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總結——閱讀篇

2017年已經過去,一年對我的影響真的很大,收獲也是滿滿。

吳曉波說:

我們的書單決定了我們的過去,同時也指向一個遼闊的未來。

整理一下自己的閱讀書單,作為一個總結。

2017年一年共讀書112本,閱讀書籍如下,現做一句話概括:

1.《認知盈余》

新時代的認知盈余,會以消費、創造和分享的形式來進行。

2.《指數型組織》.

一個MVP(宏大的變革性目標),5個內部因素,5個外部因素,就是指數型組織的特點。

3.《房間里的大象》

讓房間里的大象不變大的方法就是正面它。

4.《且聽風吟》

村上春樹的成名作。

5.《商業的本質》

杰克.韋爾奇的新作,“領導的任務就是尋求真實,建立互信。”

6.《我懂你的知識焦慮》

《羅輯思維》節目的書籍版,大部分都是節目里內容的稿件。

7.《小強升職記》

把時間管理用劇情的方式講述,簡單生動。

8.《動物莊園》

時代性的文學作品,作為諷刺和政治的意味較重,值得品味。

9.《智能時代》

吳軍的文筆歷來都是經得起考驗的,把人工智能寫得通俗易懂,最后的落點是:“如何成為那2%的人?”

10.《了不起的蓋茨比》

村上村樹最喜歡的小說。

11.《精力管理》

我們要管理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精力。

12.《白夜行》

東野圭吾的巔峰之作。

13.《人工智能時代》

也是一部關于人工智能的書籍,作者探討的內容比較有深度,但可能是翻譯原因,看得不是很流暢。

14.《這樣讀書就夠了》

拆書幫的理論之作。關于分享和學習的理論,值得借鑒。

15.《非暴力溝通》

一本神作,喜歡的人非常喜歡,不喜歡的人完全無法接受。能夠改造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一句話總結:非暴力溝通不是讓人一味地忍受他人的暴力溝通,而且要學會先愛自己。

16.《高績效教練》

GROW模型,你知道和會使用了嗎?

17.《孤獨》

全世界主流的價值觀都認為幸福來自于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否有種可能,獨孤也能帶來某種幸福?

18.《元認知》

元認知,就是思考思考的方式,即對自己思維的反省和思考。

19.《逆向管理》

知和行,那個先?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先學習再實踐。逆向管理告訴我們,要先行動后思考。

20.《小顧聊繪畫》

通俗易懂的告訴你歐洲繪畫藝術史上的牛人和他們的特點。

21.《稀缺》

窮人之所以窮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有窮人思維(稀缺思維)。

22.《與機器人共舞》

人工智能的兩種方向,兩種歷史淵源。到底是輔助人類,還是替代人類?

23.《好好說話》

奇葩團隊打造的書,關于溝通的五種場合,技巧類的工具比較多。

24.《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尊重孩子,學會用情感引導的方法教育并和孩子溝通。

25.《瞬變》

指揮騎象人,讓大象找到感覺,營造路徑。

26.《超級精力管理術》

精力=精力峰值–阻力。精力峰值——身體產生的可用精力;阻力——精力在流動或被利用時產生的阻力,也就是壓力或緊張。因此,提高精力的方法有兩點:一是增強體力,二是減少壓力。

27.《好好學習》

作者對一些理論的體會和總結,最大的收獲就是要學會培養反思的習慣

28.《富蘭克林自傳》

富蘭克林是我的偶像查理.芒格的偶像,他的13條人生格言,每天都盡量讓自己看一遍。

29.《第五項修煉》

學習型組織必看的書。五項技術分別是: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和團隊學習(team learning)。

30.《情商》

情商理論的奠基之作,也是關于情商最經典的書籍。

30.《高效演講》

演講是有技巧的,分為演講內容、演講風格和演講狀態。

31.《游戲改變世界》

改變工作和生活的一本書,游戲的特性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幸福感、激情和參與度會大幅提升。

