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這篇文章本應是2017年末更新的,計劃趕不上變化,后出去游玩沒精力沒時間,拖了一年,這不,新年更舊文。
似乎成年后時間就長了腳,快速奔跑,轉眼又到了年底。
2017,可以說是我的成長年,是我由理論學習突破為實踐的一年,無論是理財還是跑步、讀書,都有一定的飛躍。
01
關于理財投資,翻閱了“許多”圍繞價值投資核心的書,提煉出的精華是:找到好公司(靠長期積累的眼光);碰到合適的買入機會(靠運氣和耐心);持有(靠對公司的理解和對市場波動的理解)。
我的定投之路于2017年2月底3月初開始逐漸建倉,于今,我定投的基金組合帶來了17.4%的收益率,(如想知道我的基金組合,請參考上篇文章:小康投資)
自從理財投資后,感覺是長期便秘者瞬間通暢舒服般,話糙理不糙,至始至終,我認為理財就是理人生,管理好財務就是管理好自己。2017年12月10日,中興程序員歐建新選擇從高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42歲的生命。回顧歐建新的履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本科,南開碩士,一路985;8年華為經驗,中興6年,工作都是通信行業的明星企業,這樣的人生,可以傲視很多同齡人和后輩。
個別優秀畢業生,在校成績完好,但面臨人生重大選擇可能會做出“錯誤”的判斷,這一切的選擇大多是因為對錢的認識不足所造成的。往往因為頭頂上的“光環”壓得底下的自己茍延殘喘。在錢面前人人平等,不盡完全會領先成績一般的同學,更可能在消費觀、對錢的態度上栽大跟頭。
但個例不是普遍現象,仍告訴我們要好好讀書,讀書雖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卻是一條最好最好的成長之路,不讀書連華為、中興的門都摸不著;還有理財投資、防風險的必要性。人生每個階段都需要和錢打交道,盡管年幼的時候,只會吃喝玩樂,那也是因為有家庭為你撐保護傘。特別是成年后,時間相對會更富裕,錢包是否也更富裕了?還是仍處于羞澀的狀態?如果是前者,OK,你正在走上坡路,如果是后者,那么就要分析自己的財務狀況,了解自己錢都花哪去了,是大量流入提升自己能力的報名費呢?還是涌往吃喝玩樂的外在消費?
消費觀的異同,所面臨的選擇也不盡相同,分水嶺也就產生了。
很多年輕人覺得理財就是節制,大好的青春不來造,卻要過苦行僧的日子,何必呢?很無趣有木有?
你所認為的理財就是節制,不過只是節流罷了,記賬的目的是了解錢的去向,節省不該花的錢,轉而投向能錢生錢的地方。
學習理財第一節課就是學會花錢,特別是年輕人,把錢花在將來能為自己產生收益的現在上,而非純粹的享受紙醉金迷外在消費。
對于定期理財,我會因為投一個月封閉期一千塊錢有5%的收益再送20元話費券而樂滋。5%的收益無非就是4塊錢,一瓶飲料錢有何可樂的,其實20元的話費券才是我的終極目的,那不也就幾十塊,有何驕傲的?
理財是一種手段,不在乎錢多錢少,能錢生錢就最好。
有些錢再少,我們也要爭取。有些錢再多,我們卻一分不碰。
2017,理財投資打開了我的新生活!
02
我一直跑步,是因為,這是我現在,唯一能確定我可以做好的事。沉醉在數字的增加中,很單純,很純粹。
這是娛樂圈一股清流美少女陳意涵說的話,給了我無限的動力和自律意識。我的跑步歷程起初是為了擁有個更健康的體魄,即每天堅持跑步半小時,看自己能堅持多久?到后來發現竟然能減肥,好家伙,三個月瘦了30斤,讓我從“大腹便便”的青年變成一個“風度翩翩”的少年。
現在,跑步是我變相思考、認識自己的生活方式。
投資和跑步還能這樣玩: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濕雪和長長的山坡。投資的原則里,復利是關鍵的關鍵。時間是復利效果首當其沖的魔力,為了讓這個山坡滾得更長,復利效果越明顯,你需要運動鍛煉保持健康。
如果你還沒有生活方向,請先隨便找份工作生存下來再堅持去跑步,把跑步當事業一樣去熱愛。
跑步,會給你全新的定義和打開新生活的大門。
2017年,我跑了1484.93公里。往后,我會跑2000k、5000k、10000k...我需要不斷地學習知識,汲取營養,減少傷疼的概率。
如果可以,我將誓死捍衛自己跑步的權利,直至終老...
