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戀是一種正常的、普遍的人類傾向
自戀并非是性格缺陷,而是內心的普遍感覺—自己是獨特的,且某些方面比其他人都更好。
2.自戀需要把握度
“自卑、自戀與自信”三者構成了一把無形的標尺,“自我感覺的獨特性程度”依次從低到高。自戀有所偏向,則形成不同的心理狀態。
3.自戀的一個極端是“極端自棄者”
極端自棄者,自我感覺毫無獨特性。他們不想麻煩別人,不敢承認自己的需求,時刻警覺自己變得自私或自負,甘愿成為附屬品。
4.自戀的另一個極端是“極度自戀者”
極度自戀者,極度以自我為中心。他們覺得自己格外重要,而他人全都是自己的附屬品。
5.不健康的自戀會淪為“自卑”
不健康的自戀者極度缺乏安全感,時常陷入“盲目崇拜”的深淵中而不自知,習慣以他人的“完美”進一步自我貶低。
6.健康的自戀則會進化成“自信”
無論是外向型自戀、內向型,還是共享型,它們都是承認自我的獨特性,都能看到自己的好,尤其是外向型,更會強化獨特性。
7.自戀程度并非一成不變
自戀程度會隨著環境和年齡的改變,即使是健康的自戀也會忽起忽落。
8.積極的自戀比謙卑更易激發動力
謙卑,從某種程度上是壓抑了獨特性,而積極的自戀則是承認并展現,并獲得了世界的積極反饋。
9.要適度培養自戀
自戀幫助我們認識到自己的好,積極與外界互動,發現世界的美。
10.學會和不健康自戀者相處
深度挖掘自己的積極自戀,以便自覺抵御他們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