32.《極簡的生活》

極簡是一種生活態度。

33.《演說心理學》

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解釋該如何演說。

34.《論語今讀》

看了《美的歷程》和這邊書,徹底迷上了李澤厚。

35.《一本正經又怪誕的行為心理學》

行為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里面有很多有趣而且有用的理論和工具。

36.《基因革命》

小時候學的關于基因的理論已經過時,基因不是簡單的生下來后就一成不變的東西。

37.《不懂說話這么帶團隊》

日本人寫的書都普遍偏實際,而且寫得很細致,個人評價一般。

38.《少即是多》

也是日本人寫的,是一本好書,但最有用的就是一個:如何做好你的選擇。

39.《木心逝世三周年紀念專號》

朋友借過來看的,第一次認識一個人叫木心,一個文學家和藝術家,以后肯定會再讀他的作品。

40.《論語譯注》

楊伯峻寫的,個人認為不如李澤厚版的。

41.《你的團隊需要一個講故事的人》

理性思維固然能說服人,但是故事思維更能打動人。

42.《細節》

《影響力》作者的新作,書中寫了很多關于如何通過細節影響他人的工具和技巧。

43.《瓦爾登湖》

每個人一生都應該看一次《瓦爾登湖》。

44.《文學回憶錄》

木心的作品,觀點犀利精辟,值得觀看品味。

45.《關鍵沖突》

當我們遇到對方的行動與預期不一致時,要思考:到底是因為對方的意愿不足還是能力不行。

46.《最受歡迎的領導力課》

建立共同愿景,統一關鍵要務,不斷尋求反饋。

47.《所羅門王的指環》

諾貝爾生物學獎獲得者的作品,平實的語言中充滿了智慧和哲理,非常喜歡。

48.《暗時間》

作者對各種理念的梳理和自己的看法,類似于《好好學習》,值得一看。

49.《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

父母不是替孩子做決定,而是要學會鼓勵并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50.《科技之巔》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從2001年開始,每年都會公布“10大突破技術”,即TR10(Technology Review 10),并預測其大規模商業化的潛力,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的重大影響。

主要方向:新能源,新醫療,人工智能。

51.《人間詞話》

王國維說讀書三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52.《科技之巔2》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7年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深度剖析。

十項技術依次是:強化學習、360自拍、基因療法2.0、太陽能熱光伏電池、細胞圖譜、自動駕駛貨車、刷臉支付、實用型量子計算機、治愈癱瘓、僵尸物聯網。


53.《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

《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是蔣勛寫的一本介紹西方美術的大眾普及讀本。


54.《美的沉思》

美并不只是技術,美是歷史中漫長的心靈傳遞。

55.《中國藝術史》

邁克爾?蘇立文與其他同輩的早已成為傳奇的那些漢學家不同的是,在2013年以近百歲高齡去世的他,是一個尚且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傳奇。作為最早向西方介紹中國現代美術的西方學者之一,他一直是西方研究中國現代美術史與批評的權威,也是中西藝術與學術交流的先驅和使者。


56.《親密關系》

在親密關系中,期望是通往地獄之門。


57.《幸福的婚姻》

《幸福的婚姻》提出性別差異不是婚姻問題的根本原因,更多關注的是夫妻的外在表現,里面有很多具體的方法去實踐。


58.《如何讓你愛的人愛上你》

《如何讓你愛的人愛上你》是主要為單身或者剛進入戀愛階段的情侶準備,直接針對男女提出了不同的技巧和工具。


59.《梁漱溟先生講孔孟》

對心和理智的理解,獨樹一幟,發人深省。

60.《銷售就是要玩轉情商》

學會延遲滿足,生活大不一樣!

61.《瘋傳》

六大因素影響產品和信息進行瘋狂傳播。

62.《引爆點》

產品流行的三法則:

個別人物法則:聯系員、內行、推銷員;

附著力因素:流行體本身所應具備的要素;

環境威力法則。


63.《關鍵影響力》

學會關注和衡量;發現關鍵行為;利用六種影響力來源。

64.《浮生六記》

字里行間,人生百態。

65.《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

所有的學習,要盡量做到全局性理解。


66.《林肯傳》

偉大人物如林肯,也是過著一個普通人的人生,遭遇普通人一樣的煩惱。


67.《未來簡史》

更加理解人文主義、宗教和人工智能,未來會是什么樣?

68.《故事思維》

人人都愛聽故事,要學會講故事,聽故事,積累故事。


69.《時間之書》

日日是好日,學會和時間做朋友。


70.《靜坐的科學》

從科學的角度去解釋靜坐,適合靜坐入門。


71.《身心合一的奇跡力量》

處理好了自我1和自我2,就做到了專注和全情投入。


72.《知道做到》

用了3個小時看完,卻需要用一生來不斷實踐。做到“知道并做到”,需要下面3點:

1、少而精地學習

2、積極聆聽并使用綠燈思維

3、制定周密的跟進計劃


73.《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我們的書單決定了我們的過去,同時也指向一個遼闊的未來。 吳曉波代表的是關注時代、已經成功的、心中還有情懷的那群商業知識分子。 他的一生如書般“在與眾不同的背后,往往是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辛苦。他們簡單地長跑,簡單地做一件事情。所謂的成功,只是一個結果,它也許水到渠,也許永無來日。”


