎時間地點,不在乎距離爭執,直到疲憊不堪,直到彼此相怨。
而現在,愛情,對我來說,不過是他簡單的陪在身邊,哪怕什么都不做,在一個空間里各忙各的。舒服而安逸。
愛情,怎么解釋呢?每個時間,地點的不同,都會有一種新的詮釋。
也許,就像別人說的,愛情,也許只是他走過之時,衣角飛揚,風帶來的肥皂味;也許是因為那天他迎面走來時陽光正好,也許只是因為那天你回頭看見他的那一眼。
愛情,怎么解釋。
或者說,每個人要的愛情都不盡相同。
年輕小的時候,喜歡替別人收拾爛攤子,幫忙整理捋順,后來慢慢懂得,有些情緒只是需要宣泄,而有些事情,只有彼此之間才更能有個周全的懂得。而相愛更是兩個人的事情,于是,很多時候,漸漸沉默變成一種習慣,漸漸兩全的回答變成一種常態。
愛情,是比人心,比人性更復雜的一種狀態。
而愛一個人,是痛與歡之間的夾層。愛情可以是一個人的事情,也可以是二個人之間的感情,甚至可以是多角之間的關系。如若得到回應,那么不論未來有一個什么樣的結果,在最初之時,就不要考慮很久以后的事情,學會享受。
相愛很難,很多的困難,或者說大部分的困難都是自找的。學著享受,愛情帶來的愉悅,也要學著習慣愛情帶來的不安和負面情緒。
活在當下,順其自然就是對待愛情最好的方式。
如果得不到回應,那么在你還想愛,還愿意去愛一個不愛你的人之時,學會應對寂寞孤獨,學會默默付出,才會懂得人前人后隱匿的心酸,然后,在遇見別人默默愛你的情況時,感謝對方為你做的一切,有一個更好的對待方式。
愛情,是什么。爺爺奶奶那一代會說,也許是媒妁之言,是父母之命;父母也許會說,是相守陪伴,是習慣責任;而更多的年輕人,會說,是一種感覺。
如今,并沒有人,能給出一個完美的解釋,但是我想,如果有一天你遇見一個人,有一瞬間的心里變化,在慢慢的相處或者快速靠近之后,有了更好的變化,不管為他/她,還是為你自己,你心甘情愿,所有痛苦,你愿感同身受,所有喜悅,你愿共享,那么,我想,你遇見了愛情。
也許相愛,很難。也許靈魂真愛,很少。但有些時候,我想,不要害怕你可能遇見的任何傷害,因為如果你記得那些快樂,你會發現,快樂比傷害多得多,只是人性讓你選擇了放大痛苦。
不要因為害怕,而耽誤遇見。人生總要慢慢摸索,才能知道你想要的,最后才會得到你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