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文中引入2個詞,“收益值”與“半衰期”
收益值,這個詞我很少去細想,一提到收益值,會和股票以及投資行業或商業掛鉤,但是很少反思去想每日所做事情的收益值。
半衰期,這個詞對我來說如此陌生,隱約的印象來自于物理和化學,百度百科關于半衰期的解釋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時所需要的時間,叫半衰期!半衰期越短,衰變的越快;反之則越慢。而在醫學中,藥物的半衰期是指藥物在生物體內的濃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時間。
反思:
1.收益值和半衰期與我們生活工作學習有啥關系?
2.如何判斷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
3.該怎樣將精力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解讀:
收益值:關注生活或工作或學習中某一件事當下帶來的好處收益大小!這個收益值可以是心智、情感、身體或者物質。
半衰期:這件事情的收益隨著時間衰減的速度,收益半衰期長的事件,影響會持久!
重點:不要關注一件事情的即可好處,而忽略長期的效果。
譬如看電視、綜藝節目,玩游戲,刷朋友圈及微博等,會帶來當下愉悅感,一旦看完,內心就失落,第二天也很難記起,無法有長期的收益,屬于短半衰期事件!
根據以上作者由這2個角度組合成四類事件:
一、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
找到真愛,學會一種有效的思維技巧,和大牛進行一場意味深長的談話
二、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
買一件衣服,玩一下午手機游戲,看一天的小說,追劇等
三、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
背誦三首詩,練一小時書法,讀懂哲學著作的一個章節,認真回復友人的郵件等。
四、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
參與一次網絡掐架,漫無目的的刷微博,使用社交軟件窺視陌生人隱私。
針對以上我再進行一個補充:
如果刷微博來抓住時下熱點為自己文案或者寫作提供新思路,也是一種收益以及長半衰期事件,真正取決于你所做的事情所帶來的價值和長期結果!
作者有點說的很對:
我們大部分人平時喜歡做的最多的“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和“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而另外2類長半衰期事件所做不多,或者很少以及不是很情愿!
為何我們一直重復昨天的故事,但卻無法讓每一天都是嶄新的一天?最大的原因是:我們做的是短半衰期事件,這些事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和意義很少,譬如在8月份,我每天晚上下班后所做的就是追劇,追的什么電視劇?我已經記不清了?給我生活帶來了改變嗎?其實一點都沒有,有的只是一個日復一日重復昨天,所以每天都是一樣的,但每天重復一樣的生活,你對生活感覺到的是無味和空虛!
而在9月份我改變了現狀,加入了一個寫作訓練營,每天都是收獲新的體會,內心愉悅而充盈,也同時與更多寫作愛好者交流心得。這個就是長半衰期事件,因為堅持一個月,所以現在每讀一本書,會去附上一篇書評,輸入和輸出,給我的成長很大!
所以長半衰期事件和短半衰期事件從長期來說,給人的收益其實真的有很大區別的。
現在很多人現狀:選擇無能--很難判斷兩個事情哪個重要、.? ? 執行無能--知道這個事情很重要,但就是不去做!
那如何改善?如何將精力花在值得的事情上,作者提出:少做短半衰期事件!!!!
1.收益值高低無關緊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收益值可以累加,就去做!
2.不要只盯著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只要對你有長期的益處,仍舊可以去做。
如何判斷短半衰期還是長半衰期?一個事件的半衰期有個體差異,與具體完成這件事情的方式有關!
譬如我前面所提到的刷微博,目前有崗位專門進行微博內容管理,關注時下熱點比不可少,然后組合成文案!所以與個體差異以及完成這件事情方式有關!
作者也舉出一個旅游的例子,有些人旅游走馬觀花,到此一游,所以半衰期很短。而有的人旅游是做足功課,了解當地文化、歷史等,最后回來撰寫游記等。
而有些收益值譬如方法、技能以及不可替代的競爭性等這些本身就具有長期保持的屬性!
長半衰期事件推薦:閱讀經典
卡爾維諾這樣定義經典:
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從不會耗盡它要向讀者說的一切東西!
閱讀經典每次都會有新的收獲感悟和體會!不同時代人閱讀依舊被共振!
目前我所做的長半衰期事件:
1.每日閱讀
2.畫畫和寫作交替進行
3.做一份營養早餐
4.早睡早起
短半衰期事件:
1.刷朋友圈
2.關注熱點娛樂新聞以及公眾號推文
主要是以上2點,所以以上短半衰期事件需減少相應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