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一個朋友過來找我,問我大四畢業,應該是工作,還是旅游看書一年再工作。
我推薦他旅游看書充實自己,他說,如果他現在就開始工作,那么他就能多一年的工作經驗,那么就算被抄魷魚,也能從中吸取教訓和經驗,去下一個部門時,便可以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而旅游看書,需要花銷一大筆資金和時間,對未來的生活和找工作沒有任何幫助。
可問題是,他真的能吸收到失敗的教訓從而獲得經驗嘛?
2.
前幾年我是一名網癮少年,癡迷QQ飛車這個游戲癡迷了七年,可以說是骨灰級玩家。
QQ飛車這個游戲講究的是細節,一個細節便可以決定你的名次和成績,我為了某一個細節,便會嘗試上百甚至上千次,朋友看到以后都想吐,他們覺得實在是太無聊了。
可我不會,我要從每次不成功的嘗試中吸取經驗,為下一次嘗試做準備,嘗試到成功為止,愛迪生也同樣如此,換上百上千個燈絲才成功。
我們自然而然的就得出一個結論,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看起來邏輯并沒有什么問題,確實是失敗了很多次才成功的呀。
可當今天聽了羅輯思維《如何成為一個高手》這段音頻后便突然就明白,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上述提到的是在刻意訓練中的反饋。
舉個例子,我們都有過學開車的經歷,在車上的時候教練在旁邊會不停的指揮著你,這里錯了,哪里錯了,這便是反饋。
也就是說你做出的某些行為,得到了回應
而我朋友說的吸收經驗呢?
老板抄你魷魚有可能是心情不爽就是要抄你魷魚;有可能是你自身能力有限所以抄你魷魚;又或者有人在老板面前偷偷說你壞話,老板抄你魷魚;
你只知道結果,可你根本不知道為什么,你又怎么吸收經驗呢?
就算你獲得了拍老板馬屁和同事相處的技巧,你換到了下一家公司,老板最討厭拍馬屁的人,你和同事相處的技巧在這里也用不上,你所謂吸收失敗的經驗到底是什么呢?
3.
我們學車時出現錯誤,這很正常,我們都是新手,肯定會出現錯誤,且犯了錯也不用承受很大的代價,改正了就是。
而人生中真正的失敗卻不是這個樣子的,就像被抄魷魚一樣,代價都是很大的,且牽扯的因素較多。
比如創業,我在北京做過一段直銷行業,當工資挺高時便可以自己開店,可一旦失敗了的話,便要承受很大的代價。
當我真的失敗時,我便選擇了從外在找原因。
每當人生有重大事情需要進行時,便會有兩個因素限制著你,自身和外因,人是有保護自己的本能的,每當反思總結時便會自動把失敗的原因歸結到外因,比如沒有朋友支持壓力太大,資金不到位無法正常生活,天氣不好……等等。
這就導致在人生的實踐中,一旦失敗便有可能還會繼續失敗,而成功的話便會總結經驗,為下次的成功積累經驗。
這也就是說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舉個生活中經常碰到的例子
今天開始考試了,你學習不是很好且肚子也有點疼,回家后父母問你,為什么沒有考好,你會說肚子疼不在狀態,你老媽會說,不找自己問題就知道找外在原因。
我們冷靜的思考一下,如果非要找出一個原因,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你肚子不疼的話,你考試也是不會考好的,而肚子疼影響到你的發揮,讓你考的更差勁。把原因歸結到自己的問題上的話,可肚子疼確實影響了發揮,讓你考的更糟糕。歸結到肚子疼的原因上,可你考的本來就不好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本性便會去找外界因素,不會考慮到自身因素上。
這樣一來,我們根本找不到失敗的真正原因,失敗的原因都找不到,我們又怎么對癥下藥吸取教訓呢?
4.
如果你非要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那么以下兩個條件可以說明。
1.別人的失敗讓你獲得了成功
2.及時又很好的反饋讓你獲得成功
第一種情況:別人的失敗讓你獲得了成功
你去學車看到開車的學員做了一個錯誤的操作,你便會告訴自己不能這么做。
看到身邊的同事做手術時不小心讓病患死掉了,你便會告訴自己手術不能這么做。
你看到有人濕手觸碰到插座被電了,你便會告訴自己手濕的時候不能碰插座。
你的失敗不能讓你變的成功,但別人的失敗卻可以讓你成功
第二種情況,及時又很好的反饋
一個好的反饋包含三個條件,
第一,就事論事
我們身邊經常會出現這么一種人,他們不會跟你就事論事而是上升到人生攻擊,打擊你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比如“這道題你都不會做,蠢死了”“這么簡單你還犯錯,你不適合這個游戲”這種反饋就是無效且不好的,要有可以指出你問題所在的反饋,就事論事,不會上升到人生攻擊的反饋。
第二,錯誤的代價小
學開車,打籃球,寫作,這些錯誤都是難免要犯的,可代價很小,所以可以不停的進行犯錯。而那些手術或者創業,代價太高,無法做出有效反饋。
第三,及時
做錯了事立刻就有人站出來幫你修正,這樣就避免了會出現第二種錯誤的情況。
總結一下
1.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2.別人的失敗和正確的反饋才會讓你獲得成功
正確的反饋有三個條件:及時,代價小,就事論事
希望你可以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