越跑步越了解自己的狀態,昨日的榮譽因時間而清零,今天的努力由你自己決定。老實講,每逢寒冷的冬天去冰冷的操場跑步,確實是與人性對抗,也很容易想要放棄,so what,你還不是挺過來了。
但總有半途而廢,堅持不住的人。你之所以不會堅持,是因為缺少目標和對背后回報的模糊性。
給自己定個目標:每周跑量30k+,每月跑量120k+,年跑量1600k+。針對背后回報的模糊性,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不為模糊不清的未來擔憂,只為清清楚楚的現在努力。跑步,是一條不斷學習、認識自己的路。
你總以為自律很難,那是你不知道自律有多爽。
我以自己跑步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自律前期是興奮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缺一不可,看看自己處于哪個階段,不可能永遠處于興奮階段,很多人到中期就結束放棄了,而我們能享受往往是堅持到后期看到了成果。
興奮是覺得自己跑步會變好、變強,運動裝備也會讓自己更興奮的跑路;跑著跑著發現堅持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從頭到腳,包括大腦的意識都要打配合戰,心里更有一個聲音:好累呀!能不能休息,不跑,這個期間是痛苦的;最后是過了興奮期也了解痛苦仍穿好裝備出門定時出現在運動場上,享受運動出大汗給的成就感,跑完步再洗個熱水澡,感覺今天贏了全世界,世界以我為榮。
自律真的會讓人從內到外地獲得一種高級而持續的愉悅感!
03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毛
當然,一個好習慣的養成至少得用三個月固化,特別是讀書。浮躁的社會和人心,每個人都想從“方便面”中擠出所有的營養來滿足自己。
其實所謂的讀書難,無非就是外界的誘惑太多,一不小心就分了心,把讀書的時間輕輕松松擠掉了。
如果讀書難,或一直很難養成每天閱讀習慣,更多是主觀閱讀意愿不夠強烈,記得是2017的暑假,偶然逛公眾號,偶遇《認知突圍》,它說世事皆難堅持,更多是自己背后的認知體系不夠系統。我們都知道讀書好,可以讓思想更豐富,但就是不想動,懶懶散散,甚至很多事都停留在想這一層次,止步于行動。哪怕是進一步也有進一步的歡樂和收獲。而這背后都是對自己認知能力的匱乏,當面對兩種選擇,一種是報酬較多卻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獲得,一種是報酬較少卻能早獲得,人會往往不理智地選擇后者。
閱讀、跑步不就是這樣嗎?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聽了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的本質原因,一旦認知能力強大了,知道閱讀是心靈美,跑步是身體美,哪有不行動的理由!
身體和靈魂必須都在路上!
關于讀書,以前總是挑自己喜歡的一本一本地看,成功是不可復制,但總能學習。通過簡書平臺,向簡友好的行為習慣取經,將他人優秀的閱讀習慣留傳給大家,希望通過閱讀遇見更美的自己。
閱讀“1+1+N”法:
明確地說,就是一本必須要讀的書,一本你自己很想看的書,一本或多本很輕松的書。只要夠自律,敢對自己下功夫,一周兩至三本書是沒問題的,而且該方法對書的主題也不會太單調。
關于閱讀,我向來認為讀書是有目的的,并不像他人說的漫無目的,人一旦無目的,往往更容易迷失自己,從而事倍功半,只有帶著目的去閱讀品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讀已見書,如逢故人。讀書就是與寫書人交友,在閱讀的過程中除了增長知識還能提升人的思考能力。每讀一本好書都是和作者一次愉悅的精神交流,更是對自己的認知刷新。
如何鑒定一本好書?
有能純粹提高自己知識和技能的專業課書目,或是刷新了認知和作者發生“神交”的人文社科相關書目,抑或我常讀的經濟管理書籍,看了理論就想馬上實踐驗證的,我覺得都是好書。例如《您厲害,您賺得多》、《解讀基金》、《財富自由之路》、《聰明的投資者》...
鑒定、鑒定,先鑒后定,前提是一定要去讀和思考。
奮斗的人兩會:必須會,一定得會!
朋友圈看到一段話:“生孩子,明明知道痛,可卻還是生了。投資,明明知道有風險,但還是投了;一點都不想付出,卻想著月入過萬,十幾萬?那是做夢了。成功人的兩會:開會、培訓會。普通人的兩會:約會、聚會。窮人的兩會:這也不會,那也不會。奮斗的人兩會:必須會,一定得會!
最后,恭祝大家新年快樂,恭喜發財,那些2017未完成的事,2018我們繼續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