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我們共讀了四本書:《愛麗絲夢游仙境》《一百條裙子》《德國一群老鼠的童話》《親愛的漢修先生》,其中《德國一群老鼠的童話》是我們三下要演的童話劇,于5月16日下午2:30開演!
什么是童話劇?
童話劇是一種綜合課程,一段穿越的旅程。它并不簡單地是一場演出,對課程來說,過程比演出本身更重要(這是許多模仿者意識不到的地方)。一個完整的童話劇課程,包含了這樣一個過程:
第一步:選擇合宜的童書,并進行改編。
第二步:共讀。
共讀是童話劇課程的核心部分,也是最耗費時間的部分。所有孩子都要經歷一個深刻的穿越,去領會一本書。這不僅僅是指對主題的深刻理解,與人物的深度共鳴,還包括對童書所顯現的世界的一種整體性領會,對諸多細節有秩序的浸染。
第三步:學習和練習劇本。
共讀是一個集體穿越的過程,學習和練習劇本的過程,則是一個相對個人化的過程。
第四步:競選角色。
在練習劇本的過程中,角色競爭實際上已經開始了。為了競選角色,孩子就“不得不”大量地背臺詞,這本身就是一種生動的浸染過程。
第五步:排練。
在真正的南明童話劇課程中,排練的過程是相對短暫的。重要的過程已經在共讀和角色競選中完成了。排練涉及到諸多與舞臺有關的技術,但比一切技術更為核心的,仍然是孩子對角色的理解,以及如何用聲音詮釋這種理解。
在這一環節中,還涉及到舞蹈編排等諸多內容,是一種綜合性練習。
而且,無論競選角色還是排練,對于孩子的組織能力、合作能力,都是重要的考驗和練習。
第六步:演出。
這是課程的終結,是“慶典時刻”。當孩子閃亮地登上舞臺,去調集全部的能量去完成最終的作品,誰不為之激動呢?而對孩子和老師來說,演出是辛苦的,但更是一種獎賞。通過這種穿越,一本童書靈魂性的東西已經進入到了孩子內心,化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部分。
童話劇能從多個方面深刻地改變孩子。
著名作家王爾德有一句名言:“不是藝術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藝術。”
從一上到三下孩子們共經歷了五場童話劇,一次次的演出,孩子們有了舞臺感,有了用聲音展現任務特性的能力。
面對角色,孩子們已能正確的看待,并欣然接受,在教研中一位老師還說:“面對綠野仙蹤的一只小狗托托這個角色,孩子們沒人競選。”在孩子們的認知世界里,他們就認為那些話多的角色就是重要的角色,而反面人物(也就是壞人就是不好的角色)。在教室我經常給孩子們說一場演出一個童話劇站在舞臺上的每一個人、每一個角色都是重要他人,少了誰都不行!
而今年這場童話劇,排練的過程是最辛苦, 面對一只只活潑潑的小老鼠,如何讓他們在舞臺上靈動起來,而不是去規定,你應該怎么站,你該蹲在哪里?排練中不止一次和同學們說入情入景。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同樣,在德國,一群老鼠中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老鼠。你的眼神,你的表情,你的動作,是和其他老鼠不一樣的。在排練中,我們一次次的揣摩,討論,示范,為的是能讓孩子能從每個角色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相信,師生共同穿越的這本童話劇一定很美好,很值得期待!
本周重點:全力以赴童話劇,同時也需要家人的指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