74.《中國哲學簡史》

一本理解中國古代哲學歷史非常好的入門書。

75.《中國古代思想史論》

特別喜歡李澤厚寫的書,內容深刻,語言平實。對孔子的解析是目前看過最清晰的。

76.《民國茶苑》

茶,可以是生活方式,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可以是品味格調,琴棋書畫詩酒花茶 不同的人對茶有不同的看法,會結合自身的情況和經歷,賦予茶獨特的意義。 特別是到了民國時期,在那些大師們的生活中,茶的內涵都大為不同。 “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戰,如聽松濤。傾瀉入杯,云光滟瀲。”

77.《少有人走的路》

學會成為一個心智成熟的人,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78.《標竿人生》

過好標桿的一生。

79.《活出生命的意義》

人或者就是為了給自己尋找2樣東西:價值感和歸屬感,其中價值感就是為自己的人生所作的事情找到它的意義。

80.《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每年都要讀一遍的書,幾年前讀過,每次讀收獲都不一樣。

81.《少有人走的路2》

學會面對自己的謊言,讓自己和自己的潛意識達成一致。

82.《少有人走的路3》

心靈成長的階段有四個階段。 我們最終要尋找到自己的歸宿。

83.《一只特立獨行的豬》

看王小波的書,總有種淡淡的時代感。 王小波在書里對自己的要求是要“做到有趣”。而我認為他不僅僅做到有趣,還做到了有種、有料。 有種、有料、有趣,這是做人的三個境界,僅以此自勉。

84.《寫給無神論者》

關于信仰,我們要學習的還是很多。《寫給無神論者的宗教》主題在于一個人即使是一個無信仰者,但是他也能發現宗教是有用的、有趣的并且給人帶來安慰的 。

85.《愛的五種語言》

愛的五種語言:說出愛的五種語言,讓彼此的愛情賬戶里存滿錢。

86.《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一部成人的童話,一個尋找天命的故事,一個與內心溝通的小說 最喜歡煉金術士最后講述的那個故事。

87.《1Q84》

村上春樹寫的小說,內容比較長,略顯拖沓。

88.《富足》

和《理性樂觀派》很像的一本書。實現“富足”的未來,有4個驅動因素 第一是技術。 第二是DIY創新者。 第三是科技慈善家。 第四是崛起中的10億人 這本書大量引用《理性樂觀派》的觀點,基本上屬于同一派的態度,叫技術樂觀主義。

89.《常識》

一位百歲的語言學家寫的書,值得我們看下,平靜那顆貪圖短簡快浮躁的心。

90.《聰明人的一張紙工作整理術: 完美圖解》

日本人寫的書,比較的細致,值得一看。對于個人而言,收獲最大的是關于15分鐘閱讀的那部分。

91.《沒有什么了不起》

一直說人要活得有趣 我想蔡瀾應該是把有趣做到了某種極致。

92.《演講圣經》

演講者需要閱讀的一本書,內容較豐富。

93.《演講的基本》

想要學習演講的人,推薦看《演講的基本》。這本書是美國170多所大學采用的演講教材,從基本開始,逐項引導讀者學習上述的各項能力。

94.《演講的藝術》

《演講的藝術》被稱為“演講全球第一書”,是全美高校同類課程的首選教材,內容比較全面系統。

95.《賴氏新約神學》

這是一本全備又具學術價值的新約神學作品,也是美國神學界七十年來所采用作為神學院教科書的第一本美國人著作。

96.《寬恕》

學會寬恕自己,也寬恕他人。寬恕不僅僅是為了別人更是為了自己!

97.《逃避自由》

艾里希·弗洛姆深刻剖析了現代人面對自由時,那種兩難的選擇,矛盾的心態。

98.《凸法則》

凸法則(INTRIGUE)包含八個字母,每一個字母對應凸法則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中,每個字母代表的含義分別如下:I = INTRO,即開場白;N = NEW,即新穎;T = TIME-EFFICIENT,即高效;R = REPEATABLE,即易記住;I = INTERACT,即互動;G = GIVE,即給予;U = USEFUL,即有用;E = EXAMPLES,即實例。


99.《極簡工作Ⅰ》

2007年一個德國人寫的關于簡化工作的書,要求“所有東所有東西都有一個去處,所有東西都有它的去處。”


