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快樂教育”是雙重的,一方面是教師“教”的快樂,一方面是孩子“學”的快樂,合二為一,才能說是真正的快樂教育。現在說起教育,無論是學生、老師,能在教育中體驗到快樂的現象多嗎?幾乎沒有,因為學生回家的時候,沒有因為今天的學習而表現出快樂,卻是因為繁重的作業而表現出不快樂;教師呢,沒有因為今天的教育工作而感到欣慰,卻每天因為來自社會、學校、家長等多方面的壓力和總也干不完的工作,而感到不快樂。雙方都沒有快樂而言,何談“快樂教育”呢?
真正的“快樂教育”應該是怎么樣的呢?我是這樣認為的。
一、學生學的“快樂”
生活即教育,教育來源于生活,我們現在的教育是什么情況呢?是“分數是教育”,學生的分數高,說明教師教育的好。反之,則是教師教育的不好。教育已經脫離生活,而被緊緊是固定在書本之中、分數之中,如何能讓學生學的“快樂”?
1、興趣是學生接受“快樂教育”的核心。不感興趣的學習,就是活受罪。那么多科目如何做到讓學生都感興趣,都喜歡,那是不可能的,教師都會體驗到,學生對哪科感興趣,他哪科的成績就高,反過來,不感興趣就根本聽不進去課,這是學生想要學好某一門課程的關鍵所在。學生只有在他們不感興趣的那門課程里感受到了樂趣或者是一點點自信和成功,都會讓學生轉變對自己評價,實際情部況則是,教師關注的往往都是那些學習尖子,他們則越學越好,越好越學,良性循環,直接被放棄的那些學生,越不學成績越差,越差越沒有興趣,惡性循環。
2、評價是學生接受“快樂教育”的動力。大多數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是很直接的,學習好或學習不好,因為學習的好壞在教師的評價里是占有重要位置的,而且很多學習不好的學生,他們其他方面也不突出和優秀,所以,很多時候,由于學習成績,真的讓教師忽略了學生身上其他優秀的特質或潛能。每天努力一點點,對于個別孩子真的是不容易,但是,教師的評價如果能跟進的話,那么,就會讓努力學習的學生,有信心、有希望、有熱情、有動力,特別是成績不好的學生,即使的一點點的進步。教師如果看不見,如何能激發學習的學習動力,如果教師的評價客觀、及時、到位,那么,學生就會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因為自己的努力能被教師看見和認可,他們就會以更加努力地學習,期待教師的再次肯定和評價,所以,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不要太吝嗇,特別是對于差生的評價。
對于學生來講,接受“快樂教育”,就是學生能在興趣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在評價中提升學習的動力。
二、教師教的“快樂”
國人從事某一行業工作,真正從興趣出發而去干某一行的少,多數干某行,都是沒有從“快樂”的角度出發,這個工作到底是不是自己想干的活。所以,當教師出現了瓶頸期或職業倦怠的時候,一定要適時地調整。
1、心態是教師 進行“快樂教育”保障.
讓教師教的“快樂”實在是不容易。最重要的是教師自身的職業倦怠情緒,教師剛上班的時候,都是快樂的,因為這份職業的新鮮和理想的驅使,讓年青的教師覺得工作是快樂,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思想的成熟、工作的積淀,教師會越來越覺得教育并不“快樂”。難教育的學生、難溝通的家長、難相處的同事、難完成的工作、難擺平的糾紛等等,都讓教師身心俱疲,累上加累,倦上加倦。心若累,干再輕松的活都覺得累,心若輕松,干再累的活都覺得不累。所以,調整心態,調整情緒,適時地放松神經、放松心情,會讓自己也教的“快樂”。看學生不再氣人了,看家長不再討厭了,看同事不再別扭了,一切都源于心態。在現有的教育環境下,教師要學會如何快樂的工作,因為教師改變不了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2、尊重是教師進行“快樂教育”的根本.
任何一個職業的人都希望得到的別人的認可和尊重。教師更是如此,試想一個天天被學生和家長都不放在眼里的教師,何談快樂?一個天天被這個學生罵那個家長告的教師,何談快樂?一個天天為職稱為工資鬧心的教師,何談快樂?尊重是教師“快樂教育”的根本,即使工資能掙到一個月萬、八千的教師,不被社會和家長、學生尊重,那么,這個萬八千的工資掙得有何意義?教師的內心還是不快樂的。為什么有老師會辭職,會跳槽,就是因為他們得不到來自他人的尊重,沒有自我價值的體現,所以,才要選擇逃走。
對于教師來講,進行“快樂教育”,就是教師能在教育中保持良好的心態,在教育中得到基本的尊重。
“快樂教育”對于學生和教師而言,是互相的,不是單方面的付出,教育中師生互動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而不是一方的無奈換來另一方的所謂“快樂”。
(文:月亮姐姐Nancy,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