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兄點評清三大帝——做官用人那般難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是田文鏡和李紱的不歡而散。兩個老朋友見面本來是蠻好的,最后卻是不歡而散。我們說要成功、要取勝,最簡單的一個原則就叫做上下同欲者勝。人和企業都一樣,企業是上下同欲者心往一處使,力往一處使,則必勝。人也是一樣,身心靈越合一,你就越容易成功。但人的問題是容易發生內耗,也就是人很容易產生內在的消耗和外在的沖突,沖突越大我們就越難成功,就越疲憊。那作為同樣都是帝黨的田文鏡和李紱兩個人的心都不齊,他們都是想把國家的事情做好,只是他們有不同的政見。
和而不同萬事取中庸,做人求和諧,這既是儒家的思維方法、辦事原則,也是一種君子人格。“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說,作為君子,要善于與別人和諧相處,善于調和矛盾沖突,但自己要有不同于別人的獨立見解,不能隨風倒、隨大流。而小人呢,由于缺乏主張,容易受別人影響,同流合污,到了有利害沖突時,相處就不會融洽,自然就是“同而不和”了。
那我們看到田文鏡和李紱的問題是什么呢?標準答案,格局太小。就好像一個公司的兩個部門經理其實他們都想把公司做好,但為什么一遇到問題就會相互指責呢?根本原因就是格局太小,只論對錯。作為職場人士你的格局必須大于你所在的位置,員工必須站在部門經理的角度思考問題,他才會知道部門經理對我這個崗位的要求。他才可能做好這個崗位。那部門經理同樣也必須要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問題,他才會知道整個公司對我這個部門的要求,他才可能做好部門工作,而不是一遇到問題就陷入到問題、陷入到自己的情緒當中。僅僅只是站在部門的角度去評判問題的所在,并且還覺得只有我這個部門是最辛苦的,別的部門都是來搶奪我們的成績的,這就叫做問題。
管理者應當放棄對是非對錯、輸贏的追求,管理者應該追求的是有效,應該追求的是最后的結果。那這種對錯放到朝廷里面,在面對朝局問題時八爺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這恰恰是八爺的高明之處。我們說今天中國人最缺乏的就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這個世界越來越不需要你進行獨立思考了,這個世界人越來越像機器人,而機器人也越來越像人。那如何才能讓人未來不被機器人所取代?第一,人會有正面的情感。第二,人有創新的思維能力。所以,為什么九爺那的么聰明,十爺那么的魯莽他們都會服從于八爺?就是因為八爺他有自己的思路。
很多人都說他們居然狗咬狗起來了,我們就再添點油,加點醋,特別是九爺和十爺忒喜歡到處煽風點火。所謂的朋黨就是不關心團隊的利益,只關心私人的利益,一天到晚在內耗這個叫朋黨。那九爺和十爺都很高興鼓掌歡舞還想再推一把,那八爺說不。我們不要去湊這個熱鬧,我們就在旁邊看著,讓他們自己鬧去。所以說八爺是真正了解真正形成團隊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雙方之間找到共同的敵人,讓他們去內耗……