100《極簡工作Ⅱ》

比較舊的書,學會管理好電子資料。

101.《睡眠革命》

以睡眠周期代替睡眠時長,90分鐘為一個周期,在睡眠前一個周期就要為睡眠做好準備。

102.《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

要學會對溝通對象產生興趣。

103.《四型生理時鐘》

在這本書中,為了更好的提現生理時鐘類型,找了四種動物來體現,分別是:

海豚型:睡覺時一半大腦休息,一半大腦清醒,他們智力高超,睡眠極淺。

獅子型:獅子喜歡早上捕獵,這種類型適合習慣早起的人,比較樂觀,睡眠沖動中等。

熊型:喜歡順其自然,閑庭漫步,這種類型適合愛玩樂,性格外向的人,白天活動多,睡眠沖動高。

狼型:非常喜歡夜生活,創造性強,性格外向,睡眠沖動中等。


104.《成長到死》

前面的內容很像心靈雞湯,反而書最后的“全然生活之十大路標”比較有新意。

全然生活之十大路標

1. 培養坦誠之心:不介意他人看法

2. 學會培養自我同情:不做完美主義者

3. 培養堅韌的性格:不麻痹情感,不讓自己軟弱

4. 培養感激和愉悅:改變匱乏心理,戰勝對負面事件的恐懼

5. 培養直覺,堅持信念:放棄對確定性的需求

6. 培養創意:不進行攀比

7. 學會休閑:放棄將疲憊當作地位和自我價值之象征的理念

8. 培養鎮定與平和的心態:放棄焦慮

9. 從事有意義的工作:放棄自我懷疑,甄別什么是“應該做的事”

10. 多多歡笑,培養業余愛好:放棄孤傲冷漠,不求“永遠掌控局面”。

105.《旅行使我們謙虛》

據說古老的印第安人有個習慣,當他們的身體移動得太快的時候,會停下腳步,安營扎寨,耐心等待自己的靈魂前來追趕。有人說是三天一停,有人說是七天一停,總之,人不能一味地走下去,要駐扎在行程的空隙中,和靈魂會合。靈魂似乎是個身負重擔或是手腳不利落的弱者,慢吞吞地經常掉隊。你走得快了,它就跟不上趟兒。我覺得此說法最有意義的部分,是證明在旅行中,我們的身體和靈魂是不同步的,是分離分裂的。而一次絕佳的旅行,自然是身體和靈魂高度協調一致,生死相依。?出發時,悄聲提醒,背囊里務必記得安放下你的靈魂。它輕到沒有一絲重量,也不占一寸地方,但重要性遠勝過GPS。

106.《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既然食欲和性欲帶給我們的快樂都是有定量的,那我們到哪里去尋找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快樂呢? 只有精神領域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它能提供的快樂也是最高質量的快樂。

107.《人間有味》

字里行間透露出對生活的種種情趣味兒,我等俗人始終是可望不可及。

108.《深度工作》

一本論證專注和深度學習以及工作的書,前面的論證比較值得思考和借鑒。書里講述了4大深度哲學:禁欲主義哲學,雙峰哲學,節奏哲學和新聞記者哲學,可以探索一下。


109.《精益創業》

所有創業的創意和想法都應該經過驗證,要不斷加速“開發—測量—認知”這個反饋循環。

110.《精益創業方法論》

精益創業的五項基本原則:

第一,用戶導向原則。

第二,行動原則。

第三,試錯原則。

第四,聚焦原則。

第五,迭代原則。

111.《開會是門技術活兒》

一本快餐式的書籍,大概一小時翻完,其中最實用的內容是會議七大黃金法則:

黃金法則一:只開必要的會議 高效率會議的第一步,就是在開會前想清楚有沒有必要開會。?

黃金法則二:陽光心態+正能量會議。

黃金法則三:多花一些時間做準備工作。

黃金法則四:嚴格遵守會議流程。

黃金法則五:對會議進行管理。

黃金法則六:指定專人做會議記錄。

黃金法則七:要認真落實會議決議并嚴格執行。

112.《以幽默的方式過一生》

人生要經常跟自己開玩笑。比如,各種失敗、挫折和突發的打擊。要找到最幽默的角度去看待,把它們變成一個一個的玩笑,對著自己的失敗哄自己咯咯作笑,你就是個人生的贏家。因為真正的幽默,其實也是智慧,說明一個人看問題的角度非常多。


— THE END —

保持學習,保持進步,學會精進,每天超越昨天的自己!

知識因分享而增進,人因連接而增值。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